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件事,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往往需要經過經驗的累積、時間的證明。(圖 :photos.com)
一件事,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往往需要經過經驗的累積、時間的證明。
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在田裡工作累了,便靠在一棵蘋果樹下打盹。突然,一顆蘋果落在他的頭上,把他給打醒了。
年輕人痛得坐了起來,他一邊揉著頭,一邊忍不住想:「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面,而不會飄上空中?」
一個智者走了過去,看到年輕人若有所思的樣子,便上前問他究竟在想些什麼?
聽完年輕人的想法,智者撇撇嘴,不屑地說:「我看到這顆蘋果,只會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少飢餓的人,連一顆蘋果都吃不到——年輕人啊!你與其花時間想這種無聊的事,不如花時間好好思考,該怎麼為國家社會謀福利吧!」
一個農夫好奇地走了過來,聽到兩人的對話,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拿起蘋果,張大嘴咬了一口:「你們一個人的想法不切實際,一個人的想法好高騖遠。不如學學我,把這顆蘋果吃了,先填飽自己的肚子比較重要!」
年輕人聽了智者與農夫的說法,覺得都很有道理,因此他摸摸鼻子,起身繼續種田去。
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始終沒有機會知道,自己只差那麼一點點,就發現了地心引力。
愛的箴言
有一個親戚的孩子,非常有音樂天分,學了幾年鋼琴的他,只要隨便聽到一首歌曲,就可以馬上將歌曲流暢地彈奏出來;而且,他還自己試著填詞譜曲,寫出來的樂曲悅耳動聽,絲毫不比市面上的流行音樂遜色。
可是,他的母親卻覺得,孩子若要往音樂這條路發展,注定「沒有前途」,因此不但拒絕讓他繼續學音樂,甚至還偷偷扔掉他辛苦創作出的樂譜。
這位母親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基於對孩子的關愛。只是,她又怎麼知道自己的想法絕對是正確的?她又怎麼能肯定孩子不會在音樂領域表現傑出?她又怎麼知道兒子將來不會成為第二個周杰倫?
上述的這個故事,讓我格外感嘆。我學生時代就喜歡在紙上寫東寫西,還曾被當時的老師諷刺:「喜歡寫東西,又有什麼用?妳以為能靠寫東西賺錢嗎?」
後來,我成為編輯、記者,又僥倖出了幾本書,不但真的靠寫作生活,而且工作就是興趣,做起來格外愉快。
一件事,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往往並不是可以「當機立斷」的,而需要經過經驗的累積、時間的證明。愛孩子的第一步,或許就該從「尊重孩子興趣」開始做起。@
摘編自 《不曾心碎,就不知什麼是幸福:歷經人生低潮、夢想幻滅,反而更能看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人本自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