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艺术银行
雍正在位时间短暂,却对清王朝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追踪雍正时期历史收藏品与资料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个具有深厚艺术修养与钻营创新精神的雍正,史料的记载已经不能完全重现雍正王朝历史的点点滴滴。
雍正朝服像《故宫博物院藏》
人类对历史的痴迷与杜撰从来都是热情激昂,从现今电视频道播出的各路历史剧、宫廷剧、穿越剧就可见一斑,历史本身就是一部部充满传奇的故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经历了历史前进的重要阶段,同时,大清王朝的皇帝也成为后代了解清王朝最重要的佐证。近现代对于雍正皇帝的兴趣逐渐增加,围绕密谋篡权,杀兄、密谋建储、严猛治国等记载的追踪,研究的范围开始越来越大。雍正为清代入关后第三个皇帝,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名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即位时45岁,在位13年,去世时仅58岁。但是,在与历史的对话中,雍正时期的文化是如此精美、耐人寻味。
恬澹悦心 文人情怀
在历史上,雍正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主,正史与野史中对他的评价表现出极端的差异。正史描述他勤于政事、澄清吏治、稳定统治;民间则盛传他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刚腹自用,是个虚伪而寡情薄义的暴君。
事实上,雍正从政极时期为勤勉,尽管在位时间短暂,但是他在清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都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曾评价雍正皇帝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由此可见,雍正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尽管历史上对雍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从雍正本人的艺术修养及雍正年间的艺术品上研究,发现雍正的审美情趣对雍正年间艺术品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史书中记载,雍正自小蒙受康熙的亲自抚养,感情笃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诗赋经书及艺术素养均受到康熙的认可。为了不辜负康熙的抚爱,雍正颇有心机和忍耐力,他潜心读书,不参与任何争权夺利的纷争中去,正是那种恬淡、诚孝的姿态,使得他为康熙的所赏识。
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皇权,显示新的君主的力量,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内务事务上,都充分加强了自己的权威性,并且,他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重视皇家用器的设计与制造样式的创新与精致度。在艺术创作上,雍正也极力追求文雅精简,体现了高妙而独特的艺术品位。这些都反映在了雍正朝的内廷制造的艺术品与书画创作上。
根据清宫内务府《活计档》的记载,养心殿的造办处在康熙朝成立,聚集了全国精选出来的最好的匠师,专门负责为内务府制作各式宫廷器物,造办处《活计档》流水帐的记录中记载了当时雍正对于每一件器物的批注,从中我们得以看出雍正皇帝本人的性格、习惯爱好、艺术品位与审美标准。造办处承做的皇家用器,每一件都要经皇帝核实过目后,才能去制作。当时的器物包含瓷器、珐琅、玛瑙、漆器、松花石等,均在内府规定的样式规范下制造出来。每次当装饰纹样或器形不符合雍正皇帝的喜好时,就要重新修改、调整或再制。
《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珐琅作》记:“尔等近来烧造珐琅器皿花样粗俗,材料亦不好,再烧造实物要精心细致,其花样著贺金昆画。”从这些史料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雍正欣赏高雅之味,厌弃粗俗,不论纹饰、器形还是技法,雍正都会亲自给出批注与修改意见。这也使得雍正时期的器物、艺术作品无一显示出皇家品位与典型的艺术风格。
仿龙泉窑凤尾尊
精细文雅、玲珑秀美
雍正朝艺术品的“精细文雅、玲珑秀美”至今已成为人们赞赏与惊叹之作。每每在拍卖行的拍品中,我们就会遇到竞相争夺的雍正朝极品瓷器。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开始关注到这位皇帝的独特与不同寻常的艺术修养,由于他个人的优秀的审美修养,以及对艺术品制作工艺的极致要求,影响了整个时期的艺术品的风格,因此而成就了“文雅”“精致”的大成之做。尤其瓷器设计与制作,取得了无可逾越的巅峰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近年台湾“故宫”展出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展出了雍正时期的两百多件艺术品、批文,是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一次雍正时期艺术品的呈现,从正面直观地为我们了解真正的雍正皇帝提供了参考。展览中呈现了大量雍正时期瓷器,使得很多人有幸一睹雍正朝瓷器的风采。景德镇瓷器在康、雍、干三朝最为鼎盛,官窑和民窑均发展得非常兴盛,可以称为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瓷器在这三个朝代都体现出了自己的风格特征。但是,雍正时期的瓷器具有独特的“雅”,是其他任何时期瓷器不具备的。
