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66|回复: 0

奥运冠军上名校互相“贴金” 校友吐槽孙杨特权

[复制链接]

8609

主题

1万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35181
发表于 2012-9-22 1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闭幕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赛场,因频现伦敦奥运明星的身影,而引起广泛热议。有人说,奥运冠军的出现让大运会比赛不再公平,也有人将目光聚焦到奥运冠军们的“大学生”身份上。专业运动员为何摇身一变成了大学生?其实比起普通人,体育明星们上名牌大学,门槛几乎没有。而一些“潜规则”,更能让这些体育明星顺利从学校毕业。

    互相“贴金”:体育界、教育界各取所需

    某地体育局官员称:“这是共赢”

  如果说普通学校在校生敲开高校大门的敲门砖,是高考成绩的话,那么运动员敲开大学校门的,就是运动成绩。学校招奥运冠军,是为了更有“名校风范”;奥运冠军去名牌大学“深造”,美其名曰“镀金”,于是,两方一拍即合。

  伦敦奥运会射击冠军易思玲,清华大学学生;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人民大学学生;击剑奥运冠军雷声,北京大学学生……在中国体育界或者说教育界,只要你是奥运冠军,就不愁上不了知名大学。当然,这些奥运选手不是凭借高考成绩考上名校,而是根据运动成绩的高低。据某地体育局官员介绍,许多高校为了参加大学生运动会和各类校际比赛,愿意招收专业运动员入学,以便让其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各支运动队和运动员们,也因为有人才分流和二次择业的压力,愿意与高校合作。这位官员说:“这可以说是共赢。”体育界与教育界各取所需,“结对子”的现象在各类国字号队伍里同样存在,中国国家跳水队与人民大学的合作就是非常著名的例子。跳水奥运冠军吴敏霞、陈若琳、何姿等几乎都是人大的学生,包括已经退役的郭晶晶。

  也就是说,在中国体育界,只要成绩好,不愁没大学上;只要你是奥运冠军,更不愁没有名校青睐你。

    体育明星上大学之怪现状

  客观地说,有些奥运冠军确实是在大学里扎扎实实地学习,比如当年的邓亚萍,每天14个小时学习,最终拿下硕士和博士学位。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不是在上大学,而是“混大学”。这一方面与运动员们越来越大的训练量有关,一方面是因为大学对明星的门槛放得越来越低,造成了种种怪现象。

    奥运冠军:

    想不起来所学专业

  作为对奥运冠军为国争光而耽误了学习的补偿,一些高校可以减低分数甚至免试招收这批冠军学子,外界不是不可以理解。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里明确称,获得全国前三、亚洲前六、世界前八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等称号的运动员,可以免试进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习,但如果仅仅凭借这种冠军身份而混文凭去“贴金”就大错特错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奥运冠军混文凭的现象并非个案。

  一名曾教过奥运冠军的大学老师说,读大学对于这些奥运冠军来说,就是两件事,一是开学报到,二是交篇论文就可以顺利毕业,这已经是许多高校对待奥运冠军的教学态度。还有更雷人的,成都高校一名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奥运会冠军,竟然连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想不起来了。体操奥运冠军邹凯在被问到自己已经读到几年级时,也是想了半天没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来。

    高校:

    奥运年,学校为冠军腾名额

  奥运冠军混文凭其实就是一种特权行为,对其他大学生形成了不公平。还是以孙杨为例,在伦敦奥运会上他连夺金牌之际,浙大的一名学子在微博上带着 “羡慕嫉妒恨”的语气称:“孙杨,你给浙大学子争光了!神马奖学金,神马二课学分通通是浮云啊~~。”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浙大的第二课即“第二课堂”,自2001年成为本科生教育的必要课程,而学科竞赛则是“第二课堂”学习的重头戏,比如在程序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上获奖,才能拿到宝贵的“第二课堂”的学分。浙大学子吐槽说,“第二课堂”其实很难,需要翻阅大量书籍,“蹭”无数次讲座,才有望过关。也就是说,孙杨可以在“第二课堂”的学业上毫无建树,就直接过关了,就因为他是奥运冠军。

  普通人家的孩子要想上大学,必须经过数载寒窗苦读,经过大小数百场考试。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则可以凭借一枚金牌,抵消寒窗苦读的时光。而且,为了配合奥运年,一些名校今年还减少了优秀高中毕业生的保送名额,以便为奥运冠军们面试入学腾位置。著名体育评论员耳东每撰文称:“优质教育资源被竞技冠军们的无门槛制占据,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定式,只是很少有人问‘why(为什么)’。”他呼吁,宝贵而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该被“混学历”的冠军们占有。

    若未毕业:

    换个学校继续“混文凭”

  混文凭不仅违反了教育公平,对混文凭的奥运冠军本身也不负责任,因为他们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其实还是被耽误了。原北京棒球队的主力队员介绍:“我们一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只占这门课最后成绩的40%,主要是平时老师留的作业和上课出勤情况,这占到这门课最后成绩的60%,如果所有课程都合格,最后就发给毕业证书。我个人感觉,学下来并不吃力。”除此之外,一些奥运明星入学后,还可以拿运动成绩代替该修的学分。“在全运会和奥运会上拿到金牌,可以补一部分学分,有的可以补20分,有的可以补更多。”我省高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对记者说。我国体育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卢元镇也为此担忧道:“我教过一个冠军,连语言表达能力都不过关,那么让他到大学里面来学什么?他需要的是基础教育,不是高等教育……”

