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7 1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DarkSlateBlue"]251,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周敦颐《周子全书•诚下》
[译文]诚信,这是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基础,人的所有正确行为的根源。
25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全书》卷一四)
[译文]一个有作为的人,应该在天地之间树立正气,自己做事,应利于广大百姓的性命,使过去的圣贤救国救民的学说得
以延续,为天下千秋万代开启太平之基。
253•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
[译文]事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德,一切事情顺顺当当就是福。德行是福气的基础,福气是德行发展的必然结果"
254•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新五代史•杂传》)
[译文]礼和义,是治理民众最大的法规;廉和耻,是立身做人最大的节操。
255•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二程文集》卷五)
[译文]当政的原理,以顺民心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宽裕为根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根本。256•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二程文集》卷五》)
[译文]天下大治,是因为得到贤才;天下混乱,是因为失去贤才。
257•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语录》)
[译文]一个君子学习时一定要天天新。能天天新,就能天天进步。不天天进步必然天天后退,从来没有既不进又不退的事情。
258•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 (谢良佐《上蔡语录》) [译文]一个人必须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比方树木,就须先有根本,然后不断培养,后来才能成为一棵成材的大树。
25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从书本上得到知识终归觉得肤浅,要真正懂得事物的原理,非亲身实践不可。
260•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会;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朱子语类》卷一三)
[译文]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261•凡人所以立身行正,应事接物,莫大乎诚敬。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朱子语类》卷一一九)
[译文]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做事,对待各种事物 (待人接物),没有比诚和敬更重要的事了。什么叫诚呢?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的意思。什么是敬呢?不对人怠慢,不纵情放荡自己行为的意思。
262•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译文]治学的实质,本来就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那与不学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想实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虽然实践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结果。
263•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揭示》)
[译文]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264•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朱子大全•白鹿洞书院揭示》)
[译文]修身的要点包括: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为要实际、恭敬,惩戒忿恨,消除贪欲,向好处去做,把过错改掉。
265•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 (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译文]做学问的人应自强不息,学问才能积少成多。如果学到中途便停止,那就前功尽弃了。是止步还是继续前进,都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
266•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陆九渊集》)
[译文]一个人不应该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放弃自已,自己委屈自己。
267•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渭也。人而不欺,何往而非忠?人而不妄,何往而非信? (《陆九渊集》)
[译文]忠是什么?忠就是不欺骗。信是什么?信就是不说谎。人如果不欺骗,走到哪里能不忠?人如果不说谎,走到哪里会得不到信任?
268,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应当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把门户修整好;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挖井找水喝。
269•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文l别人有了喜庆的事,自己不能产生嫉妒之心;别人遇到祸患的事,自己不要产生庆幸之心。
270•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 (叶适《水心先生文集•赠薛子长》)
[译文]一个人有志向却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即使如何讲仁爱,也是没有益处的。
27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谁也不能免于一死,同样是死,应该为正义而死,留着自巴这一颗红心照耀历史。
272•口念书而心他驰,难乎有得矣。 (薛瑄《读书录》卷二)
[译文]口上在念着书本,而心里别有所思,这是很难有所收获的。
273•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 (《读书录》卷三)
[译文]自古以来没有不遵照民心、顺从民意而得到天下的。
274•捐其躯有益于天下,君子之所乐为。 (方孝孺《逊志斋集•云敞赞序》)
[译文]牺牲生命而有利于天下,这是君子所乐意去做的。
275,师道立则善人多。 (《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译文尊师之道得到确立,天下的好人就会越来越多。
27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忠肃集•石灰吟》)
[译文]我好像一块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之后走出深山,经受着烈火的焚烧也泰然处之,甚至将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为了留得清白在人间。
277•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全集》卷二六)
[译文]一个人不树立志向,好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口的马。小船任意飘荡,野马放肆奔跑,最终能到哪处去呢?
