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七年》剧照
纪录片《七年》剧照
央视9套纪录频道日前播出的系列英国纪录片《七年》(49Up,又译:49未知天命),以独特的视角和长达49年的拍摄历程,引发不少中国观众的关注。该片以7年为一个单位,用影像写下14个英国普通孩子的《时间简史》。
英国系列纪录片《七年》(49Up,又译《49未知天命》),曾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50部纪录片之一,日前在央视纪录频道“寰宇视野”栏目首播,引起观众热议。
该片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执导过《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007之黑日帝国》《迷雾森林十八年》等影片。他走访了14个7岁的英国小孩,每隔7年去拍他们的近况,迄今第八部《56Up》已制作完成,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教授说,没有什么能像纪录片如此准确、真实,那么戏剧化地把人生尽情表现,“我想这就是这部片子的价值所在”。
7年的命运 每隔7年找到孩子拍录近况
几十年前,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对英国等级制度产生了兴趣,他想知道,富人的孩子长大后是否仍是富人,穷人的孩子长大后又会如何?于是,他走访了来自不同阶级的14个7岁英国小孩。“这几个孩子,命运不同,沧桑尽显。”该片结尾处寥寥几笔,勾勒出了“Up(成长)”系列的线条。
据称,迈克尔·艾普泰德之所以把周期定为7年,灵感来自一句格言:“把孩子交给我,只要7年,我就能还给你一个男人。”该系列纪录片首部命名为《7Up》,之后摄制组每隔7年找到这些孩子,拍下他们的近况,涉及所有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于是《14Up》《21Up》《28Up》《35Up》《42Up》。到2005年,这些孩子几近知天命,导演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胡子拉碴的老大爷,这些都反映在《49Up》里。而第八部《56Up》也已制作完成,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时间的重量 半个世纪看尽生命历程变化
在具体拍摄手法上,艾普泰德在黑白与彩色、过去与现在的影像切换中,完成了三种时态(过去、现在、未来)的交叉记忆:失败的婚姻、破碎的梦想、短暂的迷茫,以及仍在坚持的梦想。年近五十,这些人中有的已儿孙满堂,有的才初为人父,有的不为钱发愁,有的事业刚站稳脚跟。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大不相同:有人活得积极,有人抗议影片制造的主观刻板形象。
《七年》不仅是个人编年史,更是一部英国生活和西方文化编年史:从庄园生活到嬉皮士、摇滚乐,片中很多涉及英国时代变迁的文化认知过程。几年前看过这部作品后,张同道触动非常大,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拍摄的《小人国》系列,是从幼儿园开始拍到小学,将来再到中学,“我是在向导演致敬。”
楚门的世界 阶级社会诠释纪录片主旨
《七年》像一部真人版的“楚门的世界”,导演用49年拍摄论证了他想要的答案:富人孩子基本不会偏离精英社会的培养期望,穷人孩子仍然无法脱离底层。当然,偶有例外。14人中有一位穷人孩子后来成了教授。《七年》最吸引观众的是,当这些孩子7岁和14岁时在镜头前谈论着他们的理想和梦想时。观众内心希望奇迹发生,但奇迹并没发生。有报道称,“阶级社会”是这部系列纪录片的主轴。片中受访者尼克认为,英国各阶层似乎有种自我防范系统,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对于阶级社会的反思不断地在影响着观众和受访者。据《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