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0|回复: 0

修身 • 齐家 • 济世 • 悟道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9486
发表于 2013-1-23 1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童心

古人很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我在这里不揣冒昧,稍加发挥一点见解,认为修身、 齐家、济世、悟道之间更能反映事物的普遍规律。因为其不但蕴含著一个循序渐进的事物发展哲理,同时几者之间又形成了环环相扣、互为载体、密不可分的依存连带关系。

怎样修身?因为德是立身之本,所以修身者不能不修德。如何修德?修德重在闻道,不闻道焉知如何修德?又焉知如何修身?把握了修身的根本,才能注重寻找正法大道,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律己端严、见贤思齐,不断的朝着成功的方向健康的成长。最后若能德信卓著,才干超群,方能达修身立命、济世悟道的的至高佳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身是成就万事的根本。从另一角度说,之所以要修身,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兵法中的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修身的绝对重要。岳武穆能够精忠报国,姜子牙善能斩将封神,杨六郎坚定镇守三关拒敌等等,都无不说明修身养德成为高德大义大能之人后,方能统兵驭将、指挥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道理。否则何以服众?怎能克敌制胜?又何能保境济世安民?隋炀帝不修身,败坏人伦纲纪,导致民怨沸腾,最后丢了先皇隋文帝千辛万苦开创的锦绣江山;庞涓不修身,背信弃义,暴虐嗜杀成性,终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马嵬坡全军复没,乱箭穿身而死。这就是不修身引发的血的教训。

有一个故事说,汉末名士陈蕃,从小心怀大志,常常独处一室苦读诗书。有一天, 他父亲的朋友来访,见庭院里杂乱不堪,就问陈蕃为甚么不打扫一下。陈蕃傲然回答说:“大丈夫当扫天下,安扫一屋乎?”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矣!”陈蕃顿时醒悟,从此自我磨砺,克己修身,终于成为一代名臣。

为何要齐家?古语云“家和万事兴”这话颇有道理。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影响乃至教育作用,使全家上和下睦、众志成城,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这样在报国济世中才能无后顾之忧、进取不止、无往而不胜。

为何先要齐家?还有这样一个好处:在齐家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本领,积累济世治国的经验,因此说济世治国必先齐家。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所以,君子身居家庭斗室之中,就能锻鍊出济世治国的才能。例如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做臣子时就能忠君报国;在家里能够敬爱兄长,做官的时候就能服从长官;在家里能够关爱教育子女,当官时就能仁爱百姓,在家……

古代有很多修身、齐家、济世报国的光辉人物事例。北宋的杨延昭才德出众,满门忠烈,上至百岁的佘太君,下到烧火的丫头杨排风,在国家用人之际,都能义无反顾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奋勇杀敌,保境安民、功勋卓著、万古流芳。这可以说是修身、齐家、济世护民的典范。《三字经》中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晋朝的窦燕山重德行善、教化子女经验的总结褒奖,也是他修身、齐家、使五子登科,济世报国事迹的写照。

既然修身、齐家、济世、悟道的关系这么密切,作用这么巨大,我们何不努力奉行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身体力行者必能登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美妙佳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0 0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