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泽民缘何只提养父,不提生父?(组图)
一人“得道”,养父“升天”
作者: 思农 来源:争鸣杂志第404期
江上青与妻子王者兰(网络截图)
怪事时常有,近年特别多。偶然看到中国“第一画报”──《人民画报》二○一一年第四期,封面上是一位头戴国军军帽(但帽徽模糊,估计是被技术处理过)的年轻人,右下角标题为《秋山红叶走征途──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一百周年》。原来主人公乃中共党国前总书记和主席江泽民的养父。
只提养父,不提生父
中共革命牺牲的烈士千千万万,其执政以来也一直大力宣传这些英烈,“发扬革命传统”;但全国人民知道烈士中有一位江上青,则是六十年“大庆”时,由党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等发起的“对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江上青是“入选”者。此前,媒体也介绍过江上青的事迹,说他是江泽民的养父,不过当时知道和关心的人并不多,但也有有心人觉得奇怪:怎么一直只见宣传这位“三代核心”的养父,却从来不提他的生父?如笔者这辈也算比较关注党史国史的“新中国同龄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咋就从来没有发现这位“国家级”的英烈?是以前的党史忽视了他、埋没了他?
画报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江氏的祖居和谱系后,以“两次坐牢何所惧”的醒目标题开始歌颂江上青。他生于一九一一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在扬州中学念书时,因组织同学上街游行、印发传单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被捕入狱,半年后获释。翌年夏入读上海艺术大学,同年加入中共。年底,在参加组织会议时再次被捕,被判一年苦役。不过,却没有介绍他在监狱里怎样“何所惧”地与敌人斗争。
养父革命事迹功绩含糊
但令读者不明白的是江上青的这一段经历:一九三一年初他获释,“进入暨南大学继续从事革命工作”;一九三二年九月,他到扬州淮南职业中学;四个月后,又“转到仪征十二圩中学任教……向学生介绍进步思想”;一九三五年九月,他“接受扬州市民中学的聘请,担任国民教员……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江上青在书斋里再也坐不住了……此年十一月江上青与陈素……等组织‘江都县(扬州旧称)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沿长江西上,沿途流动宣传抗战。”众所周知,从一九三一年初一直到一九三七年十月,正是中共革命最艰辛时期,各苏区根据地不断被国军进剿、围剿,南方的红军被迫转移到陕北去,而在国统区的地下组织更几乎被端了个底朝天。但身为共产党员的江上青,直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已三个月,却依然坐在书斋里?这近七年里,他究竟干了些什么革命工作?文章里只知道他讨了老婆,生了女儿。
一九三八年十月,江上青任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的书记,公开身份则是国民政府安徽省第六区专署专员盛子瑾的秘书兼第五游击区政治部主任(所以他会戴着国军的军帽)。在达成盛与新四军张爱萍部的合作中,“江上青居功甚伟”──但具体是啥“甚伟”的功劳?文章中仍旧欠奉。
“灵壁县长许志远与盛子瑾的关系尤为恶劣。(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九日,盛由江陪同返回专署途中,许纠集反动地主武装埋伏,误以为江是盛,乱枪齐发,江不幸以身殉国。”江时年仅二十八岁。文章介绍其死因倒较具体、清楚──被误杀。
子荣养父贵
接看,画报又以两页篇幅来介绍江的诗作、书法和家信,接着还赞扬其妻王者兰“誓抚遗孤承素志”:“……扬州迎来了解放……王和承嗣子泽民一起生活了七年,这也是她一生中最欣慰的日子。”那么,江泽民又是啥时候和啥原因而过继的?文章中依然欠奉。但有资料披露,江泽民是于十三岁亦即江上青牺牲那年才过继的,那么,其“养”父有养过他吗?江泽民又能算“烈士遗孤”吗?“一九八三年,江泽民给江上青扫墓……老人(王者兰)深情地说:‘上青呀……孩子们长大成人,也为你树碑立传了’”。老人说出了大实话。至此,读者们也终于明白,一个以前因为资历不深、贡献不突出、牺牲得并不壮烈,因此以前从未宣传过所以全国人民也并不认识的人物,现在竟也能挤身“对新中国成立有突出贡献的百位英模”榜的真正原因了。当然,王老人可能还没想到,江“三代”如此热衷地为国人不认识也不关注的他养父江上青来树碑立传,“醉翁之意”或“深层次”目的,说穿了其实还是要套上“自己人子女”(中共元老陈云语:(大意)自己人子女接班,起码不会掘祖坟)的“正统”光环,为自己贴金和树碑立传而已──自己是烈士“遗孤”、英模后代,根正苗红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这跟一些当代“名”人挖空心思地刨根认祖而“确认”自己为XX朝代XX名人的第X世后人,又有啥区别?还不都是自抬身价的“龙生龙,凤生凤”的封建血统观念?
胡锦涛与江泽民(网络图片)
刻意拔高,用心良苦
但事情还未完──拙文以上所说的,只是该画报第二十四至四十三页内容的概要。第四十四至四十七页还有一篇压轴文章《建设精致新扬州──专访中共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王书记介绍了江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江上青创作诗歌的朗诵会、他的图片展览、媒体对他的宣传、专门为他发行纪念出版物……,洋洋大观、好不热闹,也可谓极备哀荣──虽然已是在他牺牲的七十一年后了。而这期全本九十五页的画报里,从第二十四直到四十七共二十四页,超过四分之一篇幅,都是为江上青一人树碑立传的。
并非说资历浅或职位不高的革命烈士就不能是“百位英模”。英模榜里,就有只是八路军普通战士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有不过是一名团政委的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赵一曼,但他们各有特点:五壮士以寡敌众、英勇战斗,牺牲得非常壮烈、气壮山河。赵一曼则在日寇的狱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慷慨就义。但江上青的上榜,却甚欠说服力,虽然文章对他在统战盛子瑾的工作中有“居功甚伟”的溢美、拔高之词,但因并无具体事例,所以更显得非常苍白、乏力。
国家画报也属公器,其经费乃公帑──人民血汗。一些人的观念里,是否黄袍加身而不光宗耀祖和荫及桑梓就如锦衣夜行?当了被指定的党国“三代核心”,就用公器来为自己的养父树碑立传,合适吗?而且,这样做的效果是否会适得其反?当然,笔者也鄙视那些谄媚竟还谄到人家祖宗的御用文人。
真可谓:江上有青峰,原在烟雾中;养子“得道”日,养父露“峥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