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49|回复: 0

网易评论:〝教李娜做人 人民日报还不配〞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25万

积分

管理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6279
发表于 2013-7-5 2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人民日报家长式的批评还是旧体制思维

  最近一年里,《人民日报》似乎正在学习如何放下身段,终于开始将更多视线投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等项目。包括CBA外援杜比单场揽下75分的表现,都曾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位置上。

  可是在报道方向有所调整的同时,《人民日报》的报道思路却往往停留在原地,那就是即便在评论体育事件的过程中,仍然拿出写社论的那股劲头,有时难免会有上纲上线的嫌疑,习惯于站在制高点指点江山,却未必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

  比如在今年1月16日的《人民日报》第15版,出现了一篇题为《执掌职业联赛要有职业态度》的评论,批评负责组织和管理CBA的篮协,认为他们“应该学习国外联赛管理者的职业态度”。仅以观点本身而言,《人民日报》的批评似乎言之有理。可接下来在具体举例时,文章却提到马刺因在与热火之战尽遣替补而遭25万美元罚款以及NBA总裁斯特恩代表官方向球迷道歉的事情。

  在《人民日报》看来,似乎这应该是中国篮协学习的榜样。但实际上,NBA处罚马刺一事在美国职业体育界存在巨大争议,有不少教练、球员站在马刺一边,认为NBA只是为了维护商业利益而罔顾球员和球队的利益。包括从比赛本身的内容来看,“马刺二队”在热火面前也丝毫不落下风,直到最后关头才以100比105惜败,整个过程的精彩程度完全对得起球迷。所以在这个事件中,斯特恩所谓的道歉态度,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商业背景,未必适合来作为正面典型来宣传,而《人民日报》对此的理解,恐怕和其批评内容一样“缺乏职业态度”。

  在《人民日报》那里,无论体育还是文艺的内容,似乎都必须被赋予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非如此则不足以显示整张报纸所具有的高度。比如几年前在评论《乡村爱情交响曲》这部电视剧时,《人民日报》也曾批评道:“面对诸多民生艰辛,农村剧应当给观众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与抚慰忧伤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和温暖。”

  这样的批评多少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且不论一部喜剧题材的电视剧是否必须承受如此重担,就算存在这样的责任,那么相比电视剧制作方,《人民日报》是否更应该加大“面对诸多民生艰辛”的报道?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或者无法去做的事情,又如何去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呢?

  当然,在选择表扬还是批评的过程中,《人民日报》还是存在着自己的衡量标准。比如2010年,当王濛在冬奥会上卫冕成功并且以跪拜方式感谢教练时,《人民日报》打出的标题是《王濛这一跪从高手到大师》。然而短短一年之后,当王濛与管理部门产生矛盾并且表示要揭露黑幕时,《人民日报》的标题也随即换成《王濛冲动有代价成就是易碎品》,甚至可以说是代表相关部门进行了威胁:“虽然有些网友,仍然期待着王濛继续‘强硬’。但那样做的结果,又会如何?很可能,王濛的运动生涯,真的就此结束。一点余地都没有,一点希望都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会怕硬的。”

  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员从《人民日报》那里会获得表扬还是批评,未必与他们在竞技领域内的付出有关,更多还是取决于能不能在举国体制内部扮演“乖孩子”的角色。只要是能为举国体制增添光彩,自然能获得不遗余力的吹捧。可一旦对于举国体制提出任何一点挑战,就有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批评。作为一名“自负盈亏”的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之所以成为《人民日报》最新的批评对象,或许正因为如此。


                  二、作为职业运动员,只用对比赛负责


  《人民日报》围绕着李娜的种种质疑和批评,焦点其实只集中在一个地方——作为一名运动员,李娜到底需要对国家和相关组织负责?对于观看比赛的观众负责?还是只需要对自己负责?所谓的“任性”一说,归根结底就是认为李娜只对自己负责却罔顾其他。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和职业选手,李娜肩负着相比平常人更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确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任何举动,而是必须对自己所参加的比赛负责。尤其在职业体育的范围内,运动员的高收入,建立在观众买票进场或者收看电视的基础上,如果一名球员不能做到对比赛负责,也就等于得罪了自己的“衣食父母”。

