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85|回复: 0

中醫簡言精氣神理論

[复制链接]

0

主题

6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優秀會員

积分
11423
发表于 2012-1-17 16: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Navy"]中醫簡言精氣神理論




[color="Black"]

精足不思寒,氣足不思餓,神足不思眠!神足睡眠少,工作能力還一樣強!

精神氣,是指精、氣、神,道教內丹學術語。

從淵源上看,道教內丹學的精、氣、神概念,乃發端於先秦哲學與醫學。《周易‧繫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意思是說,精緻的氣凝聚而成物形,氣魂遊散而造成變化,考察物形的變化,這就能夠知曉「鬼神」的真實狀態。

在上古哲學中,不僅有「精氣」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莊子‧列禦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狀態時即使用了「精神」的術語。在《莊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志」。

戰國以來的「醫家」既使用「精氣」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如《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即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素問》這裏所謂「陰」指的是蘊藏「精氣」的臟腑,而「陽」指的是保衛臟腑的外圍組織。在《素問》看來,臟腑必須平和,而外圍組織則應堅固而不泄漏。如果臟腑與外圍組織不能配合,則精氣就耗散不能生存了。

傳統哲學與醫學的「精神」與「精氣」概念,被道教所吸收,並且重組而成「精氣神」。道教內丹學稱精、氣、神為人的「三寶」。

「精」指的是構成人體生命組織的精華,這種精華可以從先天與後天兩個層面來理解。「先天之精」,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又叫做「元精」,它是本原性的精華,「後天之精」指的是人在性交時所射出的精液。

與「精」相對應,「氣」也有先天與後天的區分。「先天之氣」是人體原發性的「氣」,故而有「元氣」之稱,它體現了先天原火的推動,所以,寫作「炁」。從字形上看,「炁」字底下四點,表示火在下燃燒,這種「火」是生命的原動力。至於「後天之氣」指的是呼吸之氣,也就是宇宙空間外在之氣,對於人的生存來說,呼吸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這必須通過「神火」的溫養,才能成為內丹修煉的能源。

在內丹學中,「神」也有先天與後天之別。「後天之神」指的是「識神」,它的作用是認知與分別,這種「識神」對於學習知識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經》稱「為學日益」講的就是如何通過「識神」的作用來增加知識;但就內丹修煉來講,必須靠「先天之神」的觀照。

這種「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來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觀照,是一個減損識神的過程,老子《道德經》稱「為道日損」,就是排除識神的干擾,從而進入無為的直覺狀態。這樣,元神觀照,而「後天之氣」轉換為「先天之氣」,於是元精培補,生命煥發出恆久的青春。

精、氣、神本是古代哲學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原始物質,含有元素的意思。中醫認為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

在古代講究養生的人,都把“精、氣、神”稱為人身的三寶,如人們常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所以保養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則,尤其是當精、氣、神逐漸衰退變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時候就更應該珍惜此“三寶”,古人對這點非常重視。

苟子認為:“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這裏說明兩個意思:一個是說要注意精、氣、神的物質補充:二是強調不可濫耗“三寶”。

什麼是精?

精是構成人體、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從廣義上說,精包括精、血、津液,一般所說的精是指人體的真陰(又稱元陰),不但具有生殖功能,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而且能夠抵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免於發生疾病。因此陰精充盛不僅生長發育正常,而且抗病能力也強。

精的來源,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精是秉受於父母的,它在整個生命活動中作為“生命之根”而起作用,但先天之精需要不斷地有物質補充,才能保證人的精不虧,才能發揮其功能,這種物質即是後天之精。後天之精是來自飲食的營養物質,亦稱水穀精微.有了營養物質的不斷補充,才能維持人體生命活動。

古人云:“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說.人脾胃功能的強健,是保養精氣的關鍵,即《黃帝內經》所強調的“得穀者昌,失穀亡”;古人云“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賴飲食以自氣血”。故注意全面均衡營養的飲食,才是保證後天養先天的重要手段。

《千金方》就說過:“飲食當令節儉,若貪味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享短氣”,這樣反不利於健康。怎樣才算“飲食有方”呢?歸納前人經驗,不外乎定時、定量,不偏、不嗜而已。只有在飲食得宜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藥物滋補的問題。

服用補益藥物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補”,不然也可能會適得其反。總之,合理的食補和藥補,對於身體的保養是很重要的。

什麼是氣?

氣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有兩個含義,既是運行於體內微小難見的物質,又是人體各臟腑器官活動的能力。因此中醫所說的氣,既是物質,又是功能。人體的呼吸吐納,水穀代謝,營養敷佈,血液運行,津流濡潤,抵禦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動,無不依賴於氣化功能來維持。在《壽親養老新書》中謂:“人由氣生,氣由神往.養氣全神可得其道。”

書中還歸納出古人養氣的一些經驗:“一者,少語言,養氣血;二者,戒色欲,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嚥津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美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此七者強調了“慎養”:但由於氣是流行於全身、不斷運動的,所以人體也要適當地運動,促進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才會有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所以古人提倡“人體欲得勞動,但不可使之極(過度)。”我國流傳下來的多種健身運動及氣功,就是“以動養氣”的寶貴資產。

什麼是神?

神是精神、意志、知覺、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最高統帥。它包括魂、魄、意、志、思、慮、智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能夠體現人的健康情況。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具體體現。古人很重視人的神,《素問‧移精變氣論》也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為神充則身強.神衰則身弱,神存則能生,神去則會死。

中醫治病時,用觀察病人的“神”,來判斷病人的預後,有神氣的,預後良好;沒有神氣的,預後不良。這也是望診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者關係

精、氣、神三者之間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長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從中醫學講,人的生命起源是“精”,維持生命的動力是“氣”,而生命的體現就是“神”的活動。所以說精充氣就足,氣足神就旺;精虧氣就虛,氣虛神也就少。反過來說.神旺說明氣足,氣足說明精充。

中醫評定一個人的健康情況,或是疾病的順逆,都是從這三方面考慮的。因此.古人稱精、氣、神為人身“三寶”是有它一定道理的。古人有“精脫者死,氣脫者死,失神者死”的說法,以此也不難看出“精、氣、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

✿◕‿◕✿ 世界之門..真是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8-19 15: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