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42|回复: 0

充满智慧的《道德经》的核心概念(组图)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476

回帖

4185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185
发表于 2013-11-11 0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Navy"]
“无为”的智慧


作者: 曾宪年

“无为”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何谓“无为”?老子说“以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这里“自然”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辅万物之自然”包含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及自觉遵循;“不敢”就是谨慎。

全句大意为:遵循万物的本质、规律而不妄加干预。所以,“无为”就是不妄为,就是遵循规律、顺应自然而有所作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含蕴深厚,从古至今,给人以多方面的智慧和启迪。


清 任颐 《老子授经图》

[color="navy"]致虚守静:认识“无为”

老子认为“虚”与“静”是人的秉性,他提倡认识“无为”,强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里,“静”指的是人的心灵宁静,“虚”是形容人心灵空明,不带成见。这要求人们的身心不被纷繁世相干扰,而是返本归真,使身心回归虚寂安宁。在老子看来,在“万物并作”的世界中,人如果能以虚寂安宁的身心“观复”,就能于复杂的现象中“知常”,即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古人盛赞“虚静”对人的好处,曾有“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的评价。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有“守得虚静”之举。1921年,他在纽约的一次集会上演讲,台下递来一张纸条。他接过看了看,若无其事地继续演讲。待到演讲间歇,他才宣布:“我接到一张纸条,让我为你们读一遍:如果你再讲下去,就请你吃子弹。”台下立即骚动起来。

丘吉尔继续说:“我相信朋友们是不会让暴徒胡作非为的,如果谁发现他,是不会让他逃走的!”丘吉尔的临危不乱感动了在场的绝大多数人,果然,那个企图暗杀他的暴徒刚刚端起枪,就被在场的人们扭住。
祸福相倚:思维“无为”

如何认识事物?很多人只看到事物现状,只能把握事物的已成之局而不能预料其将成之势,往往作出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维判断。老子告诉人们“反者道之动”,即矛盾双方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规律,并由此提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观点。这一思维方式告诫人们,日常生活中安危相易、祸福相生是普遍现象,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考虑问题。

最典型的人物莫过于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现在再度跻身成功企业家之列,他的传奇充分体现了“祸福相倚”的规律。他不无感慨地说:“我害怕失败,我经不住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我们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在当下的行动中“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那么,“福”将持续瞻顾他。


南宋·法常《老子图》

[color="navy"]为而不争:生活“无为”

“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提倡以“不争”求和平生存、共同发展。宋代朱熹说:“老子心最毒,不与人争者,乃所以深争之也。”此话虽尖刻,却道出老子“不争”思想的本意——“不争”并非放弃争,而是以不争为争,不争于一时而争于久远,不争于表面而争于根本。这是一种更有效、更深入的争。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你与人家斤斤计较,他人则必与你两两相争;你能主动让人三分,他人就能让你一寸甚至一尺。这就是“不争”思想的具体体现。


清·任伯年《老子骑牛图立轴》

[color="navy"]慈勇俭广:修养“无为”

实现修养“无为”,老子提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个要求。所谓“慈”就是为人要仁慈、宽厚、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俭”就是适动静之节律,省思虑之精神,节常用之财物,食清淡之饮食,顺其天道自然,爱其精神,惜其财物,不竭而尽之;“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怯弱,而是谨慎,是在“慈”与“俭”的基础上,做任何事情不要主观盲动,不为抢先而抢先,事情开始前,部署周密,起步虽晚,能做到知己知彼,就能争得主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子修养“无为”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其中“慈”是基础,是人的秉性,所以,老子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俭”与“不敢为天下先”则是“慈”的升华,三者共振,集中体现着人的最高道德修养和最佳行为效果。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把“为君之道”概括为“必须先存百姓”,认为“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体现出唐太宗的“慈”;他关心百姓疾苦,不但自己“去奢省费”,而且“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体现了唐太宗的“俭”;他常说“朕每临朝,欲发一言,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是以不多言”,亦体现唐太宗作为开明君主“不敢为天下先”的谨慎作风,从而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贞观之治”的辉煌。

[color="navy"]爱民治国: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不但提倡行事“无为”,还把“无为”提高到治国爱民的高度,发出了“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的呼告。所谓爱民“无为”,即要求统治者“无常心”,抛弃主观成见,以百姓之心为心,顺势而为以满足百姓的发展要求。所谓治国“无为”,即“治大国若烹小鲜”,把“治大国”这样的头等大事与寻常百姓家中“烹小鲜”的小事联系起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既要关心爱护百姓,又不能无端干扰损害百姓。

唐玄宗读了这段文字后颇有心得,在一旁批注:“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矣。”就是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握“小鲜”的属性,循“烹小鲜”的规律,既不要频繁翻动,亦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小心谨慎,“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千百年来,老子“无为”思想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启迪,绝不是有些人机械理解的“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管”,而是要求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秉性和发展变化规律。它既是对努力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提倡和鼓励,更是对不顾客观实情,主观妄动或轻举盲动的斥责和警示。


来源: 光明日报
5.jpg
6.jpg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19 22: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