  奥运冠军混文凭,混到极致的恐怕就是前年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的“集体缺课事件”。2010年9月初,北京体育大学2010级研究生班开课,39 名奥运和世界冠军组成的冠军班只来3人上课,其余36人中,有26人缺课的理由是备战或者治伤,剩下10人缺课原因不明。北体大一名副校长气愤地说:“别想混文凭。”然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清退了“超学时”的奥运冠军高崚和杨威,不久之后,其中一人就成了另一所大学的新生了,也就是说,可以继续“混文凭”。

    对 比

    国外运动员没法“混文凭”刘翔曾婉拒美国大学邀请

  我国奥运冠军可以混张文凭,在国外,体育明星能不能混文凭呢?据记者调查,根本不可能。

  曾参加两届奥运会的我省篮球宿将、现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的王立彬说到一个现象:“我记得我参加过的大赛闲暇期间经常看到这一现象,非洲选手围在一起载歌载舞,中国选手在聊天,也有读书的,一般都是休闲类的杂志,而欧美选手则低头啃书本,而且所读的书籍大多是专业书籍。”经过了解才知,这些选手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所在的大学不会因为他们拿了奥运冠军,就可以让他们轻松毕业,并拿到学位。“我记得NBA的奥尼尔当年也是如此,赛季结束后,他都要去大学修学分,今年,他才拿到迈阿密马里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大学不会因为他是明星,就让他混文凭。”王立彬说。

  参加伦敦奥运会的英国跳水名将鲍威尔,还是世界名校剑桥大学的天体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方向是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测量星系团的质量。从她所学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看,鲍威尔绝对不是一个混文凭的运动员。准确地说,这名跳水名将还是一个物理学家。前巴西足球巨星、已故的苏格拉底,是一名医学博士,退役后,他利用所学专业开了一家诊所,当了5年医生。他的医学博士的文凭自然也不是混的。刘翔在2010年受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入学邀请,刘翔婉拒了,其父说,刘翔训练兼修学分已经够难的。言下之意,在更严格的国外大学,刘翔不可能拿到学位。

    思 考

    “混文凭”不能全怪奥运冠军

  教育观念也应变化

  奥运冠军混文凭,在学业上不思进取、挤占教育资源,这些问题不全是奥运冠军的问题。实际上,有不少体育明星渴望到大学深造,他们并不想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中国也有货真价实的高学历奥运冠军,邓亚萍就是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显然,剑桥大学的博士不可能混到手。奥运跳水冠军胡佳退役后,思考了一年时间,决定先到大学深造,他在大学参加风险投资研修班期间,积累了知识,并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自主创业成功。但问题是,我国的奥运明星大多是在退役后才能安下心求学。竞技生涯期间,是很难专心完成学业的。

  王立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社会观念对大学教育的误读,“我认为这不能全怪我们运动员。尽管现在我们大学也是学分制,但社会上找工作还有着所谓应届毕业生的旧观念。如果你用5年、6年时间修完本科,外面会认为你大学学习不好,难以找到工作。于是,普通大学生四年读完大学本科,运动员也是如此的话,只能混文凭。而在国外,进大学不难,拿到学位很难,一些运动员可能终生都要进行大学教育,并不奇怪,你可以一边从事竞技,一边修学分,在时间上没有多少限制。还是说到NBA的奥尼尔,他上世纪90年代初参加选秀被相中,2000年,他完成了圣路易斯大学本科,拿到学士学位,又通过一年多的学习,通过了菲尼克斯大学的硕士答辩,顺利地拿到了MBA证书(工商管理硕士),今年又通过马里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奥尼尔拿文凭的时间,比他在NBA打球时间还要长,在我们高校,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 访

    卢元镇:“混文凭”的本质是

    体育没有回归教育

  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学者、博士生导师卢元镇曾在伦敦奥运会前炮轰精英竞技体制而引起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对于奥运明星混文凭的现象,他认为这不是人的问题,还是体育没有回归教育造成的。

  华商报:刚结束的大运会,许多奥运冠军以大学生身份参赛,很多都来自名校,外界认为这些竞技选手平常没有时间完成学业,根本就是混文凭,并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拜金主义”,您怎么看?

  卢元镇:不能简单说是教育的问题,还是体育的问题。体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却将体育从教育中脱离出来,长此以往,我们忘记了体育本来就是教育,将体育与教育对立起来。华商报:具体怎么看体育与教育对立的问题?

  卢元镇:教育是育人的,从本质上讲,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应该有育人的功能。但我们的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是让运动员夺奖牌的,这让我们运动员从小就没有受到像普通孩子一样全面的教育。

  华商报:您的意思是指,教育与体育的对立,还造成我们的运动员进入大学后,并不是作为一个受教育者,而是继续担当为校争光的运动员。

  卢元镇:两年前,我就说过,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的学习和他们训练应该是同样艰苦的一个过程,不要以为像扔包袱一样把运动员塞进大学里面,就是对他们负责,这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短期内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一些优惠政策来奖励他们,但想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把体育纳入到教育范畴当中,让全社会承担培养运动员的责任,说到最后这应该是一个体教结合的过程,让运动员从大学里面产生。

  本组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梁军采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11 06: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