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院5月6日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本次《蓝皮书》首次尝试对294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在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一。排名前10位的还有临沂、扬州、承德、滨州、莱芜、鹤壁、包头、北京、新竹。
作为一名石家庄人,对于这样的好消息,惊诧之情大大多于亢奋之意。这是一座温吞吞没有任何特质的城市,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石家庄能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因为它的消费水平比较低。可事实上,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的价格并不比北京等大城市低多少,数字电视费、水费、燃气费却要比北京等周边城市高出若干。至于房价,石家庄新开楼盘的价格有一度环比增长在全国名列前茅。如果硬要说石家庄消费指数低,可以与之匹配的恐怕只有那5元钱的打车起步费。
对石家庄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质疑的不仅仅是普通市民,就连一些官员对此也不认可。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是石家庄人,对此调查结果她表示,“老百姓对无论是环境,还是生活水平或者是经济发展、官员的满意度也好,每次回石家庄都能听到抱怨,这里还没有洋溢着幸福。”陈文玲同样认为临沂、承德、鹤壁等几个地方普遍感觉不是太幸福。
近几年来一线城市鉴于房价畸高以及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的“城市病”等等,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大呼幸福感大大降低。因此,很有“意思”的也是,近几年一些机构在评选“幸福城市”的时候,二三线城市往往占据大部分比例。不能说这样的评选完全不科学,但评选的次数多了,当一些“不知名”的二三线城市犹如黑马一般跻身于“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时,总会给人一种感觉,这些评选机构是否在故意引导舆论或者设计舆论,“来小城市生活吧,小城市的人们是幸福的。”
大概是从2007年开始,评选“幸福城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不同的评选机构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评选活动。每一次评选结果出炉后都会引起莫大争议。其实当选城市的市民生活得也未必如他们所言的那般“不幸福”,老百姓生活得是否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的怨气只是表明普通百姓对“幸福城市”的评选是不感冒的。
当提升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施政理念时,谁对“幸福城市”的评选最感兴趣?非当地政府官员莫属。但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某几种指标又怎能科学地评价和衡量出幸福感呢?如果评选结果大大背离了人们的认知常识与感受,这样的评选结果除了让百姓冷嘲热讽还能剩下什么?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实属必要,但关于“幸福城市”的评选还是消停一阵为好。否则,类似中国社科院这样的评选很有可能成为新一轮政绩工程的学术载体,“学术家”们自娱自乐地演戏且入戏颇深,除了伤害学术的权威与公信力外,对市民百姓真正的幸福体察也会造成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