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50|回复: 0

《腹地》悲剧六十年(图)

[复制链接]

83

主题

732

回帖

2907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07
发表于 2013-8-26 22: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DarkSlateBlue"]将《腹地》打入地狱三十多年不得翻身的人,竟是这位1955 年就被打成“丁陈反党集团”的陈企霞。他活到1988 年。此照摄于1987,他的命运都写在脸上。


死刑的竟是后来出名的右派陈企霞。

以一九四二年日寇“五一大扫荡”为背景的抗战长篇小说《腹地》,居然是中共建政后首部被禁作品。《腹地》的悲剧恰好说明中共何以走歪史辙,凸显一代赤士重大局限。拙文资料来自于继增〈建国后第一部遭禁的长篇小说〉,载《文史精华》(石家庄)二○一二年第六期。

作者王林老党员经历不凡

王林,一九○九年出生河北衡水县,一九二五年赴京就读中学,三○年入团,参加学运遭捕,是年秋考入青岛大学外文系。三一年冬加入中共,青岛大学地下党支书,俞启威入党介绍人。这一时期,王林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发表《这年头》等短篇小说。他组织一百七十九名青岛大学生请愿团,南下请愿,要求抗日。请愿失败后,任海鸥剧社社长,后由俞启威继任,剧社成员有崔嵬、李云鹤(江青)等。

一九三二年,王林身分暴露,开除学籍,逃奔上海,参加左翼剧联领导的春秋剧社,组织工运。三三年入国军通信部从事兵运,后参加“一二九”,酝酿西安事变,结交孙铭久并最终潜移默化感染孙,孙铭久最后亲自动手拘捉蒋介石于华清池。

王林自称“乡下人”,求学期间,在沈从文主编的天津《大公报》副刊等文艺栏发表乡土题材作品,一九三五年出版长篇小说《幽僻的陈庄》,寄赠鲁迅、沈从文。一九三五年二月十八日沈从文发表《〈幽僻的陈庄〉题记》:

他是北方乡下人,所写的也多是北方乡下的故事。作品文字很粗率,组织又并不如何完美,然篇章中莫不具有一种泥土气息,一种中国大陆的厚重林野年息。现在他把他写的一个长篇给我看⋯⋯看完这个作品,我很感动。

一九三六年七月,受中共北方局委托,入北平草岚子监狱传达北方局指示:可以履行自首书手续(发表《反共启事》)出狱,遭入狱六年的李初梨凛然拒绝。后狱中党组织再三确认该指示真的来自中央,六十一人便“履行手续”出狱。此即后来毛泽东、康生构陷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

七七事变后,王林返乡抗日,参加吕正操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写下取材真人真事的《警号》、《小英雄》等精短话剧与短篇小说,很受欢迎。他组织发动“冀中一日”、“伟大的一年间”等抗日写作运动。

一九四二年日寇对冀中发动“五一大扫荡”,王林时任冀中文建会副主任,接令撤离,但坚决要求留下:“正如演戏演到高潮一样,我不能中途退场。作为一个文艺写作者,我有责任描写这一段斗争历史,我不能等事过境迁再回来根据访问和推想来写,我要作为历史的一个证人和战斗员,来表现这段惊心动魄的民族革命战争史。”经负责干部转移的冀中区党委党委周小舟批准,王林作为例外留下来。

战地写作《腹地》三十万字

坚持斗争于冀中,环境残酷,随时准备牺牲。敌人碉堡如林,封锁沟密如蛛网。“端起饭碗来,也不一定能吃完这顿饭。”一九四二年冬,王林像准备遗嘱一样,蹲在堡垒户的地道口,开始《腹地》写作。四三年夏完成三十万字小说初稿。“关于反扫荡斗争的艰苦生活,我都如实地写进《腹地》中。”他今天到这村,明天转那村,写完一叠稿纸就藏入地道中,直到抗战胜利,才从土里挖出手稿。

小说主人公辛大刚,一名伤残回村的八路军战士,参加剧团并与女主角白玉萼相爱。村支书范世荣乃破落地主后代,丧妻后也追求漂亮的白姑娘,便借反淫乱之名,在村里开辛大刚的斗争会。此时,“五一大扫荡”开始,村支书躲到亲戚家,村政权瘫痪。

辛大刚挺身担责,带领村民开展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可继任村支书竟又是党内投机分子。作品既歌颂冀中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抨击根据地内部蜕化分子,通过先进分子与黑暗势力展开斗争从而构成反扫荡立体画面。作品笔触细腻,全景展现冀中根据地军民的喜怒哀乐与民心向背。

