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1|回复: 1

中国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公布 家长需要至少满足5个条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379
发表于 2012-9-7 2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异地高考依然是“拼爹时代”的缩影

  近日,山阳县幼儿园规定非公务员子女不得报名,让教育不公又遭评议。却不料经媒体报道,该幼儿园放开报名之后,引来学校资源难以承载人数之多的尴尬。纠结的情绪未曾放落,郑州农民工子女入学又遇到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入学门槛。当然,无奈的远不止这些,原本期待的异地高考,一句“有条件的准入”让很多人止步在“条件”之外。同样,有着血泪隐痛的校车,也在复杂的行政审批面前难以前行……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个阶段的教育都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但很少有像这个开学季教育问题如此集中,革新与陈弊共存,无奈与希望齐飞。个案纷争的背后,我们希望能够看出问题的症结,如何让教育能够变得更好,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政策进与退的口水争论,而是需要切切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之中。

  前几日,《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标志着万众期盼的异地高考,一只靴子终于掉下来了。9月6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就此首度表态,明确提出各地确定异地高考的具体门槛时要考虑的三个条件。

  这是关于异地高考,迄今为止官方最高的指导性表态。的确,对于一项关系着多达1000多万随迁子女切身利益的大事,异地高考,到了下决心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单从此前的《意见》一出,就勾起了公众无限遐想,当时也有专家泼冷水说“年内根本难以全面放开”,但人们还是关心,到底能放开多大,毕竟这可能关涉自己的利益。

  且看家长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工作稳定”、“有房”、“有保险”。不能不承认,这的确解决了一部分需求,却只是让一部分孩子先“异地高考”起来。但凡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切体会和认知的人都晓得,能够满足“工作稳定有房上保险”这三项,庞大的农民工,这个最需要关照的群体,断然是被排除在外了。

  再说异地高考还要参照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乍一看,似乎是这么回事,当一个城市需要某个行业和群体时,通过限制随迁子女参加高考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先哲有云,人,是目的而非手段。不要忘记了,高考,是所有参加高考的孩子的权利,包括随迁子女在内,之所以推出异地高考政策,就在于保障和方便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参加高考的权利,这一点,尤其不能在执行中有丝毫的动摇和偏移,更不能沦为城市实现自我调控的工具和手段之一,换言之,即使城市的确不需要某个群体或者行业,可以想别的办法,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权利不能被剥夺,这是公民基本的教育公平权利。

  作为一项改革,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追求稳妥都没有问题,但就眼下的几个条件,某种意义上,还是拼爹时代的一个缩影父母没有房子,没有固定工作,没有上保险,没有待在一个被需要的城市,随迁子女的权利就随之被剥夺。现今出台的关于“异地高考”的政策,虽然不乏良好初衷和善意,但其实依然以父辈们占有资源的多寡作为子女能否参加高考的“硬杠杠”。在当下这个“流动时代”里,中国流动人口更多的是一种候鸟式的生存,能买得起房子而成为常住人口者,只能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人,据此而言,更多的随迁子女注定依然要因为父母的漂移不定而失去异地高考的机会,于农民工子女而言,充其量画饼充饥罢了,异地高考的进步实在有限。

  表面上是“条件”,实质上是“门槛”,隐藏着“拼爹”逻辑。我们承认,万事开头难,异地高考的前方有无数待解的未知问题。但可以明确的是,异地高考定然存在着城市准备不足的缺陷,以及更高层面上的政策关照。但既然是关涉亿万人群的大事,其实也可以开门问政,问计于民,尤其是要听听那些流动人口的意见,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某种意义上,异地高考政策的成功与否,最有评价权的,恰恰就是他们。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379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20: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异地高考的准入条件公布 家长需要至少满足5个条件

 国新办今日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积极推动落实国办转发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我们正在指导和协调各地尽快出台工作的方案。”

  袁贵仁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目前达到2.45亿。他们的子女相当一部分在接受义务教育,这些义务教育的学生无非是两个出路,一是随着父母走,叫做随迁子女,有2000多万;二是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000多万。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大概有79.4%是在公办学校就读,还有10%在政府购买扶持的民办学校就读,大概还剩3%是由进城务工人员自己组成的民办学校上学。“应当说现在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我说初步解决,因为他是经常流动的,这部分解决了,另外又来一部分,所以还不可能一下就解决,现在还会有这个问题,应当说政策是明确的,责任是清楚的。”袁贵仁称。

  袁贵仁强调,现在的问题是,2003年出台的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义务学校就读,现在十年过去了,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了,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客观的、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袁贵仁提到,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这个文件,文件是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这个文件有三点:一是要积极解决。也就是说,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正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它确确实实涉及到一部分群体的利益,要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的办法。国务院解决义务教育的文件是要“两为主”的原则,具体怎么解决,由各地根据情况来解决。解决高考问题也是这样。

  二是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学生本人条件是,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这个群体,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根据这三个条件,各地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三是因地制宜。由于各地状况不同,因此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的办法也不同,所以要求各地根据流入地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提出具体条件。

  袁贵仁强调,“教育部正在和各省协商怎么落实国办转发的这个文件。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积极推动落实国办转发这个文件,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我们正在指导和协调各地尽快出台工作的方案,这是关于高考的两个问题。”

  中国今年教育投入将达2.2万亿 能实现4%目标

  中国网9月6日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预计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比去年增加6000亿左右,4%目标能如期实现。

  袁贵仁说,各部门各单位协同推进,共建了11个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29所地方高校、63所直属高校。

  教育部长袁贵仁:九年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普及

  袁贵仁在会上指出,抓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重点。我们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少年文盲目标。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整体谋划、系统部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我们简称的“2011计划”,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袁贵仁: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贫困地区高考录取率

  袁部长在会上提出要关注民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教育差距。加大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通过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名额、在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等措施,提高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高考录取率。

  袁贵仁:取消奥数作为入学条件 禁止与升学挂钩

  针对奥数屡禁不止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前几天刚刚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均衡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0 1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