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40|回复: 1

武术与修练(1)

[复制链接]

8948

主题

1万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42827
发表于 2011-12-9 2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赵艾伦


一、中华传统武术之起源与发展

1. 中华传统武术与中华神传文明之关系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历史的神传文明。老子对此作了最高的概括,就是两个字:“道”与“德”。这是中华传统文明之精髓。

所谓“道”,乃天地宇宙运行之规律,所谓“德”,系按照天地宇宙运行之规律办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宇宙由无有之相辅,现阴阳之相成,经阴阳之相成而运化茁发,万物由此而生。

老子曰:“道生之,德蓄之。”就是说,道生万物,德容万物。万物由道而生,依德而存。万物有德则存,失德则亡。从而万物以尊道重德而立其生存之根本。

中华传统武术为中华神传文明内涵之一,从而有其传统武术之道及其传统武术之德。所谓“传”,在高层次上讲,是神传,传给谁,传给人,是所谓神传人承。 也就是说,天传下来的,道传下来的,神传下来旳,我们人继承下来了。 所谓“统”,即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原则,依循此统一之规范和原则,付诸实行,谓之统,有传有统,是谓传统。

所谓“武”,原为“戈+止”,其义系止戈为武;也就是说,不是格斗,而是制止格斗。 所谓“术”,是方法,艺术。从而,“武术”是制止格斗之艺术。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武术”乃中华民族承传神道所赐制止斗争之艺术。

2. 中华传统武术之精髓

中华神传文明之精髓为“道德”,中华传统武术为中华神传文明的一部分,其精髓当然与中华神传文明相一致,具有同等的道德内涵。

这一内涵,包括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无为而治”,与佛家的“至善为本”、“慈悲众生”。“天人合一”,意指按照天道规律神传规范行事,人为顺从天意,得神之助,奏功自然。“无为而治”,意指自我不为,无我而为,顺从天意,归于自然。是为无为而无不为。

“至善为本”,意指人具佛性,以善为本,一心向善,德丰神佑。“慈悲众生”,意指舍爱弃情而至慈,扩慈生悲悯众生,度人即度己,度己亦度人。

既然中华传统武术具有如此的中华神传文明之精髓,我们就完全明白为什么“武术”,就低层次上讲,不是格斗的艺术,而是制止格斗的艺术了。但从高层次上说,武术不仅是一种艺术,而又是一条修练的门径,一种修练的基础。

“武德”,就是武术的道德。具有中华神传文明之精髓的中华传统武术持练者,其心性和行为的规范应该是:

尊道重德,坚信因果,明彻善恶,止恶扬善,敬天律己,顺天谐人,向道修德,守德归道,是为武德。

武德之失,在于轻道罔德,不信因果,善恶不分,欺善惧恶,恃强凌弱,助纣为虐,骄横纵欲,惟利是逐,以至无恶不作,如此,必沦恶果。古人云:“武以德彰,德以武显”,德为武之根,武为德之叶,孰为重轻,不待言也。

3. 武舞分义

中华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早在纪元前2700年前,黄帝为中土领袖。九黎族首领蚩尤扰乱中土,黄帝击败蚩尤于涿鹿之野,当时即出现“角抵”法,类似一种摔交法,以训练士兵,用于战阵。这是将武术基本锻炼用于军战之最早先例。

在《殷墟书契前编》中载有相搏和角斗的活动。《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大乐之野,夏后氏于此舞九伐。”夏后氏名启,为大禹之子,于纪元前2200年继大禹王位,那时即出现在开阔的野外练武。操练时手持武器,有各种攻防招式变化。

武王伐商前夕,用武舞鼓励士气,名曰“武宿夜”。“礼记”记载:“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诗经”中“周颂臣之什”有武一章,注云:“周公摄政六年之时,象武王伐纣之事,作大武之乐。”古书上所说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为战斗之舞。

其后,随着“舞”的艺术因素增多,格斗因素减少,形成了专供欣赏的文艺,是为“舞”;同时,专注攻防格斗之因素强化,“武”的作用系统化,形成了专供战斗的武艺,是为“武”。

因此,“舞”和“武”同一起源。在神的传导下,人类通过肢体动作,演化出舞艺和武艺,武艺即后来所称之武术。

伴随着舞艺和武艺的出现和发展,武器也同时出现和发展。在《越绝书》苐十一卷中记载:“禹介之时,以铜为兵。”说明自纪元前2200年的夏代开始,已经使用铜兵器。《书经.费誓》中记载:“锻乃戈矛,砺乃锋刃”,说明自纪元前1100年的周代开始,已经使用铁兵器。

《古今图书集成》苐二八八卷七六四册记载:“周穆王时,西戎献昆吾剑,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泥。”昆吾剑在《博物志》,《后汉书》中均有记述。这说明早在纪元前1000年的周穆王时代,已经出现了优质武器冶练技术。

