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01|回复: 0

探究孔子的養生之道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816
发表于 2013-4-27 14: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侔天地。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自强则刚

  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提倡的是“自强有为”。众所周知,孔子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合”。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作,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

  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干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牛的征途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激励苦地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正因为孔子具备了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二、大德必寿

  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孔子屡屡动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周游列国时,见到齐景公,齐景公仰慕他的学识与品德,要将凛丘那个地方送给他,作为他的养生之资,几千婉言推辞,没有接受。他回来对学生说,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并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提出的著名的“君子三戒”,既是对人的品德修养而言,又是对人的养生保健而言的。“君子三戒”的具体内容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觉:年轻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觉贪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旺盛,要警觉争强好斗;老年时,血气渐衰,应警觉贪得无厌。孔子提出的“三戒”,极为准确的抓住了不同年龄段人性中的弱点,指出其既佚品德、又伤身体的危害性,提醒人们警觉力戒,以善其身。

  孔子谆谆教导他的学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恶必有恶报。孔子把“恕”字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送给他的学生子贡,因为子贡才华较高,经营工商很成功,政治外交也很出色,很容易犯不饶恕人、不善体谅别人的毛病。劝他布施仁政,待人要宽度随和,而且告诫他:“富与贵,此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这话既是对子贡讲的,体现了孔子因才施教;同时又具有普遍的意义,强调“立德”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人之患,在于欲望太多,所以提出“无欲则刚’”的观点。无欲的人,能刚正无畏,办事公正,心地坦然,宽松泰和,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健康,享受真正的人生。

  三、强身健体

  孔子在百忙中,十分注意健身活动。他在教学中,主张学生应当“通习六艺,臻于三德”。他所说的“六艺”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算数)”。“‘三德”的内容包括:“‘智(学识),仁(爱心),勇(勇敢)”。可见在他的教学宗旨中,已经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内容。孔子经常和学生一起骑马、射箭、习武、游泳,还经常和弟子们一起外出郊游。如今,在泰山一座天门的石碑上,还可以看到上面刻有“孔子登临处”的字样,说明孔子是极重视体育锻炼的。所以,古籍中形穿孔子“趋进,翼如也’”。说他走起路来,象鸟儿长了翅膀,健步如飞。由此可知,孔子伟岸高大的身躯和强健的体魄,是与他积极倡导并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分不开的。

  四、以乐自娱

  孔子非常喜爱音乐,而且精通音律。据史书记载,“孔子无一日不歌”(唯丧事除外),说明他每天都要咏诗和唱歌。又据《论语》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说,孔子听别人唱歌,如果唱得好听,就一定请别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合唱。孔子还善抚琴,他在弹琴时,“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孔子在咏歌击磐时,能将自己的精神与磬声溶汇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可见孔子的音乐修养是很高的。孔子晚年时,整理诗歌三百篇,使之能上管弦(能谱上乐曲演唱),使其大众化,易于在群众中推广和流传。

  孔子喜欢鼓舞人们健康向上的音乐。他在周游列国时,在齐国听到老百姓演奏“韶”乐,激动得竟废寝忘食,“三月不知肉味”,并回:“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没想到《韶》乐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啊!他称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意思是说《韶》乐既有美的形式(曲调),又有美的内容(《韶》乐是反映大舜帝治理天下之功德),对《韶》乐推崇备至。

  孔子极不喜欢“郑声”(郑国的民歌,内容多反映男女情爱,过于直露)二他认为“郑声淫’”,容易刺激人的欲望,煽动欲火,于社会风气不利。孔子竭力主张音乐应当“歌者直己而陈德”,既要有优美的曲调,又要有健康的道德内容,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靡靡之音只能消蚀人们的意志,腐蚀人们的灵魂,使人堕入恶俗。
 
 由于孔子一生伴随着音乐,而音乐又具有净化心灵,使人达到良好精神状态的作用,这无疑对增进孔子的身。心健康大有种益。

  五、饮食有度
 
 孔子认为“著则不孙(逊),俭则固”,“与其不孙(逊)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会骄纵不逊,节俭就会固陋,与其骄纵不逊,宁可固陋。
 
 孔子一生生活简朴,安贫乐遣。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意思是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他非常赞赏他的学生颜回艰苦朴素的精神,说:“贤哉,回也!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意思是说:颜回多么贤德啊!一小筐饭,一瓢白水,住在狭小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苦楚,然而颜回却不改变他的乐处,多么贤德啊!
 
 孔子一生从不在闹市上下饭馆吃酒食,在家中坚持食五谷杂粮和蔬菜,居住以简朴舒适为宜,反对铺张浪费。但是,孔子对饮食是很讲究的,他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非是指山珍海味,而是指饭食一定要做得精细,讲究卫生,保证营养。孔子有八不食:“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意思是说:食物经久变质,鱼、肉腐烂变坏,都不吃。食物变色难看,不吃。食物气味难闻,不吃。烹任得不好,不吃。不当时,不吃。割得不合规矩的肉,不吃。调味品不恰当,不吃。另外,在饮食中还有几条准则,即:席上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能超过主食。饮酒可不限量,但以不醉为宜。不吃从集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生姜可食,但勿过量。由于孔子非常注意饮食营养卫生之道,故他一生很少患病。

  综上所述,由于孔子一生自强不息,以德养寿,健身活体,以乐自娱,饮食有道,生活规律,所以他一生都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发奋图强,精进不止。孔子的人格高迈,目标远大,从不追逐物欲,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困难所折服。他不断充实自己,追求自我完善,深得极乐之道,博大包容,安定泰和,浩气独立,无所畏惧,故而身强志坚,一往无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以“至圣先师”的形象屹立于世人的心目之中,成为人们“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光辉楷模与典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04: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