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能执静,道将自定
作者﹕邓正梁(正梁中医)
一个人能静到什么程度就是他这个人心性所在的层次,在打坐中若能静下来,抛开世俗中一切忧患烦恼,不再纷纷扰扰的东想西想,这个人的层次就已经是很高的了。
《管子》为中国春秋时代政治家、哲学家管子的著作。汉朝学者刘向约于西元前26年为《管子》进行编辑。《管子》一书共86篇,大部分内容具法家的色彩,其他章节则揉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例如在〈内业章〉中就有最古老道教修行的记载。
〈内业章〉有一篇「心能执静,道将自定」的短文,谈到在静中养生的问题: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忧则失纪,怒则失端。忧悲喜怒,道乃无处。爱欲静之,遇乱正之,勿引勿推,福将自归。彼道自来,可藉与谋。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得道之人,理丞而毛泄。胸中无败。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这里管子认为:人的美好的生存,必定是由于能够欢畅快乐。忧愁就会使心情失去正常的条理,忿怒就会使志意失去清楚的头绪。心中充满了忧愁、悲伤、喜悦和忿怒,道就没有了存留的地方。有了爱恋和贪欲的私情,要把它静止下来;有了愚蠢和纷乱的念头,要把它改正过来。要去的不必强留,要来的也不用阻挡。这样,幸福自然就会归属于你。道是自然到来的,可以顺应大道的趋势来调节自己。安静,就能得到道;急躁,就会失掉道。灵气在人的心中,一忽儿来,一忽儿去;细小时,小到内部不能再有任何东西;广大时,大到无边无际。灵气所以会失去,那是急躁造成的损害。要是心能保持平静,道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得道的人,和气从肌肉纹理中蒸发出来,从毫毛细孔中排泄出来,周流全身,心胸便不会郁闷败坏。如能实行节制贪欲的道理,万物就永远不会给他造成损害。
一个人能静到什么程度就是他这个人心性所在的层次,在打坐中若能静下来,抛开世俗中一切忧患烦恼,不再纷纷扰扰的东想西想,这个人的层次就已经是很高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