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51|回复: 0

全台保存最完整的闽南式建筑—鹿港老街(组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9

回帖

22

积分

新手上路

入门会员

积分
22
发表于 2012-12-22 08: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Blue"][color="Blue"]鹿港老街是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也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的街。


[color="Blue"]老街的懷舊商店,屋簷下掛著姓氏燈,門楣上貼著以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


[color="Blue"]騎「鐵馬」遊老街是一種省力便捷的方式。


[color="Blue"]懷舊商店琳琅滿目的民俗藝品,吸引外國遊客的好奇,圍在店門口品頭論足。


[color="Blue"]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


[color="Blue"]後車巷有一座目前鹿港碩果僅存的隘門,建於1830年。


[color="Blue"]瑤林街上一戶門楣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


[color="Blue"]「意樓」已人去樓空,徒留當年主人離家前種植的楊桃樹依然枝葉茂盛,讓遊客遐想那「見樹如見人」的淒美故事。


[color="Blue"]如今「十宜樓」僅留下橫跨金盛巷、連接東西二樓的「跑馬樓」。


[color="Blue"]鹿港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散布在小鎮的各個角落。

鹿港曾是早期大陸移民台灣中部最重要的登陸港口,也是台灣與大陸直接對渡的貿易商港。清乾隆50年至道光30年是鹿港商業的全盛時期,與台南、萬華並列「一府、二鹿、三艋舺」盛譽。後來雖然因泥沙淤積喪失港口功能而沒落,卻保留大量歷史建築、民俗工藝等文化資產,值得漫步悠遊、細細品味。
要避免走馬看花式的旅遊,深度欣賞鹿港傳統建築之美,感受昔日商賈雲集的熱鬧景象,從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鹿港老街開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鹿港老街泛指埔頭街、瑤林街、後車巷、大有街、泉州街、金盛巷一帶。清朝時期鹿港曾經郊商雲集、貿易發達,移民多為來自泉州的富商。市鎮發展過程中,港口附近因臨近河道,成為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瑤林街與埔頭街即是當時「船頭行」(擁有船隻的貿易商)為進行兩岸間大宗貨品交易,沿著河岸建築的街道,極具歷史文化價值;1986年由政府出資整修並規劃為「鹿港古蹟保存區」。
相較於台灣多處保留日據時期歷史建築的老街,鹿港老街可說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的「古市街」。走在鋪著紅地磚的街道,瀏覽兩旁古意盎然的街屋,經過整修的街屋立面,有古樸的傳統木板門窗,或象徵富裕與貴氣的彩繪,屋簷下掛著姓氏燈及門楣上貼著各具特色、以主人姓名或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突顯老街特殊的文化氣質,不覺興起一縷思古幽情。
為了配合古色古香的街屋,當地居民將昔日的「船頭行」變身為傳統美食、童玩或民俗藝品店,曾經繁華喧囂、盛極一時的市集,如今成為遊客悠閒探訪的古樸街道,可惜其中藝品和飾物多半是大陸貨,無法彰顯當地傳統民俗工藝的特色。倒是有幾家販賣糕點(如鳳眼糕、牛舌餅、麵茶)的店家仍堅持古法製造,保持傳統美味,值得品嚐。

老街沒有汽車行駛,安步當車倒也悠閒自在,偶而與幾位騎「鐵馬」遊老街的遊客擦身而過,這種省力便捷的方式也不錯;懷舊商店琳琅滿目的民俗藝品,不僅勾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也吸引外國遊客的好奇,圍在店門口品頭論足。
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鹿港因寺廟眾多,精雕細琢的木雕技藝名聞遐邇,造就許多知名的木雕工藝家,李松林即是一方代表,足跡遍佈全台各大寺廟建築,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創作。
從埔頭街32號與34號之間的巷道進入後車巷,有一座建於1830年的磚造「隘門」遺跡,是目前鹿港碩果僅存的隘門,可防止盜賊入侵及作為角頭爭奪地盤的交界處。
瑤林街上一戶門楣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窄心仁厚的富人將圍牆築造在井口上,半邊井口留於牆外,讓沒有能力鑿井的民眾取水使用,這是古人「富而有德」的典範,可惜當今已不多見。

鹿港的古巷道迂迴彎曲,雖然是寒流來襲的嚴冬,老街卻沒有臨海地區特有的「寒風刺骨」,原來是先民為了抵擋冷冽的東北季風,故意將街屋蓋得參差錯落,彎曲巷道也有利於居民抵禦盜賊入侵,這就是鹿港著名的「九曲巷」。
金盛巷是目前保存最為完整、曲折特色最為明顯的九曲巷,清代文人墨客吟詩夜宴的「十宜樓」,及少婦引頸企盼遠赴唐山應試的新婚夫婿歸來的「意樓」就在此巷,如今「十宜樓」僅留下橫跨金盛巷、連接東西二樓的「跑馬樓」,「意樓」也人去樓空,徒留當年主人離家前種植的楊桃樹依然枝葉茂盛,讓遊客遐想那「見樹如見人」的淒美故事。
走出古街道,來到百餘年前鹿港最具特色的「五福大街」(中山路),當時由於路面狹窄,及為了防止盜匪入侵,在街道中間加蓋屋頂,又稱為「不見天街」。可惜日治時代因實施道路拓寬工程,於1934年將不見天街拆除,有計劃的重建街屋立面為巴洛克式建築。
除了老街,鹿港還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散布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是一個充滿文化內涵的寶地。
「意樓」已人去樓空,徒留當年主人離家前種植的楊桃樹依然枝葉茂盛,讓遊客遐想那「見樹如見人」的淒美故事。.J
已故木雕大師李松林的故居「松林居」位於埔頭街上。.JPG
如今「十宜樓」僅留下橫跨金盛巷、連接東西二樓的「跑馬樓」。.JPG
老街的懷舊商店,屋簷下掛著姓氏燈,門楣上貼著以店家行號為聯首的對聯。.JPG
後車巷有一座目前鹿港碩果僅存的隘門,建於1830年。.JPG
鹿港有許多值得一遊的景點散布在小鎮的各個角落。.JPG
鹿港老街是先民與大陸往來貿易、沿河岸興築的「古市街」,也是全台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閩南式建築的街。.JPG
騎「鐵馬」遊老街是一種省力便捷的方式。.JPG
瑤林街上一戶門楣題有「三槐挺秀」的宅院外,一口「半邊井」述說著先民濃厚的人情味。.JPG
懷舊商店琳琅滿目的民俗藝品,吸引外國遊客的好奇,圍在店門口品頭論足。.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7-1 02: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