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步入加速期,巨大的养老“赤字”正在逼近中国,如何填补资金缺口,有效防范养老金“空账”风险已经刻不容缓。而通过外汇储备的资金运作冲抵养老金“缺口”,不失为一个“多赢”的选择。
解决养老金赤字引发的债务风险是发达国家面临的普遍难题。数据显示,当前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国家中,养老金债务是其G D P总和的5倍左右。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在吞噬着政府的财政资源,也使得欧洲国家难以真正有效削减债务。此外,处于人口危机边缘的日本,预计在2011财年养老金发放金额将出现2.5万亿日元(289.7亿美元)缺口。
养老金“空账”引发的隐性债务风险,也将是中国经济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2010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基金总支出8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收大于支,但是支的增长速度大于收。2001年以来,在覆盖的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离退休职工人数的平均增速6.64%,而养老金的筹集主要依赖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显然,养老金收小于支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全国养老金出现赤字并非是遥远的事。
因此,尽快解决养老资金的“缺口”,拓展多元化渠道,把养老基金做强做大已经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这方面,中国外储“大有可为”。
中国外储已经成为国民储蓄和国家财富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从配置的形式看,中国外储约60%以上都配置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低收益的国债上面,以持有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计算,我国储备资产的平均收益率约为3%至5%(现在还不到2%),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收益平均在20%左右。按此估算,3万亿美元的储备资产年收益约1013亿美元,1.53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的年收益为3060亿美元,相差近3倍,凸显出我国“负债高成本、资产低收益”的严重失衡局面。从长期来看,美国债务海平面的继续升高以及债务货币化导致的美元贬值,将让中国真实购买力和主权财富面临着较大的损失。
当前,可以考虑在区分基础性外储(用于保障基本贸易支付和外汇资本流动)的基础上,用外储冲抵养老金隐性债务,形成社会保障基金。这并不意味着外汇储备的消耗,只是相当于不同储备方式上的一种转换。
事实上,养老基金大比例资产投资海外并不鲜见,除美国占比相当高之外,其它发达国家如法国、加拿大、瑞士养老基金中海外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3%、40%和37%,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分别达52%、59%和84%,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更是全部投资国外,给养老金更好的资产配置是国际的大趋势。
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可以考虑由财政部直接拿新发行的长期国债来购买外汇储备,再划转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其牵头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或单独成立养老主权财富基金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做大做强中国养老资金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