  因此在职业体育圈内,明星人物必须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来回报观众,而且也不乏他们向观众致歉的例子。比如当NBA在前年由于劳资谈判而一度停摆时,安东尼就曾代表球员向看不到比赛的球迷们进行道歉。更早些时候,由于自己接受手术而将错过火箭的比赛,麦迪也曾在2009年向当地球迷表达歉意。至于性格独树一帜的奥沙利文,也曾在擅自做出提前中止比赛的决定之后,为自己失去耐心的表现表达了歉意。

  由此可见,对于比赛乃至观众负责,是每一名职业运动员必须遵循的准则,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可值得一提的是,承担责任并不代表无底线地服从外界的各种要求,更不代表必须讨好媒体乃至有关管理部门。职业球员承担责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展现实力,让观众有机会从中领略到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魅力。比如李娜有过受伤之后仍然坚持比赛的顽强表现,也有过在不利局面下奋力追赶的逆转佳绩,这些内容都是责任感的一种体现。

  而在这种本质性的内容之外,如果还要李娜承担起必须让更多人感到满意的责任,恐怕只能说是强人所难。实际上,无论运动员还是普通人,其具有的个性往往都是双面刃,既是吸引到一部分人喜爱的要素,同时又是导致另一部分人产生厌恶的原因。在当前这个强调多元化的社会,要求让一位公众人物做到让全世界都满意几乎不可能。至于提出要求本身,也可能形成对于人物个性的一种扼杀。

  所以在李娜这里,有些问题也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完全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加以判断。首先,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她的行为是否没有突破整个社会所能忍受的道德底线?其次,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她是否在场上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如果做到了这两点,那就代表她已经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至于其它内容,纯属运动员基于个性做出的选择。人们有权对此欣赏或者不欣赏,却无权要求李娜必须顺应外界意愿而做出改变。


                三、李娜真正要反思的,或许是性格仍是她的软肋


  仅以个性角度而言,李娜完全有权保持如今这种烈火般的脾气。哪怕是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名批评,也不代表李娜必须卑躬屈膝地去迎合部分媒体。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在坚持个性的同时,李娜也的确需要学习更好地控制情绪。这种控制不是为了讨好任何人,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李娜之所以会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批评为“任性”,源于她多次在赛场上或者比赛前后有过情绪失控的表现。仅以今年为例,年初在参加WTA深圳公开赛的决赛时,她与对手前两盘战成了1比1,而在决胜盘第5局,对手曾经握有一个破发点,此时李娜对于现场的嘈杂环境表示了不满,用家乡话武汉方言吼出“能不能不要讲话”;又比如在不久前的法网期间,当李娜第二轮爆冷出局之后,她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指责部分媒体的做法“不是人”;而在今年温网第二轮,当李娜一度在第二盘处于落后局面时,她更是将怒火喷向了在看台上进行指点的丈夫姜山:“不要说话!你又不是教练!”

  对于以上种种举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运动员自身素质较低,《人民日报》更是将其上升到“任性要有底线”的高度。但如果在体育范畴内去寻找答案,会发现李娜这些情绪失控的表现,往往出现在局面不利或者遭遇挫折的背景下。换句话说,没必要把这些问题上纲上线地与道德或者责任扯上关系,简单一点来看,就是运动员在遭遇困难时失去了对于情绪的控制。

  实际上,能否在各种局面下都控制好情绪,本身就是决定运动员能否攀上巅峰的关键元素。尤其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高手之间比拼的,正是排除各种因素干扰的专注力。诸多体育明星被津津乐道的“大心脏”、“逆转王”或者“石佛”等称谓,本质都是建立在专注力基础上取得的成功。李娜以往在检讨某些比赛的不足时,也曾提到与自己专注力的一度下降有关。甚至在体育科学领域内,还有《2011年法网比赛中李娜专注力运用情况的研究》这样的论文。

  如果以最顶尖选手的标准来衡量,那么李娜目前在专注力这个项目上仍然存在着可提高空间。如果要对此对症下药,那么就必须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加以训练,从而提升她的专注力,尽可能降低情绪失控的情况。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最终必须依靠科学来解决的问题。

  但如果人们将那些外在表现简单理解为“任性”,从而高举道德大棒针对李娜进行口诛笔伐,显然无助于对于问题的解决,甚至反过来有可能进一步激化她与外界之间的矛盾,从而妨碍到李娜在赛场上保持专注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

                                                来源:网易体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9 01: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