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boluowang.com
正體
切换到窄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家园
Space
新闻子站
评论子站
生活子站
娱乐子站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本版
帖子
日志
用户
阿波罗网论坛
»
论坛
›
阿波罗世界之门论坛
›
阳光历史 还原真相
›
文史撷英
›
风华绝代的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组图)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481
|
回复:
0
风华绝代的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组图)
[复制链接]
Oriental
Oriental
当前离线
积分
7057
IP卡
狗仔卡
11
主题
2889
回帖
7057
积分
论坛元老
熱心會員
积分
7057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12-12-20 13: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来源: 中国文物报
清乾隆以来,广州垄断中国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中国工艺品源源不断地外销到欧美等国家,在欧美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趣味”的社会时尚。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峡湾良港众多,自汉代以来,广东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伴随环球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欧美。清乾隆二十二年,“一口通商”御旨的颁布,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海路贸易的商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广州垄断中国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广州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是广州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与风格,绘制东方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以迎合西方社会盛行的“中国趣味”的审美热潮。此幅《广州港全景图》(图一)煜呱绘制,油彩布本,大约绘于1845年,长200厘米,宽88厘米,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煜呱(Youqua),活跃于1840-1870年,广州著名外销画大师,在广州及香港都设有画店,店号“怡兴”,其广州画廊的地址位于十三行靖远街34号。该画尺幅巨大,构图细致、风格统一,精确写实地记录了摄影术发明以前,珠江河面帆樯如林,广州商贸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外销银器的生产制作在清代的广州盛极一时,外销银器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十三行商馆区的同文街、靖远街及河南花地一带。有文献可考证的银器店铺有:吉星(CUT),同文街8号;其昌(KHC),同文街与河南会所街;利升(LC),河南会所街;宝盈(PaoYing),同文街;黄盛(WS),靖远街15号;新城(S.S),同文街等。由于广州工匠生产的银器工艺精湛、效率非凡、价格低廉,深得有使用和收藏银器为传统的西方人的喜好,他们往往通过行商或自行向银器铺订购银器。此款乔治亚式银糖盅(图二),新城制,约1820年,90成色,高13厘米,底阴刻“SS90”款。新城(Sunshing),活跃于1790-1830年,广州知名银匠。此糖盅由内外胆及盖三部分组成,内胆鎏金,光素无纹,外胆口沿处阴刻回字纹一周,器身两侧巧妙焊接弦纹式手柄一对,器盖与器身结合紧密,线条流畅,显示出高超的锻造技艺。
18、19世纪,广州外销扇风靡欧美,身着华丽晚礼服的宫廷贵妇都竞相以手执一柄小巧精致,极具东方情趣的扇子为时尚。这些专供外销的扇子与中国传统扇有着明显区别,它们色彩艳丽,纹饰华美,材质多样。据记载,1822年广州十三行一带有5000余家专营外销商品的店铺,约25万匠人专门从事外销工艺品的生产和制作,涉及漆器、银器、瓷器、纺织、绘画、雕刻等各个行业,同时所有这些工匠都不同程度地加入到制扇业的行列,因此广州外销扇是一种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此款彩绘庭园人物故事纹折扇(图三),纵27厘米,横51厘米,扇柄由象牙、玳瑁、檀木三种材质精雕细刻而成,扇面纸本水粉,色彩浓郁艳丽,以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为边饰,以庭园人物故事为主题图案,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有五十人之多,人物面部为象牙贴绘,衣着为织锦剪贴。此种风格的扇子又名官扇,俗称百头扇,是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外销扇风格。
