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331|回复: 2

凄美绝伦 晚唐抒情诗人—李商隐(组图)

[复制链接]

84

主题

732

回帖

2919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19
发表于 2014-1-21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DarkSlateBlue"]作者: 云中君


李商隐,字义山,自号玉谿生,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西元八一二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享年四十七岁。李商隐是晚唐渐趋寥落的诗坛中最光辉灿烂的一颗星辰。他流传至今的诗歌大约有六百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其自伤身世的抒情诗,特别是无题系列组诗。

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同时代的诗人杜牧—起被世人誉为 “小李杜”,(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他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其家族中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四首,数量位列第四。

他堪称晚唐的代表诗人,尤其是他的抒情诗凄美绮丽,独步中国诗史,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他的诗中所呈现的那种凄美之境,就是其抒情诗独有的魅力之所在,千百年来一直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

李商隐才华横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为人所乐道。例如《无题诗》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晚晴》中的“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还有一首《乐游原》更是绝妙:“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美妙的诗句意蕴深广,耐人寻味。就连长他四十一岁的大诗人白居易,对李商隐的诗文也是赞誉有加,对他十分地敬重。白居易临终前曾经对李商隐说:“我死后投胎为尔儿足矣!”钦敬之盛,古今绝无。

“古来才命两相妨” ,李商隐的一生有太多的坎坷、抑郁和孤苦。“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这是晚唐诗人崔旺《哭李商隐》中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在现实中,李商隐无法实现他积极用世的理想,一生基本只在幕府出任底层小官,命运坎坷,抑郁不得志,四十七岁就在凄凉寂寞中去世。在诗歌中,李商隐尽情倾诉他的相思和爱恋,他的欢乐与悲哀,他理想的追求与幻灭,以及他在人生浑浊长河中流不尽的痛苦。

意蕴幽隐 凄美绝伦 抒情诗当世无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名句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而他的抒情诗之绝妙又在杜牧之上。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 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在第三、四句中,其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第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 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想象如此生动, 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这是诗人在结尾两句所想表达的内容。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诗人心底的万丈深情。
65.jpg

84

主题

732

回帖

2919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1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2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DarkSlateBlue"]
抑郁不得志  身在尘世向往方外

唐代的某年,李商隐前往拜访一位隐者,但是最终没有遇到隐者,于是写下两首七言绝句《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中第一首的内容如下: 

秋水悠悠浸墅扉,梦中来数觉来稀。
玄蝉声尽叶黄落,一树冬青人未归。

秋水,指秋雨。悠悠,悠闲自在。秋雨本来没有悠闲自在的境界,但是因为隐者和观察者的心灵投射,秋雨变得人格化。“梦中来数觉来稀”,诗人李商隐已经多次梦见来拜访这位隐者,但是醒来时却觉得现实的情景好遥远。李商隐虽然没有点明拜访的隐者的姓名,但是一定是李商隐非常敬仰的一个隐者。

玄蝉,秋蝉。冬青,冬青科常绿乔木,耐寒,经历霜雪而不凋谢。李商隐在此诗中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秋雨、草房柴门、秋蝉、落叶、冬青树,徘徊于现实与梦境、出世与入世之间,创造出飘然尘外、冲淡平和的境界。

悠闲自在的秋雨,浸润着草房的柴门。梦中无数次来过这里,醒来却感觉很遥远。秋天的蝉已经不再鸣叫,树叶开始变黄飘落。但是,隐者的门前,有一颗经过秋霜依旧苍翠的冬青树。隐者出门还没有归来。唐代有很多隐士,自然也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寻访不到就会心生感慨,写下了许多心怀惋惜的诗篇。例如王维的《春日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等。
  
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是此类诗中的佳作。他对隐居者的拜访,是尘世中人对脱离尘世者的拜访。诗歌以对意象的精心营造,以尘世中人的视角,写出了对隐居者闲云野鹤、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诗坛奇才官场失意  临终萌生出尘之志

李商隐九岁丧父之后,遂奉母居住在郑州荥阳。跟随博通五经的叔父李房学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他的学识文章,便在此时奠下深厚的根基。十五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名传乡里。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令狐楚爱其才,令在其门下与其子令狐绹为同学,并教授骈文。令狐楚亦师亦父地在李商隐的生活和学识上给予指导,因此李商隐终其一生都对他心怀感激。

开成二年(837),李商隐应举,经令狐绹举荐登进士第。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王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因娶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令狐家族视为“背恩”。从此,义山无意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漩涡,郁郁不得志,虽曾入为秘书省正字,但一生大部分时间浪迹各地幕府,充当幕僚而已。

后来,李商隐展开了他自己的官宦生涯,由于本身个性,使其行事常常出于感情,而忘了考量当时复杂的政治生态,也因此,遭人误会他涉入牛李党争并依违于两党间,所以,即使他曾考中进士,其际遇总是浮浮沉沉,不甚得志。他虽然才华横溢,文采超群,但却是失意的一生,颠沛流离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悲苦的一生。

他仕途坎坷,就是在二十六岁求助令狐绹登第之后,也是郁郁不得志, 最高只做过六品太学博士。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寄人篱下,做别人的幕僚和书记官。他曾渴望试图改变这种不堪的命运和颓废的心境,期求幸福与快乐。为此,他到玉阳山中求仙访道。但多年修炼求索,却又迷茫困顿,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和驱散心中的疑云,反而频添葛藤。

大中五年冬,李商隐四十岁时,爱妻突然病故,擞下一对儿女无人照料,为了活计,他忍痛南下四川。此时的李商隐深深感到了生命脆微,人生苦短,祸福难料,兴衰相伴,苦空无常。他认识到欲求解脱,只有一心向佛精进修学才是正途。于是常常住寺为行者,青灯黄卷,扫地打钟,精进修行。

由于他悟性很高,很快对无上甚深的佛法妙理和因果缘起有了深刻的认知。这一年,李商隐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入川任节度书记官。在此他有幸遇到了佛门高僧智玄国师,从此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此后他的诗作风格与前迥然不同,完全畅游在佛法大海之中,赞佛颂法和修心养性的诗文,成了他诗作的主流。如五言律诗《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中十二年(西元八五八年),李商隐在荥阳家中养病时,寄信给他的师兄、著名高僧僧彻大师:“某志愿削染为玄弟子。” 此时他已病入膏盲,临终萌生出尘之志。

李商隐后期的大量诗作,反映了他在佛理的熏陶之下,了悟人生苦空无常的心境,同时彻底改变了他过去那种受伤、悲怨、颓废无奈的心境,而步入了—个开朗明快、自由自在的清净世界。


来源: 看中国
100.jpg
1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50

回帖

4666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4666
发表于 2014-1-22 07: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千古佳句也;被无数文学家诗词家们引用之!!!!!!!!!更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为千千万万情爱者们借用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老年人叹息晚年好景易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6 05:4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