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天涯经济
屈指一算,在日本留学工作加起来也有四年多了,借着年末总结兼吐槽一下,工科生文笔渣,请多海涵。
先说一下现状吧,现在日本一家制造业公司做工程师,公司是世界500强,在中国做得不错,市场占有率第一吧。日本的大企业很像国企,工作稳定,因为有法律保护,除非你屡次违纪,无法无天,或者公司财政状态恶化的无以为继,日本公司基本不能裁一名正规职员。日本最近又立法,60岁的职员要是还有工作的意愿,公司有义务让他工作到65岁,我估计企业界又该哀鸣了。工作的氛围也应该比较相像吧,领导老人有权威,新人没啥决定权,就是一个传令的。不过我是研发,而且基本是学生时代一脉相承的研究领域,总算还有不少活做,还挺忙的。
工作第二年,折成人民币,现在每月工资两三万吧,夏季冬季各发一次奖金,奖金随上年业绩而定,基本上每次在三个月的工资左右浮动。加班费大概是普通时薪的两倍,要想赚钱只能靠加班费了。其他还有一些补贴,结了婚的有妻子补贴,带孩子的有孩子补贴,不住公司宿舍的有房补,交通费倒是全报,像我这样每天往返要走150km的还是挺爽的。当然这以外就都是花费了,所得税,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公司入股,工会费,扣得嗷嗷狠。特别是养老保险,每次看到都心疼不已,我这是在挣钱帮日本人养老阿。。
公司是双休,节假日出勤的话各项补贴会很高,公司一般不肯让人周末出勤。年假有20天,包括一个5天连续的放松休假,我们所前几年年假休得少,今年工会查得很紧,不但正门入口处挂了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休假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每个领导桌上还插了个小旗子,上面血红的大字,保证每人每年休满12天,我每次看到都很汗。
我出生在华东一个地级市,家里条件小康,不好不坏,不过总体趋势是慢慢变好的,所以成长中心态还算积极。爸妈对我是放羊式管理,到高二还是很疯狂地玩游戏。高三开始收了心,成绩也从学校的四十几名升到二模三摸的前三。我们高中虽说是重点,不过也就两三个人考上清北,十几个人考上985这样子。可惜高考被打回原型,落到了第十名,速成的到底是不行啊。我们那年卷子奇难,大家对填志愿都没有把握,我那个时候是愣头青,也没多想就填了Z大,原因是看了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分向往杭州这个城市。不过这时候K大有一个招生老师专门来我们学校,老师找了我们几个成绩差不多的见了他一面。听他说K大出国率高,我又鬼使神差地改成了K大。志愿表交上去了几天,我在家里玩游戏,想想又觉得还是想去Z大,于是给我爸打了个电话,一起去市教育局,想把志愿改了。可惜教育局的当差完全不肯通融,我家也没啥关系,只能作罢。后来成绩和分数线公布,我的成绩比Z大的线高5分,比K大的线低6分。我有个好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你是不是想拿块豆腐撞死,我只能苦笑。幸好当年考生普遍谨慎,我们省很多很好的大学的分数线就是一本线,而且还没招满。我的分数线也高出一本线很多,于是调剂到了北方的一所985大学,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
虽然来到大学是意外,但我觉得算是个美丽的意外。这个城市,这个学校,没有太多让我不满意的地方,除了不下雨。。。大学里面还是比较积极的,读了双学位,学了两门外语,做了三年班长,四六级,计算机等级,除了没谈过女朋友——谁叫俺拖了中国男性平均身高的后腿呢。偶尔还会出去做家教赚点钱,可惜讲课的时候丢人了,有个平面几何的题没解出来,做了一个学期别人就不让做了。最初学日语的目的很单纯,我喜欢玩日文游戏,又没有翻译,于是就突击三个月过了日语二级考试。不过悲剧的是过了二级还是看不懂日文游戏,更悲剧的是我后来也不那么爱玩游戏了,当然这是后话。我的专业大分类来说属于机械,这方面日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于是下定决心去日本留学。考了托和日语一级,联系好了导师,来到日本的最好的大学学习。
研究生期间其实不算个好学生的,因为我没有考虑多久就决定不赌博,硕士毕业直接找工作。而日本工作的招工期间又开始得特别的早。我是四月入学的,这一年的七月,各大公司就开始进行风风火火的进行暑期实习招聘,我不想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也是操着我半生不熟的日语上阵,和日本土著杀成一团。诚实的说那时的日语口语真的不好,一般的单人面试还好,可以预想一下问题,自己也写点答案死记硬背下来。可是一遇到集体讨论,那就是被日本人狂虐啊,连个插嘴的机会都找不到,刷存在感都不可能。于是就被一直虐一直虐,记得那段时间体重一下减了十公斤。(不过从体型上来说,那是我最美好的年华了。)最后八月面了一家日本能源公司,是和国内的中石化差不多的企业吧。那次面了得有一个小时,发挥的还不错,最后他问我,你为什么想来我们这实习呢,我当时已经被虐的无所谓了,就说你们公司靠近海边,我从小到大都没去过海边玩,想在您这看看海。结果居然过了,得到了个两周的实习机会。实习感觉还可以,不过这家公司和我专业相差的太远,而且我觉得在这里工作回国竞争力不大。还有日本这个行业的薪水也不像国内的中石化一样让别的行业望尘莫及,最终没有选择这家单位。
