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53|回复: 0

突围“最难就业季” 陕西大学生扭捏“嫁”民企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回帖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156406
发表于 2013-7-12 0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已经投了上百份,都没回音”。毕业于西安某高校的张凯拍着求职简历苦笑。记者从10日举办的陕西中小企业就业推进会上了解到,面对“僧多粥少”的就业压力,往年略显冷清的民企招聘会,逐渐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的现实选择。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高校云集的陕西,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近29万。加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实际求职数量超过30万人。

“可能以前对自己期望太高了,今天看看有合适的岗位也愿意一试,毕竟糊口要紧。”张凯说。

当天的推介会人潮攒动,许多中小民企展位前都挤满了应聘大学生。去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的魏峰告诉记者,他先后考过公务员,考过事业单位,也托关系打算进国企,都未能如愿。“眼瞅着同学们都工作了心里发慌,而且今年工作更难找,打算先找个岗位干着。”

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的叶南在现场与一家地产企业签约,担任策划专员。但他坦言这也是“无奈的选择”。他这样说服自己,“理想再远大也要脚先着地。”

招聘会上,许多大学生仍是抱着“转一转,看一看”的心态,不愿轻易签约。

陕西中大人力资源公司叶龙滨告诉中新社记者,大学生不愿选择民企,主要是担心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缺乏安全感,甚至认为在民企就业“没面子”。如果能抛开偏见,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成为求职“富矿”。

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2年内地民企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海绵”。不管是否情愿,45%的本科生会进入民企工作。

此前举行的“2013年陕西民营企业招聘周”,先后有299家民企与近5000名毕业生达成了用工意向。

智联招聘西安分公司的潘君对中新社记者说,就业难不能仅责怪大学生求职观念和心态不成熟,去“挤独木桥”。这也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为到民企就业的大学生做好医疗、养老、职称评定等服务,规范民企的用工行为,消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6-27 10: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