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173|回复: 3

故宫博物院藏品:明清织绣(1)

[复制链接]

281

主题

987

回帖

573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734
发表于 2012-7-25 19: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送交者: 静静的幸福 故宫博物院藏有十馀万件珍贵的织绣文物,其中以明清两代织绣品居多。其品种有织金缎、花缎、闪缎、织金绸、花绸、花纱、直径纱、芝麻纱、棉、缂丝、漳绒、漳缎、双层织物等。其用途有制作帝后妃嫔的服饰及供陈设和观赏用的织绣画、屏风、中堂、唐卡等。

   清代织绣品主要产自清宫内务府管辖的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大织造(统称江南三织造),它利用江南盛产的上等好丝及熟练的技工,在内务府织造局精心的设计和监督下,织造成各种供皇帝和后妃享用的织绣品。此外,全国各地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织绣珍品也源源不断地贡进宫廷。这些织绣品代表了当时绣品工艺的最高水平。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织绣文物无论在数量、品种、花色、艺术上都是无以伦比的,为研究我国的织绣历史、工艺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明 代
1.
缂丝花卉册

  

    缂丝花卉册,明,十二开,每开纵41cm,横42cm。清宫旧藏。

    花卉册在本色地上缂织茶花水仙、玉兰海棠、牡丹、碧桃芝竹、百合剪春罗、荷花蜻蜓、踯躅、芝兰、秋海棠、剪秋纱、蝴蝶花、梅花等各色花卉,每开均缂织而成,无着笔处。画幅采用平缂、构缂、木梳戗、长短戗、凤尾戗和掼缂等缂织技法,缂工细致,润色自然,描画不求形似,具有简逸风格的文人花鸟画风。

    山茶水仙、梅树灵竹和玉兰海棠三页上分别钤朱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乾清宫鉴藏宝”、“宣统御览”、“无逸斋精鉴玺”、“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宣统御览之宝”十一方鉴藏宝玺。《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2.
缂丝仙山楼阁图轴

  

    缂丝仙山楼阁图轴,明,纵247cm,横60cm。

    图在本色地上彩缂崇山、翔鹤、楼阁、人物、竹石、小草和碧波等纹样。采用平缂、构缂、搭缂、长短戗等技法缂织,配色适宜,缂织精细。图中山石的表现深受大青绿山水绘画的影响,勾勒无皴,以石青、石绿敷彩,其色彩厚重,格调富丽。画面又有云雾缭绕、祥鹤飞舞,仿若仙境。
3.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补衮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补衮图,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三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画面描绘一位女子端坐于圆凳上正神态专注地精心绣制龙纹衣装。女子头戴金线镶边簪钗,着交领橙色上衣和白地蓝花长裙,一袭蓝色霞帔飘曳垂地。其面容蛾眉杏眼,樱口桃腮,秀丽姣美。作者着意刻画人物的皓腕纤指,表现出女子手指的灵巧和动感。作品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人物的面部和手部两处重点部位的刻画,塑造出一位端庄娴雅、秀外慧中的女子形象,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此件绣品配色爽丽明快、鲜艳夺目而又自然和谐。针法精细,于细节的描绘尤为精心,力避雷同。如上衣的皱褶用深、浅橙色线以抢针法表现,而长裙的皱褶则以六七道淡绿色线斜长抛过,使衣纹线条流畅,质感甚佳。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龙衮煌煌,不阙何补。我后之章,天孙是组。璀璨五丝,照耀千古。娈兮彼姝,实姿藻黼。”

  
4.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米画山水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米画山水图,纵33.4厘米,宽24.5厘米。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五幅,系摹临米画在白色绫地上绣绘而成。绣品通幅浓墨染绘,远处峰峦起伏,山间有数抹淡染的云烟,层林笼罩在烟霭之中。画面表现出“夜雨欲霁,晓烟既泮”的景色,渲染出江南山川水气蒸郁、烟岚弥漫的湿润和流动感。江中帆船点点,戴笠披簑的渔翁于船头若隐若现。近处汀洲草木晰然,生机蓬勃。在画面构图上,远虚近实,详略有致,远处山峰的尖峭与近处汀洲的平长相得益彰,以空间的平衡获得了视觉的美感。尤其是江中片帆的置设,颇有画龙点睛之效,风帆的满鼓与张扬显示出刚劲的生命力,在一片淡云柔水、幽淡闲逸的氛围中分外醒目,这或许正是作者心境的体现。

