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选手李娜,今晚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战胜斯洛伐克选手齐布尔科娃,成为第一位捧得澳网女单冠军的亚洲选手。和3年前李娜在法网夺冠时一样,中国奥委会此次也为李娜发了贺信,但贺信内容有了很大变化。3年前,曾遭大量网友吐槽的“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等奥运字样已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为更多的青少年积极进取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毫无疑问,李娜的存在不是为了奥运,她甚至已经暗示自己不会参加2016年奥运会,但谁能说她的成功不是在“为国争光”,谁又能否认她为中国在世界体坛赢得的地位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中国优势项目。
3年前,当李娜第一次获得法网女单冠军时,很多人都以为她的竞技生涯已到顶点。即便此后她也曾闯进过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但功亏一篑的结果依然被很多人视为娜姐的命数。去年10月,中国网球公开赛结束后,李娜曾受邀参加澳网官方在中国举行的一次活动,当时她就坐在今天捧起的达芙妮·阿克赫斯特杯的一旁,奖杯触手可及,李娜却向记者说出了“坚持的勇气比夺冠更重要”这样更有内涵的话。
对于很多采访过李娜的中国记者来说,有一个感受是深刻的,那就是向李娜提问相当需要技巧,她既不屑于回答平淡无奇的问题,也会以侵略性的态度回击那些似乎是带刺的问题,但当一个闪光的问题出现,李娜的回答也绝不会黯然失色。因此,李娜说出来的话不乏妙语,比如这句,“我非上帝,我不能为所有的一切都作好准备。对于我来说,网球比分可以是6比1,也可以是7比6,如果你获胜了,那就是获胜,而不用计较是什么样的比分”,这句话被本届澳网收进了最佳语录。但有时也可能是生硬的回击,比如当有记者问李娜会否参加2016年奥运会时,她反问记者:“2016年时,你是否还当记者?”
了解李娜的人都知道,她对代表国家和省市参加比赛鲜有兴趣,她缺席了去年的全运会,今年也不会参加亚运会,2016年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这对于一名出身于“举国体制”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显得有些“大逆不道”,但对于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却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什么样的舞台才是属于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最高舞台?每个职业网球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答案。
虽然,李娜并非没有“回报”培养了她的“举国体制”,但她在职业网坛取得的成功已经改写了中国、亚洲和世界网球的历史,她在法网、澳网获得的女单冠军,含金量远远大于中国女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双打金牌,更重要的是,李娜的职业体育精神对国人的影响力,远不是那些冷门、非主流的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所能比拟的。李娜对体育精神有了真正的理解,正如她说出的“坚持的勇气比夺冠更重要”这句话,李娜的目标不只是冠军,更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为什么在李娜、郑洁和彭帅等中国女网优秀队员“单飞”之后,她们在比赛中心理崩溃的现象逐渐减少?尤其是在李娜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是好老公姜山的默默忍耐与抚慰?是罗德里格斯、卡洛斯等优秀教练的针对性指导?事实上,更应当是李娜本人的成熟,而这一点却是昔日背负奥运任务、只把自己当成夺标机器的李娜很难去深刻体会和感悟的。
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曾是美国著名运动员阿波罗的教练,在2006年她刚执教中国队时,她曾向记者表示,中美运动员有很大区别,美国运动员是“我要练”,中国运动员是“要我练”,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训练质量、比赛表现自然大不相同。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执教过多支外国国家队和俱乐部,她也曾表达过相似的感受。
“举国体制”为中国运动员提供了令外国运动员艳羡的优厚训练保障条件,却没有办法激活运动员的“大心脏”。
李娜在“单飞”之前,已经是中国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之一,她的最好成绩是奥运会第4名。这个成绩在职业网坛却不值一提,但如果李娜不“单飞”,这个成绩却很可能是她整个竞技生涯的最高峰。
“单飞”之前的李娜,极易在比赛中崩盘,记者清楚地记得2006年多哈亚运会比赛期间,当李娜在女团次轮输球后,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曾严厉批评李娜心理脆弱,令人失望。
但依然是这个李娜,却在3次打进澳网女单决赛后,终于坚持到夺冠的一刻。去年的比赛,李娜扭伤了脚,两次摔倒,顽强的斗志感动了全球观众;今天的比赛,李娜也不是一帆风顺,球拍的问题令其正手进攻完全受阻,如果是数年前的李娜,可能早已急得崩盘,但现在的她却可以从容不迫,直到局势扭转。李娜所说的“坚持的勇气”显然不是一句口号,她在以实际行动诠释这5个字的含义。
没有人可以再去逼迫李娜代表国家、代表省市队参加任何比赛,她在属于自己的舞台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今天,没有人再认为只有夺得奥运冠军的李娜才是成功的李娜,李娜已经赢得了职业网坛的最高荣誉,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称赞李娜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但对于拿遍奥运冠军的国球队而言,又有几人可以称之为民族英雄?
中国奥委会的贺信,也出现了历史性的改变,只字未提“奥运”,却首次说到了对青少年的榜样作用,的确,真正激励人的不是金牌,而是精神。
32岁的李娜在职业网坛迎来了竞技生涯更灿烂的“第二春”,中国竞技体育也已经走到了改还是不改的十字路口。
继续坚持奥运战略和锦标主义,只会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在著名体育学者易剑东看来,“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早已退化为‘举体体制’,只是在举体育界的力量而已,体育还能影响到多少国民、多少青少年?”
金牌的感染力是暂时的,只有精神的传承和感动才能持久和深远。
是注重锦标,还是真正理解、传播体育精神,决定着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就像“单飞”前的李娜只是一名中国优秀运动员,而“单飞”后的娜姐却成为国际明星。
给中国运动员的精神枷锁全面松绑,才能让“娜式”奇迹不断出现,否则,中国体坛不知还会出现多少个心理脆弱的李娜,而埋没多少个开创历史的李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