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人,貌视追求幸福,孜孜以求,可实际上他们恰恰是奔走在远离幸福的路上,到头来身心疲惫,猛然回首,什么也没得到,真个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是啊,弄不清楚幸福是什么,我们的追求会舍本逐末,我们的痛苦会源源不断,我们的生活会黯然失色,我们的付出成为一江春水。
幸福到底是什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试问,幸福到底相似在那里?是吃穿不愁,衣食无忧,家缠万贯,还是家庭和睦,没有房贷,还有欠款,又或是儿孙满堂,儿女孝顺……其实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不幸的家庭大都相似,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那不幸的家庭,无非是食不裹腹,是生不如死,是骨肉分离……可是幸福呢,一千个人有一个种答案。因为:
幸福是不可比的。大观园里的林妹妹与园外的刘姥姥,到底谁更幸福,真的很难说,“无心无肺能活百岁”,难道不是幸福?住在出租屋里的打工者与住在别墅里的大老板,到底谁更幸福,也真的不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难道不是幸福?缺臂断腿的与手脚齐全的,到底谁更幸福,也不可以貌下结论。幸福,是不能比较,也无法比较的。若以钱多者为幸福,权大者为幸福,那么这幸福就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了。但凡夫俗子们,偏偏将幸福定位在这些看得见而摸不着的东西上。
幸福是不客观的。很奇怪,幸福与物质、权力、金钱等外在的客观的存在并不全成正比,它其实是一个很唯心的概念,即幸福不幸福,谁说了都不算,只有自己的心说了算。自己心里觉得幸福了,那么你就真的幸福了,此时,便可承受生活的种种磨难而依然乐观向上。自己心里觉得不幸福,那么即使住别墅开宝马吃山珍,依然郁郁寡欢,俗话说“人若苦时人便苦”,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幸福说到底,是个体“对生活的主观欣赏”。
幸福是不固定的。幸福与痛苦总是相伴相生,快乐多一点的时候,幸福就多一点,痛苦多一点的时候,幸福就少一点。一生之中,童年是快乐的,青年是迷茫的,中年是辛苦的,老年是回味的,只有回味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得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时候最幸福。一年之中,心绪也似四季更替,忽喜忽悲,时欢时痛,幸福的感觉也在起伏波动。今天我出一身臭汗会觉得很幸福,明天为少喝一碗酒而觉得很幸福,因为个人对于幸福的标准是自设的,并没有幸福的国家标准。
常常,对幸福的理解和把握因人而异,因此人与人之间便有了不同的志趣,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在盛载幸福的那个家庭里,夫妻间对于幸福的把握显得尤其重要。夫唱妇随,其实是基于对于幸福理解的一致,如果出现了偏差,甚至相左相右,那么这个家庭注定会动荡不安,轻则夫妻反目,重则分道扬镳。当今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美其名曰各自追求幸福的生活,实质上是谈情说爱时遗漏了一个环节,即没有检验与核对两人对于幸福含义的理解是否一致,标准一致,尚可论天长地久,标准无法统一,但没有了交流的共同语言。
共同语言,基本源于对幸福的理解与把握。只是,我们谈情说爱时,总是被爱情蒙蔽了幸福的真相,哪里晓得,男男女女们“对生活的主观欣赏”也在与进俱进。昨天她还跟你说“就是喝咸菜汤,跟着你我也心甘情愿”,今天她跟你说“就是喝咸菜汤,离开你我也心甘情愿”,一样的咸菜汤,不一样的结局,如果不是你变质,那么定是她变质了。她变质的原因,是幸福的定义起了变化。幸福定义起变化,源于心里起了变化。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汤,只是你想用大碗装,她非要用大盆装。
幸福是什么,真是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