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or="DarkSlateGray"]作者:戴名世
【新三才综合】明末易代之际,衣冠成为象征忠贞的标志。清朝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的男子,包括汉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的髡发发型,改著满族服饰。很多仁人志士为了坚持对明朝的忠诚,拒绝清朝的剃发易服政策,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画网巾先生传 》是清初为数不多的讲述这一故事的作品之一。
【原文】顺治二年,既定江东南1,而明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2。其泉国公郑芝龙3,阴受大清督师洪承畴旨4,弃关撤守备5,七闽皆没6。而新令蕹发更衣冠7,不从者死。于是士民以违令死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也8。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9,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10,逮送邵武守将池风阳。凤阳命去其网巾11,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栉盥毕12,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13。
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14?汝曹取笔墨来15,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赤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曰“画网巾”云。
当是时,江西、福建间,有四营之役16。四营者,曰张自盛,曰洪国玉,曰曹大镐,曰李安民。先是,自盛隶明建武侯王得仁为裨将17,得仁既败死,自盛亡人山18,与洪国玉等收召散卒及群盗,号曰恢复19”,众且逾万人20,而明之遗臣如督师兵部右侍郎揭重熙21,詹事府正詹事傅鼎铨等22,皆依之23。
岁庚寅夏24,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风阳诡称先生为阵俘25,献之提督杨名高26。名高视其所画网巾斑斑然额上27,笑而置之。名高军至泰宁28,从槛车中出先生29,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30,当就彼决之”。
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31”。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32。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33,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
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34,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35,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36。”因指其发而诟之曰37:“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摔之38,二仆嗔目叱曰39:“吾两人岂惜死者耶?顾死亦有礼,当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矣41。”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42?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43。
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44,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45。吾笑夫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46,故耻不自述也。”出袖中诗一卷,掷于地,复出白金一封,授行刑者,曰:“此樵川范生所赠也,今与汝。”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郭外杉窝山47,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岁时上冢致祭不辍48。
当四营之既溃也,杨名高、王之纲复追破之,死逃略尽。而败将有愿降者,率兵受招抚于邵武49。行至朱口,一卒独不肯前,伸颈谓其伍曰50:“杀我!杀我!”其伍怪之,且问故。曰:“吾熟思之累日夜矣,终不能俯首事降将,宁死汝手51”。其伍难之。乃奋袂裂眦52,抽刃相拟53,曰:“不杀我者,今当杀汝!”其伍乃挥泪斩之,埋其骨而去。揭重熙、傅鼎铨先生被获,不屈死。张自盛、曹大镐等后就缚于泸溪山中54。
赞曰55:自古守节之士,不肯以姓字落人间者,始于明永乐之世。当是时,一夫守义,而祸及九族56,故多匿迹而死,以全其宗党57。迨崇祯甲申而后58,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而以余所闻,或死或遁,不以姓名里居示人者颇多,有使吊古之士莫能详焉59。岂不可惜也夫!如画网巾先生事甚奇。闻当时有马耀图者,见而识之,曰:“是为冯生舜也”。至其生平,则又不能言焉。余疑其出于附会,故不著于篇。
【注释】
1定:安定,稳定。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多铎部破扬州南京,俘虏福王,继而占领江南、苏、松等地。
2明唐王:明宗室,朱聿键。顺治二年,明礼部尚书黄道周和都督同知郑芝龙拥立唐王于福州。顺治三年,清军占领福建大部分地区,唐王政权覆灭。
3郑芝龙:福建南安人,郑成功之父,明都督同知。顺治二年拥立唐王在福州即位,不久,因清统治者离间、诱降,反明降清。泉国公为其封号。
4洪承畴:福建南安人,明崇祯年间任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 (1614)年,率十三万人与清军会战松山(今辽宁锦州南),兵败。翌年被捕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随清军入关,二年入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顺治十八年退职。
5关:枫岭关,位于仙霞岭,是福建北部的屏障。
6七闽:古指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少数民族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7雄发:剃发。顺治二年六月,清廷下令江南人民剃发。蓄发是汉族人的风俗,雉发令颁布和实施后,江南人民立下“头可断,发不可剃”的誓言,反剃发的斗争此起彼伏,不少人为此遭到清军的屠杀。
8爵:官职。里:籍贯。
9匿:隐藏。邵武、光泽:福建西北山区的两个县名。
10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逮捕。《宋史*赵善俊传》:“岁饥,民群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
11网巾:形状像网的丝巾。戴网巾之俗始于明初。
12栉:原指梳头的梳子,这里指梳头。盥:洗手洗脸。
13太祖:朱元璋。“高皇帝”为其谥号。
14讵:岂。
15汝曹:你们。
16役:役使。指可役使、指挥的抗清武装。
17裨将:副将。
18亡:逃。
19恢复:复辟明朝。
20逾:超过,这里指张自盛和洪国玉聚集的反清复明者超过万人。
21揭重熙:江西临川人。崇祯时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知州,弘光时任吏部主事,永历年间封为兵部尚书,后兵败被俘,不屈死。
22傅鼎铨:江西临川人,崇祯年间进士,永历时任兵部右侍郎,坚持抗清,被俘不屈而死。
23依之:依从。
24庚寅:顺治七年(1650)。
25诡称:欺诈。
26杨名高:辽东人,属镶黄旗汉军,顺治间任福建樟州提督。
27斑斑然:杂色的网状花纹。
28泰宁:县名,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29槛车:囚禁押解犯人的车。
30王之纲:宛平人,原为明总兵,后降清,授福建云霄总兵,加
都督佥事,镇汀州。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最高武官。
31固:本来。若:你。
32诘:追问。
33忠:忠心。智:才智。危:危难,句意谓即以身心报效遇到危难的国家。
34徒:仅仅。
35匹夫:古代指平民男子。
36改制:朝代的改变。制,制度。。
37 诟:骂
38摔:揪。
39嗔:怒睁眼睛。叱:大声怒斥。
40顾:不过,但是。辞:辞行。
41事:侍奉。
42负:对不住,愧疚。
43君:皇上。
44筹:计策,谋略。
45易:擅取。
46义:合宜的道德、行为和思想。
47骸:尸骨。郭:城。
48冢:坟墓。辍:停止。
49招抚:经过劝说,归顺投降。
50伍:同队伍中的兵士。
51汝:你。
52奋袂裂眦:愤然甩袖,怒目圆睁
53相拟:作出杀人状。
54泸溪: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55赞:古代一种赞美的文体。
56祸及:株连,连坐罪。
57宗党:家族。
58迨:等到。崇祯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于这年随着崇祯帝自缢而亡。
59吊古:凭吊往古之事。
【作者简介】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又号懮庵。安徽桐城人,世称南山先生。清代散文家。曾自言“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 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作文主张以“精、气、神。”为主。著有《南山集》,其中据桐城方孝标所撰《滇黔纪闻》一书,记载南明诸王抗清事迹蹟,并书南明永历帝之年号。后遭参劾,以大逆遭处死,为清初著名的文字狱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