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献爱心”成了权力摊派的障眼法
苗蛮子
苏州东山镇实验小学因占地面积太小,人均活动场地不达标,需要异地新建。新建学校据称要花1.6亿元,但资金缺口3000万,于是不仅 该校老师、学生被要求捐款,离谱的是,连其他学校的教职工,以及该校附近的商家、饭店老板都要帮忙筹钱。有家长透露,有的班级设了5元捐款最低额,甚至有 的班主任称不捐款不给戴红领巾。
当“捐款”这种看起来爱心满满的事,被以“网友曝”的方式广而告之时,于涉事方来说大致算是丑闻。一般情况下,对于外界突如其来的指摘,相关方 面是不能无动于衷的,于是“回应”“澄清”这样的标准动作,是必须要有的。这所实验小学的校长就回应称,捐款这事只是“倡议”,其所提供的倡议书上,也并 无“一定要捐、捐多少”等内容;这位校长还说,新生入队仪式上,“所有学生一个不落,不捐款不给戴红领巾的说法不攻自破”。
这位校长的话看似言之凿凿,而且还出具了“倡议书”,这应该是真相了吧?但其实这远不是真相的全部,甚至只是一种真相的幻觉。显然,有图未必有 真相;同理,倡议书以及新生入队仪式上的“形式正确”,并不意味着毫无破绽的“证据”下面没有肮脏的“内容”。不难发现,在这件事情上,所谓动员一切力量 “献爱心”,不过是权力摊派以弥补资金缺口的“障眼法”;至于“倡议书”、“新生入队仪式”等名目或程序,也不过是权力摊派这种恶行的“烟雾弹”,以便不 让人抓住把柄。
这正是一切尚还注重脸面形象的权力摊派的行事逻辑。显然,捐款用权力摊派,不仅省事,而且见效快,更重要的是不必看公众脸色。盖因为,在一个权 力主导型社会,在一个封闭的权力体系内,权力主宰着其辖区内资源的分配,并由此而构成对一切与权力关系密切的人或隐或显的利益胁迫。在这种语境下,基于自 身利益考量,对于来自上级的某些指令,下级往往只需意会便能执行到位的。
比如那些吃着财政饭的教职员工,显然是没有人愿意忤逆上令的,而只能乖乖顺从,并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献爱心”,完成既定任务。毕竟出一点点 “血”事小,而不配合上级权力意志则有可能影响个人前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至于学生家长,学校尤其是那些占据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显然也 是一种强势权力而得罪不起的。
捐资助学支持教育事业,相信大多数民众并无异议,而乐于慷慨解囊。何况东山实小最早就是由私人捐资建造的。但一切捐款行为的前提是个体自愿,这 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任何违背这一基本原则的捐款行为,都是有违道义乃至不合法的“慈善暴力”。不管其理由、口号有多冠冕堂皇,都无改于这一本质。显 然,在这一事件中,捐款变异为“强捐”甚至权力筹资的工具,不仅有损慈善的纯洁性,而且挫伤当地民众捐资助学的热情。
这所小学“捐款”所惹出来的一地鸡毛,不仅暴露出了原本作为育人之所的教育场所的不堪一面,更让人疑问重重:建所小学有没有必要花1.6个亿? 这笔钱是如何花的,相关账目当地政府有没有向民众公示?那3000万资金缺口,对于2011年财政收入超过一千个亿的苏州来说,实在算是小菜一碟。可现实 却是学校将手伸进了家长及周边商户的腰包,地方政府的责任又在哪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