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浪博客
天气预报早就提前通知了昨天的大雨,所以一天都没敢出去,在微博上看人间冷暖,被最基层普通人的善举所感动。这几年每到夏天,北京总会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大雨,短短几个小时就能水流成河、交通瘫痪,立交桥下各种被淹的车辆,漂浮的车牌,都成了照片在网络上热传,今年甚至有个老外奋不顾身在大雨的积水中游泳,博得不少眼球。其实不止北京,中国很多其他内陆城市近几年也显露出类似的问题,“到北京、成都、武汉去看海”已经成了网络上最无奈的调侃。
暴雨中突然想起了另一座号称“国际大都市”的名城巴黎,不是因为风景,而是曾经参观过的一座奇特的“下水道博物馆”。很几乎没有在网络和其他媒体上听到过巴黎暴雨成灾的消息,是因为巴黎干旱少雨吗?为了保险起见,我特意搜索了一下巴黎的年平均降水,大约600毫米,和北京差不多。立刻又发现几条官媒的辩解成北京降雨很不平均,过于集中。。。好吧,我信了,既然大家都懂这个道理的,就不要总用平均收入、平均住房面积等来解读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巴黎的城市明显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规划,而且百年来严格遵守当初规划的原则。整个城市除了几座超高层建筑,其他就像一块被整齐切割的蛋糕,几乎看不到私搭乱建,也没人为了建新房赚钱而强拆老房子,也许有人有这种想法,但在一个公正民主的制度下也只能是做白日梦。
在巴黎光鲜亮丽的繁华街道下,居然埋藏着一套异常复杂的城市下水管网,保证城市能够正常运行。据资料上说巴黎的下水管长度超过2300公里,超过了巴黎地铁的总长度。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在19世纪就已经基本建造完成,是巴黎市政建设的一大亮点。
我想除了专业人士,没有一个普通人没事愿意去下水道里钻来钻去。在北京,对下水道的认识就是那些隔三差五就要被刨开的大沟,毫不夸张的说每隔一段时间市政、通信、环卫。。。各种部门就会选择不同时间挖开同一条马路。另外听到最多的就是某井盖被盗某人不慎掉入下水道,或者某人进入下水道因为吸入有毒气体晕倒。国外一些电影里倒是经常出现演员在下水管道互相追逐的场面,虽然也是阴森恐怖,但我一直怀疑那宽阔的下水道是否是导演特意布置的场景。
虽然没机会去探访北京的下水道,几年前却在巴黎有幸参观了独一无二的下水道博物馆。这座当年为巴黎世博会而开放的博物馆,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对公众开放的下水道。坐落在塞纳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是这个小小的售票亭,几乎就擦肩而过。票价已经记不太清,反正不超过5欧,附近的入口小到可怜,几乎就是个真正的下水道入口。
但顺着弯曲的楼梯下到地下几米深,就别有洞天了。宽阔的地下隧道,好像进入了某个巨大的矿井,各种粗细管道纵横。
在下面完全可以直立行走,拱廊下陈列着各种与巴黎下水道有个的展品,就好象进入了某个画廊。此时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偷偷去地下防空洞“探险”的经历,那时候备战备荒,北京很多单位地下都建了巨大的地下人防工事,我们经常偷偷钻下去,点燃油毡照明,想看看地下是不是有鬼,鬼倒是没找到,就是在里面踩了几摊屎,印象中父母单位的地下防空洞非常巨大,有几扇厚厚的大门,始终也没走到过头,有不少房间,甚至还有个小型电影院。这其实也不新鲜,明朝就修了十三陵的庞大地宫,我们不缺创造奇迹的能力,只不过没用到正地方。
中间是污水道,旁边给维修人员留下了行走的通道。下水道博物馆中的设施还是在被真正使用的,至今依旧为巴黎市民服务。这里的气味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刺鼻,甚至可以说基本没什么异味,不知是因为下水流动的原因还是为了游客做过特殊处理,反正不能让游客进来就被有害气体熏晕过去。
能参观的路线有限,很多管线只能远观,但从中也足以看出巴黎下水道系统的庞大和复杂。
有些奇怪的路标时刻提醒游客哪里可以去哪里有危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