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6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惜時所體現的求真求道、修身立德和長生久視的思想與傳統儒道文化影響密切相關。早在《詩經》中寫的「心之憂矣,於我歸處」,就流露出人們珍重有生之年的思想行為,體現出強烈的惜時感和生命歸屬感。
《詩經》中寫的「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是說:「君子啊,不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指出君子要勤勉修身,好德才有福份。
屈原在《楚辭》中惜時的主題,則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深沉憂慮,充滿了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詩人再三表白人生短暫,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有所成就,惟恐時不我待,「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反覆使用的一個「恐」字,既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珍惜,又充份地揭示了時間對於人生的一種緊迫感。
漢代著名樂府詩《長歌行》中寫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葵作比喻,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韶光之匆匆易逝,應當抓緊時間。勸勉世人要及早努力,有所作為,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
明代文嘉寫了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是在反覆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
文嘉還寫了《今日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其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啟示人們: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珍惜眼前的時光,時間永不回頭。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勸勉人們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 古人這些包含人生哲理的名言,給人以警策和啟迪,它賦予人們不要氣餒的品質,教會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洞徹和把握。仁人君子不可懈怠!珍惜時光、珍惜生命、追隨真理,向善向上,做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讓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瞬間變成真正美好的永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