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是毛泽东去世35周年,“人民网”近期刊出毛泽东早年生活纪实。文中罕见提到毛泽东在担任图书馆助理员期间,曾遭当时知识分子的冷遇,另外20世纪30年代还受到王明等一批留苏的列宁主义知识分子的轻视,埋下日后他仇恨知识分子的种子。
综合媒体9月29日报道,人民网引述“书屋”期刊内容,其中提及毛泽东回忆早年生活时的生动描写。毛泽东回忆,1918到1919年在北大图书馆任职时,由于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和他来往;虽然对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抱有强烈兴趣,但“他们大多数人都不把我当人看”。
毛泽东当时是由未来的岳父杨昌济介绍给李大钊,李让他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他在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登记到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
他认出大名鼎鼎的知识分子如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并试图和这些人谈论政治与文化议题,“但他们都是大忙人,没有时间听助理员讲南方土话”。文中透露对知识分子态度傲慢的不满。
文章指出,毛泽东和著名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陈述了自己在图书馆的遭遇,并可窥见他对受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冰冷对待的体验耿耿于怀。他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大”知识分子向来不抱好感,甚至对其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的原因就在于此。
文章还说,引领时代潮流的名人傲慢自负,固然说明他们的境界还不够高、做人上还差一个等级,但一个苦斗成名的人,在未成名的人面前摆一点架子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政治家如果主要根据自己对部分名人的印象就形成对知识分子的判断,显然就有点意气用事了。
从1949年后,历次政治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便成为“教育、改造”以及整治和打击的对象。
1951年5月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揭开了毛泽东要“改造知识分子”的序幕。到1955年5月发动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1956年打算 开展整风运动,直到1957年发动反右运动,都是针对知识分子精心策划的。
根据中共当局的统计,当时有55万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但许多学者认为,实际受害者的人数远不如此,因为当时除了右派分子,还有其他种类如中右份子、内控右派、漏网右派、坏分子、反动份子等,加起来至少有100多万人受到了迫害。
许多专家认为,反右是充分体现毛泽东人格和道德缺陷的一场运动,因为他在反右运动中,使出了“引蛇出洞”的伎俩,先让知识分子大胆“鸣放”,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中共党史专家,毛泽东的兼职秘书李锐也认为,毛泽东当时发动反右斗争不是偶然的,因为从他早年图书馆受到知识分子的冷落开始,就对知识分子特别是大知识分子带有很深的成见了。
而毛发动的反右运动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一击,使得几十年后这个群体基本上处于“集体失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和中国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灾难,如“大跃进”、“三年灾害” 和“文化大革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