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共识网
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朝鲜的未来,在关爱中成长》的报道,盛赞朝鲜人民“美满幸福的生活”。该文很快遭到众多网民嘲讽,网民指这篇报道无视朝鲜民生艰难、大量儿童营养不良的事实,盲目替朝鲜的家族独裁制度唱赞歌。
文章署名“人民日报社代表团”。据该文介绍:近期,由《人民日报》女记者组成的代表团到朝鲜与《劳动新闻》女记者们“交流”,并在平壤参访五天,“所到之处,近一二十年朝鲜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尽收眼底。”
显然,这篇报道是《人民日报》与朝鲜党报《劳动新闻》交流互访的产物,更像是两个党报之间相互吹捧的“应景之作”。这种虚假宣传在文革时期屡见不鲜,但在今天的中国,官媒这种做派必然会遭到网民们“拍砖”。
该报道的虚假之处显而易见。女记者们的行程仅限于平壤,而平壤市民属于特殊利益集团,其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方。记者们并没有到过该国首都之外的任何地方,尤其是饥寒交迫的朝鲜农村,便宣称看到了朝鲜人民的美满幸福生活,岂非明显的以偏概全?
国际援助机构的记录显示,朝鲜连年饥荒,200多万人饿死;粮食依靠外援,并实行配给制,每人每日粮食配给不足250克;三分之一儿童陷于饥饿,婴儿死亡率不断增加,人口中的儿童比例加速减少。在这些数据面前,还有多少人相信《人民日报》?
事实上,朝鲜金氏政权制造面子工程的手法“师出有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爆发大饥荒,国际高度关注。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精心导演下,中共先后邀请美国记者斯诺、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中国参访,所到之处“见到”的,不仅没有饥荒,而且都是白米白面式的“富足”,以至于斯诺和蒙哥马利归国后,都信誓旦旦地向外界表示:“中国没有发生饥荒!”如今朝鲜复制中共当年的把戏,反过来演示给中共代表团;而中共代表团也假装信以为真,直至煞有介事地搬回中国宣传。
在搜狐等商业网站,甚至在《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网》网站,多数跟帖的网民都认为这篇报道与朝鲜的现实严重不符,属于“有官方媒体特色的假新闻”。针对该报道中朝鲜儿童一天吃五顿饭的说法,一网民在腾讯微博上发文说:“即使你们把朝鲜儿童当饭桶,也不应该把中国民众当饭桶呀!这么厉害?那让他们支援我们点,要求不高: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一天能吃三顿饭就行。”
如果其他地方媒体或者商业媒体发布假新闻,就会领受主编撤职、相关编辑记者开除的“待遇”,而《人民日报》如此无视现实热捧朝鲜的报道却不会有任何麻烦,这就是官媒的独特“优势”,它可以信口雌黄地吹嘘水稻亩产十三万斤(1958年9月18日),也可以自打嘴巴去迎合高层需要。
在薄熙来倒台前,《人民日报》曾两次在头版宣扬薄熙来在重庆的施政作为,通篇溢美之词突出了薄的政绩,但在其倒台后,又转而“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正确决定”,如此擅长”变脸“,正是官媒的特色,也是这种报纸征订只靠行政命令、而在报摊上一份也卖不出去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