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DarkSlateBlue"]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开始,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就开始形成一个很好的传统:崇拜美女。因此,两千多年的诗歌史,诗人们前赴后继,用诗句刻画了无数美丽的身影,令千百年之后的我们,能够通过阅读诗歌而想象丽人们的动静,颦笑,得到难以言表的美的享受。
《诗经》中,写到美女的作品很多。《鄘风·君子偕老》和《卫风·硕人》是两首比较集中地描写美女的作品。
《鄘风·君子偕老》描写的是一位容貌姣好、身材婀娜、服饰华丽的女子。诗共三节,摘其中一节以窥全豹: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帝也?
翻译:
文采玉润真鲜艳,羽样礼服耀人眼。黑发细密如乌云,不用假发纯天然。
美玉耳坠垂两边,象牙簪子插发间,清秀白皙姣人面,莫非天仙来人间?
这是一位金玉其外的美女,据说写的是鄘国一位国君的夫人卫宣姜。她品行不好,生活淫乱,老百姓都不喜欢她。
《卫风·硕人》描写的是卫国庄公的夫人庄姜,她是一位内心外表兼美的女子。诗共四节,也摘一节来看一下: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译:
细白茅根嫩手指,肌肤滋润赛凝脂,脖颈细白如蝤蛴(天牛幼虫,身长而白),牙齿齐整像瓠子,额角方正蛾眉细。嫣然一笑酒窝成双,秋波一转黑白迷离。
昆虫、植物都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天生丽质,何须铅华!这一节文字,堪称上古(农业时代)诗人描写美女的巅峰之作。
汉代诗歌中,无名氏的《陌上桑》描写的秦罗敷是一个有胆有识、伶牙俐齿的民间美女,她坚决、勇敢地拒绝了一位好色太守(或者是刺史)的求爱。诗中第一节通过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把秦罗敷写得美若天仙: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之美,犹如带刺的玫瑰,娇艳,但不娇弱。
魏晋时期,虽然也有写到美女的,例如曹植的《美女篇》,但没有写出令人过目难忘的美女。到了南朝,无名氏的《西洲曲》,“单衫杏子红(黄),双鬓鸦雏色”(杏黄色的薄衫,漆黑的秀发)。短短的两句,就把一个柔情似水的恋爱中女子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所有读者的脑海里了。
到了唐代,大诗人辈出。他们以如椽之笔,刻画过不少美女形象,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当数杨贵妃。杜甫写这样描写到曲江边春游的杨贵妃姐妹: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通过神态、肌肤、服饰等的正面刻画,写出了杨贵妃姐妹的华丽富贵相。白居易《长恨歌》,则通过故事情节,写出了一代美女的风采和风情: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诗中的美女,最能令人产生怜香惜玉之情,当推朱庆馀的《闺意》了。诗如下: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有如宋人洪迈所说,仔细品味这首诗,诗中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是描写女子容貌的,“而其华艳韶好,体态温柔,风流蕴藉,非第一人不足当也”。洪迈说得一点没错,这样的女子,当然是天下第一美女!
唐代还有一首诗也值得一提,这就是韩偓的《偶见》。诗如下:
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诗中女子,在家里很活泼好动,挺淘气,像个野小子。但是当有客人(诗人,大约是帅哥)到来时,马上就现出了娇羞之态,冲着帅哥放出电来。后两句诗,可谓情趣横生。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显然激赏这首诗,她模仿这首诗做了一支《点绛唇》词:“蹴罢秋千……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据说,李清照所写的,有可能是她自己少女时代初见日后成为丈夫的赵明诚时的情形。
唐五代之际的诗人韦庄,也给我们留下了几个美丽的身影。有:一首《思帝乡》词中,郊游时看到一位帅哥就恨不得立即嫁给他的“杏花吹满头”的痴情女子;一首《女冠子》词中跟心上人分别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深情女子;还有一首《菩萨蛮》词中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子。
唐代之后,当然还可以举出许多描写美丽女子的诗歌。例如,宋代李之仪《卜算子》词中那位住在长江下游的多情女子,明代袁宏道《横塘渡》中向邂逅男子大胆示爱的“红楼大姓妇”,清代屈大均《花前》诗中因想念爱人“花前小立影徘徊,风解罗裙百褶开”的女子,以及现代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等等。
(原标题:把女子写得最美的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