暑期实习的一天,在电车上看新闻,雷曼兄弟倒了,当时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演变成了金融危机了。这时候报纸上天天都是负面消息,这家公司今年只招一半人云云。10月开始在东京的外资咨询和投行也开始招人了,这些公司的光环还是诱人的,我也不能免俗,基本都报了遍。战绩不咋地,一家咨询一家投行进到了终面,咨询考官直接告诉我日语还没达到可以忽悠日本人的地步。投行记忆更深刻一点,那是唯一一家在群体讨论上虐了日本人的,因为用的是英语。终面是在一天内重复地进行单人面试,也不记得面了几场。那次比较遗憾的是一个印度人问我怎样用加减乘除实现两个数值的互换,一时没有想到,面试出来之后突然想到了,不禁扼腕。还有跟部门老大面试的时候,英语口语还是不够好,不能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想的。当然用我女朋友的话说,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何谈英语日语。(我是南方人,平舌音翘舌音分不出来。)这样子到了二三月,结果反正是一个offer也没拿到。不过面试中认识不少人,交流了一下好像也没什么人拿到。那段时间各家投行都是风声鹤唳的,好像确实没有余力招人的样子。有人说好些公司今年招聘只是为了锻炼HR业务水平,并不招人,让人无语。
再回头说说日企,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去日企的,一是来日本留学,想要接触核心的东西,日企总公司肯定比外资的分部要好。还有日企有一种区别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传统,终身雇佣制,论资排辈,培训制度充足,企业像一个大家族一样。如果说现代西方的"uporout"企业像一个严厉的父亲,时刻鞭策你成长。那么日本企业,也许中国的国企也是这样子,就像一个柔和的母亲,给你一个安稳的环境。这种企业制度,和整个东亚文化圈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关系,企业给你一个相对不错的报酬和稳定的环境,而你需要向企业尽忠,颇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
按照日本企业联盟的规定,公司的招聘活动必须到入职前一年的四月才能开始。当然日本大企业是不会坐视咨询投行把牛人都收走的,所以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小手段。比如已经毕业的学长回到原来的学校或研究室,去诱拐师弟师妹什么的。日本金融企业喜欢搞一种叫咖啡馆面试的招聘。突然间一个电话打过来,电话那边说,打扰了,我叫xx,和你同一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xx工作,有没有时间出来和我喝咖啡吗?到了咖啡馆,对方都会事先声明这不是面试,不过气氛倒也确实不如面试紧张,大家天南地北地乱聊。不过如果你要是松懈了的话,下一次就没有电话了。如果你表现不错的话,第二次就会有一个进公司十年的中坚员工找你聊天,再之后就是课长部长,大约四五次后,如果你在东京站旁边某个豪华私人会所和公司的董事喝玩咖啡后,你就只需要签一个字就能加入公司了。这种面试按日本人的话说,考察的是人的相性,说白了公司现有的人愿不愿意未来和你一起工作。我倒是也有一段血泪史,曾在一家金融面最后走到董事面试,面试中也发挥得不错,要走了,他送我出门,突然说了个日语单词,我刚开始没听清,他又说了一遍,我还没明白,他说第三次我才反应过来,低头一看,鞋带开了。。。后来想想也是自作自受,我一向都很懒,不修边幅,最后闹了个笑话。
日本大公司要受企业联盟的限制,小公司倒是不受限制,为了招人才也是各出奇招,有一家公司每年寒暑家都大规模招实习生,实习中打分,前10%获得一级通行证,5年之内无论何时都可以免试进入这家公司工作。接下来30%发二级通信证,3年内可以进来工作。这家待遇也还不错,新人年薪500万日元,所以成了很多学生的备胎首选。最近还有家公司,新人就给年薪15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每月就有六位数了,也是被大家疯抢。不过这种企业工作都不轻松,网上描述某家企业说三十岁建家,四十岁建坟,说是三十岁的收入就可以买房子,可是你也熬不过四十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