雍正45岁登基,在前二十多年的修学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他饱读诗书,静心于圆明园体悟佛、道之心境,逐渐形成了内敛、深沉的思想修养,因此在宫廷器物的制造上,他追求精致典雅,讲究宫廷气质。通观雍正朝现存的各式艺术品,不论是瓷器、漆器、玛瑙、玻璃、珐琅器、砚台,还是绘画、书法,尽管材质迥异,但风格如出一辙,均以简洁流畅的造型、典雅清新的纹饰、精巧细腻的做工而著称于世,与档案记载的雍正审美标准极其吻合。从大量保存下来的朱批档案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瓷器生产样式的要求以及呈核程序的规范。
雍正五年(1727年)下旨曰:“朕从前著做过的活计等项,尔等都该存留式样,若不存留样式,恐其日后再做,便不得其原样。”对于造办处送样的瓷器,他会使用“好”与“不好”的评语,还有如“细”、“素”、“薄”、“文雅”、“精细”、“秀气”等称赞,“俗”、“厚”、“俗气”、“粗糙”等批评,这些时常出现在批注中的词语体现出了雍正对于瓷器的精工与高雅气质的重视。
雍正时期瓷器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品位,除了雍正自身的艺术修养,对艺术品的严格要求之外,还与他重用唐英有关。据《清史稿》记载:“唐英,字俊公,汉军旗人。官内务府员外郎,直养心殿。雍正六年,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因此后来唐英成了雍正、乾隆两朝权力最大的督陶官,唐英在御窑厂一直干到七十多岁才告老还乡,回乡不到半年就过世了。可以说唐英为了给皇帝烧瓷是鞠躬尽瘁了。他是一个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人,对于雍正的旨意,从不敢怠慢,为了取悦皇帝,他努力学习,苦心钻研,后来不光在瓷器上很有造诣,也做得一手精美的珐琅。
珐琅柳燕纹腕
釉上之冠 粉彩珐琅
瓷器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水平。不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艺术装饰的纹饰,三朝都具有各自时期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粉彩和珐琅彩尤以雍正朝为最。在现代收藏界最为引人注意。雍正时期瓷器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最为突出,如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瓷器纹饰多样,以图案为模本,有时比较刻板,除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纹饰线条纤细柔和。
受到了当朝书画家如邹一桂及恽南田等的深刻影响,雍正朝瓷器风格从康熙时的刚劲硬朗风格,趋向柔美精雅;题材较少山水和人物。雍正个人喜欢宋代瓷器,因此要求艺术品文雅,内敛而不张扬,色彩润泽,恰到好处。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中写到景德镇烧造大量仿古瓷器,这个仿古就是模仿宋代的官窑瓷器,如哥窑、汝窑、钧窑等。仿制水平在后来可以达到难以区分的程度。
雍正皇帝长期住在宫中,从未像康熙、乾隆一样四处出访,他深居宫中,勤勉治国,只有在闲暇之余关心瓷器的生产,但是即便如此,他仍每每亲自过问,当官臣们给出新的陶瓷样式时,他都亲自过目。由于雍正个人的喜好,雍正时期瓷器的样式风格逐渐确定,粉彩、珐琅彩与墨彩瓷都具有极高艺术价值。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写道:“粉彩以雍正为最美。”这样的记载在当时的《清宫档案》中屡见不鲜,正如《陶雅》所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而雍正粉彩的纹饰中又属花卉虫蝶最多,其次是人物、动物、博古画等。而雍正粉彩花蝶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
台湾“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中一件“雍正瓷胎画珐琅柳燕纹碗”,有这样的描绘:“碗侈口,深狐壁,平底,浅圈足。碗外一面彩绘杏花、柳树,燕子。以粉嫩花蕊和鲜绿垂柳的搭配来传达春天的气息。碗的另一面则以墨书题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两句出自明朝状元申时行的诗作。诗末以红料描绘出‘佳丽’、‘四时’、‘长春’三枚印文,借由‘佳丽四时长春’的吉语,来呼应画中所营造的意境。碗内素面无文,碗底以蓝料书‘雍正年制’两行宋体款,外加双方框。”称虽然不见得能在档案记事中发现此品之产烧过程,但雍正十年(1732年)皇帝曾因书画人戴恒、汤振基所进的画珐琅活计甚好,而下令他们以后改画珐琅。
(原标题:横琴自向古音调 雍正皇帝以及他的艺术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