    绣品完全以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不施其他任何色彩。多为大块面点染描绘,绣工运用较少,套针、抢针和松针等仅少许运用,一改顾绣针法细密、色线丰富之特色,但这也正是韩希孟根据原画内容和技法的特点而做的灵活调整,从而将墨色苍秀、格调俊逸的山水水墨韵味挥洒得淋漓尽致,极其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内蕴。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南宫颠笔,夜来神针。丝墨合影,山远云深。泊然幽赏,谁入其林。徘徊延伫,闻有啸音。”

  
5.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扁豆蜻蜓图,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七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构图简洁疏朗,图中仅表现扁豆和蜻蜓两种物象,二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充满了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此图用多种手法绣成。豆花用平套手法和抢针法绣制,以使花色过渡自然。扁豆内缘用滚针勾边,背缘一侧稍薄,表现出扁豆的筋脉。豆籽运用了垫绣手法,鼓隆饱满,立体感强。叶子则大面积用散套手法绣制,同时也用斜平针和直平针,与之垂直相交的豆角则用横平针,以突出层次感。为使物象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叶子色彩有深绿、绿和浅绿之分,豆角也有青、黄之别。作者劈丝运线,丝丝不苟,使每一根丝线和每一种色彩都传达出了生命的活力。叶片的青绿令人感受到夏日的生机,而枯黄的初泛业已传递着悄然而至的淡淡秋意。

所谓“一叶而知秋”,触发观者无尽的联想,可谓画有尽而意无穷。画幅绣法最精之处在于对free翻飞的蜻蜓的刻画,翼翅用丝纤细如毫,将其薄如蝉翼的半透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技法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化身虫天,翩翾双羽。逍遥凌空,吸露而舞。豆叶风清,伺伏何所。影落生绡,驻以仙组。”
6.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洗马图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洗马图,纵33.4cm,宽24.5cm。

    洗马图是在白色素缎地上绣成,画面上垂柳摇曳,树下一马夫正为一白色黑斑马刷洗,白马兴奋地在水波中昂首嘶鸣。此幅绣作完全模仿绘画的笔法用针刺绣而成,雄健的白马以顾绣中最擅长的擞和针顺其肌肉的纹理绣成,逼真写实。白马身上的斑点则完全依照绘画中的点绘法绣成,虽然黑色绣线已脱落,但其针法仍依稀可辨。此外,绣画中也多处用笔渲染,这种“半绘半绣”、以绣为主、辅之以画的手法是顾绣最基本的特征。

    这幅绣成的洗马图形象逼真,生动传神,设色淡雅,体现出顾绣淡彩渲染的特征。对页有董其昌题赞曰:“一鉴涵空,毛龙是浴。鉴逸九方,风横玉



。屹然权奇,莫可羁束。逐电追云,成里在目。”

    此为明代刺绣艺人韩希孟代表作顾绣《韩希孟宋元名迹册》中的一幅,全册共8幅,原为梧州关伯珩先生收藏,1960年12月由其女关瑞梧捐献故宫博物院。

7.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鹑鸟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鹑鸟图,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四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画面描绘了一只在山坡上低头觅食的鹌鹑。山坡的线条精细秀劲,山石花草构图得当。鹌鹑的毛羽用施毛针针法细密地绣出,背部硬毛、颌下和腹部软毛质感强烈;脚爪使用钉针针法,肢节分明。绣品运用丝理变化表现物象的质感肌理,细腻逼真,极富立体感,栩栩如生的禽鸟呼之欲出。整幅画面以鹑鸟羽毛的绛褐色为主色调,同时又配有绿叶红果,以之调谐偏暗的色彩,使画面豁亮而生趣盎然。这一技法的处理反映出作者不仅对物象造型有精确的把握,而且对色彩运用有着敏锐的感觉和深刻的悟解,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尺幅凝霜,惊有鹑在。毳动氄张,竦势奇彩。啄唼青芜,风摇露洒。



视思维,谁得其解。”
8.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花溪渔隐图,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八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画面由远山、江水和岸滩构成,空间处理繁简有致。起伏绵延的远山以其低矮之势而显旷远之意。江水浩渺,一渔者驾孤舟独钓寒江,在宽阔的江面衬映下备显孤单落寞。近处滩岸详加描绘,一草一木,细密清晰,犹现眼前,深得王蒙画树点勾渲染、一树一法之精髓。尤为醒目之处是在低矮的草木中一株老松拔地而起,遒劲卓立,在幽淡空寂的氛围中平添突兀勃兴之昂然意韵。