278•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王阳明《传习录》)
[译文]谦虚是各种善事的基础,骄傲是各种恶事的根源。
279•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洪应明《莱根谭》)
[译文]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够承受;教诲别人行善 (要考虑对方的水平)不要期望过高,要使对方能够做到。
280•人才不甚相远,只看好学不好学,用心不用心耳。 (吕坤《呻吟语•问学》)
[译文]人的才智本来相差不是很大,是否成功只在于他们好学不好学,用心不心罢了。
281•精神爽奋,则百废俱兴;精神怠弛,则百兴俱废。 (《呻吟语•治道》)
[译文]一个人如果精神振奋昂扬,各种事情都能办好;如果精神萎靡不振,各种事情都要办坏。
282•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深险。 (《呻吟语•修月》)
[译文]说话的罪恶没有比造谣诬蔑再大的了,做事的罪恶没有比苛刻再大的了,居心的罪恶没有比阴险再大的了。
28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章学诚《文史通义•博约》)
[译文]学习一定要取得心领神会,学业贵在自有专长,并能精通。
284•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
[译文]保住天下的事,即使一个普通人,也有责任啊!(后人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85•有败诈,无败诚。 (黄宗羲《宋元学案》)
[译文]只有行事欺诈而遭受失败的,没有真诚处世而遭受失败的。
286•以道言之,选贤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五)
[译文]拿道来说,选择贤人、推举能人来辅佐和治理国家的人,这就是把天下看作公的人啊!
287•先验身过,次验心过,悔其前非,断其后续,亦期至于无一念之不纯,无一息之稍懈而后已。 (李 《二曲集》卷一)
[译文]首先检查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再从思想上检查自己错的原因。后悔以前的错误,截断再犯错误的根源。力求达到没有一个念头不纯,没有一点时间稍微松懈的程度才算罢休。
288•吾人迁善改过,无论大小,皆须以全副力量赴之。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理欲》)
[译文]我们这些人向好处学习,改掉过错的行为,无论大小,都要把全部力量拿出来。
28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林则徐集•赴登程门口示家人》)
[译文]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
29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全集•己亥杂诗》)
[译文]中华大地正需依靠一场大变革来焕发起蓬勃的生机,而当今 (在清王朝统治下)到处黑暗,很令人悲哀。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打破一切条框、界限,降下众多的治国人才。29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全集•己亥杂诗》)
[译文]花朵虽然落下,但并未成为无情之物,它回归大地,而且化为春泥来养护树上的新花。(寓前人的努力,为后人铺路)
292•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 (《魏源集•默舰》)
[译文]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树立德行,立下功劳,说出名言,做出高洁的节操,这就叫做四项不朽的事。
293•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教子书》)
[译文]一个人的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明理才能变化人的气质。
294•三代以来至秦一变……汉唐以来至今而又一变。……欧亚诸国之为治,亦由渐而变……孔子处于今日,必不得不一变。 (王韬《 园文录外编•变法上》)
[译文]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到秦朝,是一次大变革……汉朝、唐朝以来到今天又是一次大变草……欧洲、亚洲一些国家的治国方式,也是一步一步变来的……假如孔子处于今天,也必然随着形势来改变。
295•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性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备而生民不忧,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振也。 (严复《原强》)
[译文]天下的百姓主要有三件事,是强是弱是存是亡,没有不依这几点的:一是血气体力是否强健,二是是否聪明智慧,三是是否有道德仁义。所以说西方研究思想、研究社会的专家们,无不是以民力、民智、民德三个方面断定这个民族、种族水平的高低。有三者都不具备人民不为此忧愁的,也没有三者都具备而国威不振的。
296•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请励工艺奖创新》)
[译文]一个国家只崇尚农业就必然守旧、不开化;如果一个国家提倡工业,就会天天创新,天天增加智慧。
297•天下往归谓之王,天下不往归,民皆散而去之,谓之匹夫。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译文]天下的人都到你那里去,拥护你,你就是王。天下人不到你那里去,不拥护你,已经聚起来的人也散了,这种人就是一个光杆的人。
298•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谭嗣同全集》三三九页)
[译文]国君是枝叶,人民是根本。国君是给人民办事的人,大臣是帮助国君给人民办事的人。国家的赋税取之于民,这些东西正是给人民办事的基础。如果收取了赋税却不给人民办事,那就该将不办事的人换掉,这正是天下共通的道理啊!
299•方今中国所短者。不在智谋而在贞信,不在权术而在公廉……则惟有道德者可以获胜。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译文]当今中国所短缺的,不在于人们缺少智慧谋略,而在于不讲求节操、信义;不在于缺少手段、本领,而在于缺少为公、廉洁的品德……只有提高道德素质才能够做到。
300•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惟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梁启超 《与夫子大人书》)
[译文]中国几千年的腐败,祸害到今天,推论其中的重大原因,都是从一些人的奴隶性而来。如果不除去这种奴隶性,中国万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
Read more: 儒家箴言三百句 - 文化沙龙 - 贝壳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