广州牙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尤其是清代“广州贸易”体制确立后,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象牙贸易和牙雕制作中心。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戛尔尼的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此件象牙镂空雕提盒(图四),高38.5厘米,由盖、二层篮筐、底座和提梁组成,各种牙雕制作技艺发挥地淋漓尽致,囊括镂空、透雕、浮雕、深雕、拼接组合等多种技法。尤其是镂雕一项极具意匠之能事,首先将象牙打磨成薄如纸张的片面,再于其上雕出细如发丝般的镂空锦地纹。盒盖状如清代官帽,中心有纽,圆雕成石榴形状。以盖顶为中心,分出八道花框,用于拼接各块镂空锦地纹牙片,所有边框均饰以卷草花卉和乳钉纹,底座各面镂雕西式卷草番连纹。提梁处深雕工艺更为精彩,花果树木,群仙贺寿,形体虽小,但灵动传神。提盒雕刻刀法纯熟精炼,柔畅明快,以刻纹如丝,微如毫发的刀锋见其精湛工艺。清代象牙镂空提盒存世罕见,2006年北京秋拍会上与本品相近的一例竞拍成交价高达154万元人民币,另一例仅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漆器。18世纪,中国外销到欧洲的家具以漆木家具为主,它们多采用黑漆描金的装饰手法,式样大到厨柜、桌椅、屏风小到扇子、针线盒、工具箱等无所不包。多数家具的木胎事先由订购地做好,再不远万里船运至广州,广州漆匠髹漆彩绘后再返运回订购地。这些漆木家具装饰华丽,富贵高雅,深受欧洲市场欢迎,并对欧洲的装饰艺术产生深远影响。这件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筹码盖盒(图五),长37厘米,宽31厘米,高13.3厘米,八角长方形,漆绘木质,黑漆地描金,足饰三爪龙足,盖盒边饰以云龙纹、花草纹,开光内绘庭园人物故事纹,盒内又有9个小盖盒,分别装有漆小盘、贝雕筹码、象牙双色色子盒,纹饰华丽、繁缛、精巧。
丝织品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历来备受海外推崇,在古罗马帝国时,中国的丝绸曾一度与黄金等价。18世纪,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盛行,其基本特征是通过连绵的叶形花纹,大量使用蜷曲的C形、S形或贝壳形状,制造出轻柔、精致、优美、高雅的格调,中国轻柔飘逸的丝绸为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带来新的灵感。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宫廷男女服饰都以刺绣、折裥、蝴蝶结做装饰,贵妇高跟鞋的鞋面也是用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着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龙凤等精美的中国图案,有些贵妇甚至穿着中国刺绣的服装、披着中国刺绣的围巾、口袋装着中国刺绣的手帕,将自己打扮成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模样而大肆炫耀。据记载,18世纪中后期,中国外销披肩风靡欧美,色彩以白色和艳色为主,每年的进口量高达八万多条,其中法国就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份额。这件象牙白缠枝牡丹纹丝绣披肩(图六),长190厘米,方形,通体以象牙白丝线绣以缠枝纹,边饰以流苏,主体图案为四朵怒放的牡丹花对称地分布于披肩四角处,绣工精细,纹饰精美。
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广彩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16-18世纪欧美贵族及上层人士都以拥有装饰徽章图案的中国餐具作为荣耀与权威的象征。徽章瓷可分为家族徽章、名人徽章、省城徽章、公司徽章、军队徽章等,它们多装饰于器物的显要部位。据记载18世纪中国销往欧洲市场的徽章瓷约60万件,约300个欧洲家族到中国订制过徽章瓷。这件广彩菱形徽章纹盖盒(图七),高7.5厘米,径55厘米,周身以清秀淡雅的欧式折枝花卉纹为装饰,子母口,椭圆纽,器盖中下方绘HUSNM铭盾形徽章纹。该徽章头冠饰一艘三桅远洋帆船,主体盾牌由红、绿、黄、蓝、白五种颜色组成,上半部饰十字形,下半部饰船锚,由两只手握权杖的雄狮做护卫,底部绶带铭词为HUSNM。其中H是订购者名字的缩写,US是订购者的国籍,NM是保险的一种类别,故可推断该器物是美国劳艾德商团在广州订烧的其中一件瓷器。
18、19世纪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中国工艺品源源不断地外销到欧美等国家,在欧美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趣味”的社会时尚。18世纪是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它追求的是一种精致、轻巧、纤秀的艺术理念。“中国趣味”与洛可可艺术有不少相同之处,它们都注重细节,精致纤巧,可以说洛可可艺术风格为“中国趣味”的流行提供了基础,而“中国趣味”的引进又促进了洛可可艺术的多样化与繁荣,二者是同期同步发展,是中国艺术与欧洲艺术接触撞击下,在人类艺术史上绽放了一朵奇葩。
[color=\]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
|
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3: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