四九年出版被陈企霞文章枪毙

一九四六年,王林将《腹地》手稿给文艺界朋友传看,征求意见。延安鲁艺戏剧系主任张庚评曰:“第一节到第六节气魄大,但辛大刚到剧团搞恋爱去了……这村前后支书皆坏蛋,令人不知光明何在。”

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陈企霞(后为大右派)的反对声最大:“不同意将一个党的负责人写成这样。政治影响不好,让人觉得共产党的力量在哪里?不应该告诉说共产党里有坏蛋。《腹地》的主要缺点就是没有爱护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违背了毛主席的文艺原则,这是暴露黑暗。”有人建议:“能否将支书换成副支书?”

此时,王林深悔没有先看毛泽东的《讲话》再写小说,但当时他连党报都看不到,哪有条件学习《讲话》呢?但也有鼓励的声音。康濯写信给王林:“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大作《腹地》,我激动得不行!我拼命找黑暗,但找不着!我拼命找‘看不出人民力量的东西’,但人民力量都向我涌来!”丁玲劝王林:“将《腹地》给周扬寄去。”

一九四九年一月王林随军进天津,历任天津总工会文教部长、天津文联副主席、天津作协副主席。孙犁向他透露上层意见:“如作者不修改也可以”。九月三十日,开国大典前一天,长篇小说《腹地》由天津新华书店出版,引起巨大反响。

一九五○年第二十七、二十八期《文艺报》,发表了副主编陈企霞两万余字长评《评王林的长篇小说〈腹地〉》: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选择英雄形象上,反映农村内部斗争上,描写党内斗争和党的领导上……都存在着本质上的重大缺点。……党的领导实际上是被否定了的,党的作用是看不见的,党内的斗争充满了墙角原则的纠纷……对于我们矢志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作者,是值得十二分警惕,应该千百次去思索的。

《文艺报》直接代表中宣部发言,陈企霞的评论一出,《腹地》等于被判死刑。当时虽然没有具体禁止发行的文件,但批判文章一出,新华书店立即全部下架。王林找到周扬评理,周扬不置可否。

三十四年的修改,面目全非

王林一共写了八次检讨,承认“严重的自然主义倾向”,并努力认真地修改《腹地》,一有想法就写修改提纲,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一修改就是三十四年,像是得了创作后遗症。

文革结束了,王林仍认定《腹地》必须修改,得按“新思想”修改,不时要子女帮誊抄修改稿。在噤若寒蝉、唯恐疏漏的不断反省中,《腹地》终于无一是处,几乎无一“败笔”。尽管王林逐章反思:“太压抑”、“不典型”、“妇女太落后”、“正面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应当首先讲毛主席的井冈山斗争”……

一九八四年,王林去世。八五年,修改了三十四年的《腹地》总算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了新版。新版《腹地》相比原生态老版《腹地》,已被改得面目全非,共产党当然彻底高大了,村民也都有了喜神似的面貌,反面人物全都猥琐不堪。长子王端阳说新版《腹地》,他读了几次都没读完,“总觉得里面有‘高大全’和‘三突出’的东西,令人啼笑皆非。”倒是一九四九年的原版,读得他强烈震撼!

六年前恢复四九年原版好评如潮

二○○七年,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解放军出版社再出四九年版《腹地》,好评如潮,“解放和反思伟大抗日战争的第一笔”、“真实细腻的自然主义手法是《腹地》的灵魂”、“王林是一位了不起的战地军旅作家”。

《腹地》的“否定之否定”,滑稽悲凉,很有代表性地凸显中共严重偏离历史理性轨迹。陈企霞如此之左,居然后来还当了“右派”!相当意义上,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挥拳打倒自己”。

陈企霞的划右,有他自己为极左思潮添加的一把柴。王林先生虽然对遭受的批斗从未服过气,但他从未怀疑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只想改造自己以跟上新时代步伐,只怨自己能力不行,未能深刻领会“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好端端一部作品,改了三十四年,从真实的自然主义改成“正确的浪漫主义”,搭进整个下半辈子,最后竟全错了,还是原版好!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么?不是在忽悠所有国人么?一本正经、代价沉巨,最后回到原点。偌大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最后竟是方向搞错了。这么一幕历史荒诞剧,至今还不准反思,这,这?这!这!!……可爱的中国,实在也是悲哀的中国呵!


来源: OPEN开放网
1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4 16: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