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叶檀
一向被甜蜜的痛苦困扰的人民币,兑美元出现疲软态势。3万亿外汇储备逐渐褪去金色。
8月14号,央行公布7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66万亿元左右,环比约减少38.2亿元,外汇储备下降可想而知。反映在货币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今年前7个月中,有4个月下行,一年期远期预期与香港人民币存款数额尽显疲态。
货币是经济实力、未来发展预期的反映,全球债务危机使各国出现吸纳资金比赛,各国经济漏洞一一浮出水面。中国的经济漏洞则是出口竞争力下降、境外投资收益不高以及财富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出口竞争力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维持庞大的出口顺差,这一趋势在全球债务危机爆发后终结。据海关数据,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为251.47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仅1.0%,环比则下降1.8%,大幅低于预期。今年1到7月,中国顺差941.1亿美元,全年预计维持在1600美元左右。从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降到4%以下,今年上半年逐步回落到2.3%左右,外贸出口无从夸耀。
以往中国靠压低成本进行加工贸易,赚的是养命钱与纸上财富,现在成本上升、血汗工厂不再,纸上富贵不再可靠。
一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竞争力并不强悍,除了成本提升,也受制于国内市场体制极不健全。据商务部数据,从1995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连续17年保持逆差,从物流到旅游,竞争力堪忧。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549亿美元,逆差占出口比重30%多;2010年,逆差为220亿美元。
物流业大打价格战,同时忍受着行政垄断企业的盘剥,2011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人民币8.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8%,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左右。如同以往的电器销售连锁店一样,物流公司需要缴纳安保费和码头处理费(THC)以及各种杂费。价格战的结果可想而知,多数企业忙于生存,失去品牌生存、推广空间。
旅游业更不必说,2011年中国出境游人数7000多万,外国游客(含港澳台)入境旅游有3,000多万人,人就相差一半。中国游客去年海外消费72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游客在去年的海外消费额是840亿美元,美国游客消费790亿美元,赶德超美指日可待。
加工贸易不可能创造出本土品牌,而价格战铲除了品牌的生存土壤,经济全球化的特色之一是消费全球化,如果本国中高收入阶层不消费本土品牌,中国本土品牌不可能有竞争力。
真正的工业竞争力在德国,以及后起之秀韩国等国。德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发布预测认为,德国2012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1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德国的重工业、精密制造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中国数控机床平均出口单价仅为3.3万美元/台,而进口单价则为21.9万美元/台,出口单价仅为进口的15%。制造业从低端到中高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以往的外汇占款,多由政府结汇后统一管理、投资,结果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美债投资,中投公司7月25日发布2011年年度报告显示,当年境外投资组合全年收益率为-4.3%,市场化的中投尚且如此,其他公司的收益可想而知。
最后最重要的是财富信心,缺乏合法财富保障、贫富差距扩大的后遗症显露无遗。根据张明先生估算,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期间,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累计达到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而在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中国面临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出累积为846亿美元,月均流出141亿美元。这意味着当前中国面临资本外流的严重程度超过了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
加工出口贸易把别人的钱暂时记在了自己帐上,而对外投资经验不足,让外汇资金在境外沉没,加上各种渠道的资金流出,使3万亿储备失去了金色。中国即将面临的问题是,美国靠升息继续吸纳资金,全球贸易战。
工业化初期时代国家的共同问题,获得纸面财富无法兑现。为今之计,还不如索性抛弃守成想法,通过国内的市场化进程培育无数的企业,放虎出笼参与国际竞争,让真正有竞争能力、市场意识的企业参与国际并购。
一个泡沫时代结束了,全球进入日本式的停滞期,谁改革谁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