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660|回复: 0

坦克与诗-诗人马雁之死

[复制链接]

1

主题

9

回帖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6: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夸父追月 于 2014-6-2 06:12 编辑

初识马雁这个名字,是因为微博上流传的她的一首诗,“诗歌的确还不能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局限;但诗歌试图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宽广。” —— 《盛事》。诗人马雁,1979年生,2010年卒。

p8087277.jpg


马雁,诗人、书评人、散文作家,1979年2月28日生于成都,中学时期开始写作,为成都民刊《幸福剧团》创作诗人。1997-2001年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组织了首届北大未名诗歌节,创建北大新青年网站。2003年返回成都定居,坚持自由写作的简朴生活方式,出版《习作选:1999-2002》(2002年)、诗集《迷人之食》(2008年),去世前正计划出版随笔集《读书与跌宕自喜》。

  
2010年12月30日,诗人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三十一岁的生命。

  
马雁因何而死?有人说是事业、也有人说是爱情,更有人说是因为母亲去世、友人去世,还有人说是她诗歌里那“坦克”。

98.jpg

  
这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马雁生前不被人重视是事实,也因此,她在成都过着极为清贫艰苦的生活。在她死后,才开始获得世人的青睐。

  
作为诗人,她广泛接触和翻译了很多当代外国诗人的作品。这首《盛事》“诗歌的确还不能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局限;但诗歌试图阻挡坦克,这是诗歌的宽广。” ,我猜想,她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来自一九九五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谈话。
坦克.jpg



谢默斯·希尼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1989年6月4日早晨,中国北京,碾压市民后扬长而去的中共解放军坦克

1989年6月4日早晨,中国北京,碾压市民后扬长而去的中共解放军坦克


谢默斯·希尼,公认的当今世界最好的英语诗人,被认为是自叶芝以来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诗作既有优美的抒情,又有理论思考的深度,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神奇的想象,并使历史复活”。

  
事实上近一个世纪以来,爱尔兰的诗人正是这样,用光回应着声,继续着这个苦难民族不朽的传奇。希尼的早期作品《水井》,依然熠熠地折射出诗人论诗歌的真实意义:

  
  “为了凝视自己,

  
  为了让黑暗发出回声”

   
无奈,这是一个缺少诗情的时代, 兲朝犹甚。要不然,马雁何以会离开这里,去往一个四季有春暖和花开的天堂?

60457.jpg


在她生命结束前两天的2010年12月27日,马雁还在日记中设想新家:“屋外小花园里种上月见、桔梗、茑萝和油麻,还有桂花树和小叶榕,再来两畦蔬菜——都是我爱吃的。然后却极为热衷于写诗和小说。我的猫猫,两头左右,呼啸而来,迤逦而去。”

  
而之前的一则日记:“我特别想搬家,地点都想好了,得住在小镇上。以后我家就住在小镇上,旁边还有条湍急的河,可以漂流的那种。我还开个车,这样才方便进城,我家得住一楼,好种菜。都想得特美,在家做老姑娘,几书架书,找个清闲的工作,反正有好人帮我买养老金了。看看,我这后半辈子都规划好了,特美。”

  
她应该是热爱生命的人,何至于此?!

  
想起马雁的那首《将饮茶》。 也正因为写得如此应景,才让我如此悲痛不已:

  
【将饮茶】

  
眼看着,

  
盛夏就要来临,

  
就要降落在我们想象中的平原,

  
唱着骊歌的密友们趁着黄昏,

  
走上平原上倾斜相交的道路。

  


  
青春正好,

  
人影未远。

  
没有悲伤。

  
将饮茶,

  
正读诗。


220545I30-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4-29 19: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