    此幅绣品中使用了多种针法,用擞和针与抢针绣山石树干,以齐针绣柳树枝叶并勾路石边线,用松针绣松叶,用网针绣船篷。湖石和坡地以淡彩渲染敷色,绣、画并用。绣工精细而不板滞,以细如毫发的丝线充分表现了原作笔墨的枯润、笔锋的藏露和线条的圆折等绘画技法。然而,针线毕竟无法尽然替代笔墨,原作层峦叠嶂、繁复苍逸、“望之郁然深秀”的墨韵尚不能在绣品中充分展现,这是不同艺术领域和艺术手法的局限性使然,不可苛求。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何必荧荧,山高水空。心轻似叶,松老成龙。经纶无尽,草碧花红。一竿在手,万叠清风。”

  9.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葡萄松鼠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葡萄松鼠图,纵33.4cm,宽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六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一根虬屈苍劲的葡萄藤盘曲而出,一只松鼠窜跃其上,似欲攫取成熟的累串果实。这是秋季自然界中倏忽即逝的一帧小景,作者敏锐地捕捉住这一瞬间,将其定格于画面。画幅上松鼠仰爬于葡萄藤上,活脱灵动的身姿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将松鼠警觉机敏、垂涎欲滴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妙趣天成。

    在刺绣技法上,由于松鼠粗长的尾部在画面中占据显要位置,故刻画尤为精心,其茸毛劈丝如发,细密入微,从尾部中心到四周,毛发由浓密而至稀疏,及至边缘,细如毫丝,质感逼真。画幅配色鲜明,用色有深绿、浅绿、淡绿、黑、黑灰、黄、浅黄、蓝、浅蓝等。黑灰色的松鼠置身于淡绿色草坡和绿色葡萄叶及蓝色的葡萄之间,色彩反差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品对细节的刻画逼真入微,如一片葡萄叶被虫蛀后形成的蛀洞和蛀洞边的枯黄色均反映了出来;葡萄叶色彩的深浅过渡自然,叶的主脉和支脉清晰可见;葡萄以蓝、淡蓝或淡蓝、浅白表现,反映出葡萄成熟度的不一致。这些细微之处无不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细致深入的观察及其深厚的绣艺功力。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宛有草龙,得之博望。翠幄珠苞,含浆作酿。文鼯睨之,翻腾欲上。慧指灵孅,玄工莫状。”

  
10.
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瑞鹿图

  

    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瑞鹿图,纵33.4cm,横24.5cm。

    此图为《韩希孟绣宋元名迹册》之第二幅,在白色绫地上绣成。绣品描绘一只梅花鹿于桂花飘香的岸边悠闲踱步。在画面上,桂花树仅露有部分树底和枝叶,馀则略去,但树底和枝叶两相呼应,仍使人感觉其形象之完整。小鹿以暗褐色皮毛配以黑色鹿角、白色斑点和炯炯的双目,活泼机敏,神采奕奕。鹿身以平套针绣出,毛发丝丝细密,纹理清晰毕现。水中寿石呈镂空状,用抢针法以深蓝、湖蓝和浅蓝晕色表现石之轮廓,间施浅绿、浅橙和淡黄色,虚空轻灵之象顿现。岸边之石则以散套针法为主,辅以点染,颇具水墨效果,具厚实之感。如此虚实相间,轻重有衡,明暗互补,使画面有灵动畅达之韵。

    对页为董其昌题诗:“六律分精,苍廼千岁。角峩而斑,含玉献瑞。拳石天香,咸具灵意。针丝生澜,绘之王会。”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281

主题

987

回帖

5734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573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9: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衣线绣文昌出行图轴

  

    衣线绣文昌出行图轴,明晚期,纵145cm,横57cm。

    此图轴在本色绫地上用衣线彩绣出古代神话传说中主宰功名利禄的文昌在出游途中小憩的场面。作品采取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针、套针、平金、钉线、网绣等针法绣制。

    衣线绣又称“鲁绣”,其绣线为双股捻线,纹样粗犷简约而质朴。此作品不但保持了鲁绣的风格,还将衣线放捻,并把苏绣中常见的劈丝绣线融于作品之中,粗中有细,相得益彰。刺绣者绣工娴熟精巧,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衣纹的褶皱都细腻逼真。尤其是对“水路”的留置掌握恰到好处,堪称衣线绣杰出的代表作品。
12.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纵140cm,宽57cm。

