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78|回复: 0

易碎的“瓷器爱国”

[复制链接]

8580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4863
发表于 2011-4-14 19: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碎的“瓷器爱国”

华声在线

中国回购海外被劫文物一直以来都闹得沸沸扬扬,神秘的中国人屡屡在海外天价拍下自家文物的同时,也接二连三出现西方拍卖界不可思议的“惠誉”事件,高价拍下的文物迟迟不予付款,甚至根本不予“认领”。中国富豪们高喊着“爱国”,花费巨资去购买流失文物。这种“爱国”的方式,究竟是在爱国,还是在进行奢侈大比拼呢?

去年11月,一只乾隆官窑粉彩镂空套瓶的价格在英国某拍卖行竟被中国买家用半小时抬升36倍,最终该瓷器以5.5亿元人民币(约8,400万美元)的超高价格成交,为此英国媒体戏称此行为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时至今日,媒体又爆中国买家仍未付款,这个轰动一时的天价瓷瓶可能会重新成为拍卖品。而更早前的“圆明园生肖铜首”的索要和流拍,就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以及外交上的关注。

中国人就是“金钱”

最近几年,中国人对老祖宗文物的“激情”回购,一掷千金,到了令人都咋舌的地步,以英国和法国为主的各大拍卖行处处闪现着中国人的身影。这只创出天价的乾隆官窑瓷瓶仅仅出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举行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从《太阳报》刊发的新闻图片可以看到,在拍卖会现场,竞拍者几乎全是华人。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这只瓷瓶刚被拿到拍卖行时,就让工作人员激动不已,并为其估价80万到120万英镑。但是,让拍卖行没有料到的是,当这只花瓶拍卖时,竞拍者竟在30分钟之内,就将价格提高到了“创下世界记录的4300万英镑。”在竞拍的最后阶段,每一次出价都以100万英镑递增,这时只剩下了数名竞拍者,据信,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

“拍卖师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他几乎敲坏了木槌。”《太阳报》说。《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则撰文称,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文章称,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乾隆瓷瓶就是最近的例子。文章还援引英国一名艺术品专家的话称,“回顾上世纪中国,你就能明白为何中国人如此热衷于重建他们的历史。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

然而,中国人在文物领域的奢糜似乎到了偏执的程度。3月22日,又一桩堪称拍卖史上前无古人的记录被打破了----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一件一度被拍卖方认定为仿制品、估价为800到1,200美元的中国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被众多中国买家一举拍到了1,800万美元,价钱足足高出两万多倍。3月26日,两位中国买家又分别以2亿(3,000万美元)、1.1亿人民币(1,680万美元)高价从法国拍走了从紫禁城掠走的《大阅图•行阵》和清宫乾隆玉玺。

再次被掠夺的财富

中国文物的流失使国人非常痛心疾首,很多文物可谓代表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瑰宝”。中国文物的流失,表面看来主要是清末时期,最为代表的就是八国联军的掠夺。事实上近三十年来,中国文物流失也非常严重。

中国在经济取得显著发展后,急于扩展自己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但影响力是“购买”不回来的,当中国人互相竞价的炒作陋习出没于各个“淘宝”场所,大肆散金之时,用回购文物展现爱国主义的旨意就越相背离。

甚至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上有网友留言说,在19世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走所有珍宝,这是一个大国背负100多年的耻辱……那些花巨资买回被英帝国抢走珍宝的中国富人,的确有些“愚蠢”……

有中国的文物专家直接指出,这显然不是富裕阶层为了买回本国的文化遗产,而是某些利益集团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炒作,甚至可能是洗钱。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不计其数,如果都以这种方式购回,不仅给当年被掠去的“赃物”披上合法外衣,肥了那些“窃夺者”的口袋,还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富大大流失。

瓷器就是瓷器,爱国主义就是爱国主义,二者不可混为一谈。“瓷器爱国主义”----这顶外国人送来的“高帽子”,一是会忽悠着我们放弃通过外交和法律手段索回文物,而是把巨额资金拱手送到国外;二是有可能成为某些艺术品炒家的保护伞,让这些人在“爱国主义”的名义下畸形抬高价格,得利又得名。

不论是天价瓷瓶亦或生肖铜首的爽约,是买家不堪舆论压力放弃,还是觉得物有不值而反悔,还是另有隐情,外人不得而知。而由此引发的爱国主义与道德的争论再次让国人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高价买走文物的中国人必然怀有爱国情怀,但要警惕爱国情怀被利用,成为无限索价的借口。国人应在珍爱文物与理性评估价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5 2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