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道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
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
*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
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
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
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
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
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
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
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禦覽》
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裏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
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
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
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
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
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
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
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
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
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
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風俗
* 登高旅遊
* 賞菊並飲菊花酒
* 佩茱萸
* 放風箏
* 吃重陽糕
中國特有風俗
* 踏青
* 敬老活動
* 祭祖
* 祭哪吒三太子
* 喫重陽糕
* 射箭
* 放風箏
* 喫燒乳豬
名 人詩賦
* 劉長卿九月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裡,山翠現樓西。
* 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飛遠,
遊人幾度菊花叢。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詩云: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 李清照《醉花陰》詞云: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李士英《重陽偕友登玩河樓》千秋落葉隨風走,萬里長江貼地流。村圃雨余鴉噪晚,
關山霜冷雁鳴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