  此图轴为鲁绣的杰出代表作。丝质,以暗花缎为地,用双丝捻五彩丝线绣制。山石、花瓣等仿中国画晕色手法绣制,以针代笔,层层晕染,效果逼真。画面中芙蓉娇艳绚丽,双鸭与山石花木生趣盎然,风格与江南苏绣的细丝淡彩截然不同,体现出北方民间刺绣朴素苍劲的特征。

  此图绣工承袭鲁绣传统,运用了套针、打籽、接针、斜缠针、活毛针、擞和针、辫子股针、平针等针法,其绣线直径为0.02-0.05cm不等,依图案主次而定。此图轴针线细密,绣工整齐均匀,丝理疏朗有致,线条流畅优美,加以用了二十余种艳丽的色线,将鲁绣纹饰苍劲、豪放、优美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原绘画比较,更突出了画中纹饰浮雕般的立体感。
13.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

  

    缂丝瑶池吉庆图轴,明,纵260cm,横205cm。

    此图描绘了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在西天瑶池庆寿的场景。9位仙女各捧寿礼,凤凰、仙鹤、天鹿、祥云、灵芝、青松、翠柏点缀其间,以强调吉庆祝寿的主题。

    此图轴宽两米有余,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可以想见其织机之巨大,工程之浩繁,在历代缂丝作品中亦属鲜见。其织缂并未因画幅巨大而粗率逊色,反而愈显精妙繁复,行梭运丝巧于变幻,除常见的平缂、搭缂外,细部晕色采用长短戗、木梳戗以及华丽的凤尾戗,仙女鬓角用长短戗技法使发丝自然写实,衣纹用构缂技法突出了飘逸轻柔的感觉,瑶池的水波纹及五彩祥云用惯缂和“结”的技法使之更具立体效果。

    此图轴画面布局饱满、大气,设色华丽精妙,是庆贺寿辰时之场合精美装饰品。

14.
缂丝赵昌花卉图卷

  

    缂丝赵昌花卉图卷,明,纵44cm,横245cm。

    这件缂丝作品以赵昌之画为粉本,运用齐缂、长短戗、木梳戗、凤尾戗、子母经和搭缂等技法缂织牡丹飞蝶、荷花、芙蓉翠鸟和雀梅4组写生花鸟。设色清丽典雅,清劲秀逸,多采用三晕色的配色方法,如荷叶正面用墨绿,叶脉用草绿,背面用黄绿,色度从深到浅逐层递减,过渡自然,表现出荷叶仰偃卷曲、柔媚秀雅的姿态和阴阳向背、光泽明暗的质感。飞蝶、栖鸟则捕捉其细部特征和灵动的神态予以精确的刻画,给人逼真酷肖的传神之感。卷首钤“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 御书房鉴藏玺”、“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卷尾缂“赵昌制”款,缂“赵昌”和“玉川”二印,钤“乾隆鉴赏”、 “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这幅作品幅面宏大而手法细腻,画面无一处用笔,缂工极为精湛,将宋人花鸟画斤斤于形似逼真、刻画入微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是明代中后期巨幅缂丝作品滥觞之时的优秀杰作。

    《石渠宝笈》和朱启钤《清内府藏刻丝书画录》著录。
15.
顾绣十六应真册

  

    顾绣十六应真册,明,每开长28cm,宽28cm。清宫旧藏。

    册页共16开,画稿用白描技法,绣以米色绫为本,以线勾描物象轮廓,略施淡墨晕染,有明代画家吴彬、丁云鹏的人物画风格,笔墨简约而形神兼备,造型多夸张变幻,饶富装饰意趣,运笔遒劲,设色古朴典雅。

    顾绣刻意追摹画稿神韵,以墨色丝线和滚针技法为基础绣物象轮廓,又有以接针、松针、钉针、刻鳞针、鸡毛针等绣各类形象者,穷极巧变,以传达原作意趣,如十六开应真坐席并非简单地使用编席针,而是以滚针为基础勾勒线条绣制,第十一开的孔雀施以鸡毛针、刻鳞针来表现孔雀羽毛生动的质感。应真流畅的衣纹和生动祥和的面容不仅传达着原作的神韵,展现出顾绣擘丝细过毛发、运针灵活巧变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绣者绣作时虔诚的心态。山石树木则施笔墨皴染,绣、画合璧,风雅别致。册页每开下方均绣有“皇明顾绣”朱印。清内府藏刺绣书画录》著录。
16.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清乾隆,纵33cm,横164cm。清宫旧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皇帝弘历年近八旬,命镌八徵耄念之宝,同时镌刻“自强不息”等印玺,他得意于年高八十而仍“身体康强”、“未形智衰”,且享五代同堂之福,同时勉励自己勤政不懈,并祝愿子孙延继此福。此手卷稿本即乾隆皇帝为记此宝玺之镌刻所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一文。