4. 武艺之外展与内敛

“舞”、“武”之分,为同一事物之阴阳分仪,而分仪后之武术,又循此而潜化为内外两野,一为外展,专注于攻防格斗,一为内敛,侧重于健体强身,这是神传文化承天应人的体现。

秦襄公八年的遗物《石鼓文》中有“行气玉佩铭”,这是一个十二面体的小玉柱,其上刻有“行气”铭文,文凡四十五字,其辞如下: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夭,天几春在上,地几春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这是最早的吐纳论。

《庄子.刻意篇》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说明在纪元前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已出现了导引术。综上是为一套完整的古代行气理论。

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后期,孔子与释迦牟尼随同老子,三位一同来到人间,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曾经向年长的老子请教过伦理。孔子提出“骑射”应置于《六艺》之内。

在2100年前的西汉末期,司马迁着《史记》,其中〈游侠列传〉一章专门介述具有尊道守信,仗仁行义之侠士。由此可见,武艺在当时已经从军仗格斗手段另行发展为强身抗暴的技艺。

5. 内家功法之孕育与演进

在纪元初三国时代,名医华陀创编了一套锻炼方法,名为“五禽戏”。这是开创武艺套路动作的先河。

在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时期,梁人韩拱月创编“太极功”,着有《四性归原歌》,歌辞曰:“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我赖天地以安身,天地赖我以致局,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时任江南歙州太守程灵洗拜韩拱月为师,得其传。程灵洗以此“太极功”训练将士,并着《观经悟会法》,其云:“太极功非研易不能得,尤须朝夕悟在心内,会在身中,超于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妙。”此“太极功”在已知 记载中,为内家功法之先驱。

程灵洗将此“太极功”世代家传,至南宋绍熙年间,其后代程珌,曾精研易理,喜文尚武,官至福建路安抚使,端明殿学士,封新安郡候。程灵洗称其拳路功法为“小九天”。着有“小九天法式”、“用功五志”、“洺水词”,和“洺水集”。

程灵洗将此“太极功”另传给羽士于欢子。于欢子于唐代景云年间,将此“太极功”及其道家“静坐功”复传给歙州紫阳山道人许宣平。许宣平得传后,隐山修道,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慕名造访未遇。留诗曰:“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许宣平之“太极功”有37势,同时取“人有天前,地后,人今”之三世,拳分“门外,入门,阶及,当堂,入室,开窍,神化“之七品;故名“三世七”。 此太极功隐于道门达数百年之后, 其十四代传人为明代洪武年间的宋远桥。宋远桥以“太极功”闻名于世。着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

李道子,唐代江南安庆人。文武医艺全部精修,尽其钻研,曾拜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为师。系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宗师。创编“无极养生功”。其养生功之歌诀辞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生命。”

李道子称其功法为“先天奉”。后由江南宁国弟子俞清慧及俞一诚父子世代家传。

胡镜子,宋代江侧扬州人。初以磨镜为生,后隐道藏身,行迹于武林;所练功法含有卅六天罡肘,名为“ 后天法”, 后人称其为玉镜祖师。其功后传于明代宋仲殊,复传于殷利亨。

最早的枪法密谱《马槊谱》,系由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梁简文帝着成。当朝武术大家王敬则善“手搏”,北齐接待梁朝武士多人,举行比武大会。南北朝以来,许多寺院道观有土地,有的多达数十顷,不受国家管辖,成为大庄园,较大寺院均有自己的护院武装。少林寺是一个典型。

内家功法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代,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南北朝梁代名画家张僧繇,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代陆探微,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

张僧繇吸收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中国画中首先使用凹凸晕染法,画像如生。他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四条龙,观者赞不绝口,但觉可惜未画眼珠;请他补上。 他说,补上龙就要飞走。观众不信,他刚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珠,这两条龙破壁而出,腾云而去。另两条未补眼珠,仍在墙上。此为“画龙点睛”这一典故之来源。

这个故事说明南北朝梁代梁武帝在位四十六年,坚信神佛,百姓安生,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神传文明应时显现,内家功法应天而生,从而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韩拱月的“太极功”。

从南北朝南梁时代的韩拱月拳派到唐宋时代的李道子拳派,其共同特点为在动作运转方面着重以柔克刚,在内外相合方面着重内气运行,在心性修为方面着重打坐入静,在教学传承方面着重避世秘行。

这种特点为后世将太极功法推向顶峰奠定了历史前题。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内家功法大都在道家弟子之间承传,与道家修练心性紧密相连,经一派道统风韵的潜移默化,具有内家功法的武艺,已成为修练的初步阶梯。

0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12
发表于 2011-12-11 09: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夥子練的是八卦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7 17: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