    手卷采用平缂、搭缂等常用技法,缂法虽不复杂,但幅面宽达164cm,且在一米多宽的缂织机上需要同时缂织58行行书字体,另10行小字,难度非同一般。缂织者运梭灵巧,缂工精细,字体大小均匀,排列工整,笔划清晰,忠实地再现了乾隆帝御笔之韵。

    钤“嚮用五福”、“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等印。包首为缂丝五彩天鹿,配有漆盒,为原装裱。《石渠宝笈三编》、《清内府藏书画录》著录。

  
17.
刺绣御制题桐荫玩鹤图挂屏

  

    刺绣御制题桐荫玩鹤图挂屏,清乾隆,画心纵70cm,横38cm。清宫旧藏。

    画幅以白色缎为地,运用平套、散套、戗针、施毛针、滚针、斜缠针和打籽等针法绣坡上高士与板桥旁的一只丹顶仙鹤相向而戏,周围清溪环绕,桐荫浓翳。画面右上方以蓝色丝绣画名:“御制题桐荫玩鹤图”。其左绣诗一首:“过乳乔梧弗待洗,嘉荫高士立苍苔。步桥羽客自成蒙,不是邻翁问字来。”诗末绣署款“臣谢墉敬书”,绣“臣墉”和“敬书”印二方。

    图中人物清雅闲逸,鹤姿安详优雅,周边草木青葱,山水简约,画面一派远隔尘嚣的恬淡氛围。此图屏针法细腻灵活,表现物象的质感效果颇佳,构图静中寓动,用色以偏冷色青蓝为主调,以渲染画面恬静清幽的意境。

  
18.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

  

    酱色绸满绣孔雀羽地金蟒纹袍料,清嘉庆,长306cm,宽149cm。

    此袍料为酱色绸面料,以绿色孔雀羽线满绣袍地,其上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用22种色绒线及捻金线、捻银线绣金蟒九条,蟒间饰寓意“福寿”、“八仙贺寿”、“寿山福海”之意的云、蝠、鹤、暗八仙、八吉祥、桃、海水江牙等纹饰。

    此袍料是广绣珍品,运用2-4晕色法,以平金、刻鳞针为主,兼用散套针、正戗针、齐针、打籽针、施毛针、集套针、勒针、滚针、接针、车轮针、钉线、缉线、网绣、高绣等针法绣制,用色明丽,绣工细腻。

19.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清光绪,幅宽73cm。

    此件织物地组织为品蓝色八枚经面缎纹,以白、雪青、绛、玫瑰紫、果绿、金黄等彩色绒丝为纹纬通梭织成。织物的主体纹样为两只相斗的公鸡,辅以菱形花卉纹。纹样呈纬向连续交错排列。

    广缎产于我国广东省,与著名的“粤绣”工艺作品一样,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广缎的表现手法独特,装饰效果极强,纹样的轮廓、线条工整清晰,配色鲜艳又繁而不乱。图案花形一般较为小巧、零碎,但花纹的轮廓、线条自然工整。在配色上通常采用反差强烈的对比色,造成光彩夺目而热烈的视觉效果。
20.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清,通长180cm,宽87cm。清宫旧藏。

    靠背毯是附于宝座上的毯子。以棉线做经纬,用彩色羊毛在经线上拴“8”字扣形成栽绒,每隔两道纬线起一道彩纬。毯心编织龙纹图案,以云、海水、江崖纹作间饰。毯边饰方胜、珊瑚、金锭等杂宝、海水纹。图案用色有黄、桔黄、深蓝、浅蓝、月白、白、香色、绯色、粉色、绛色等,并运用二晕、三晕的配色法增加花纹的艺术效果。

    根据织毯的工艺,该毯当是宁夏的编织物。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80

回帖

49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962
发表于 2012-7-27 22: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独特工艺,能够继承下来否??????——经过老蟊狗文革浩劫,一些传统工艺损失殆尽!!!!!!!!!留下的都是极端的红色邪党文化彻底洗脑的糟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98

回帖

2916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16
发表于 2012-7-29 11: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蒼勁、豪放、優美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rockn_roll: 頂帖是.禮貌.是習慣.是鼓勵.:rockn_rol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5 21:5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