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92|回复: 0

君要臣死不得不死是瞎编 古人看讨伐独夫民贼是遵天道

[复制链接]

3

主题

768

回帖

2530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530
发表于 2014-4-5 2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刘翰青

其实,我们的祖先认可的是“从道不从君”——君王再尊贵也是“天子”,臣子们首先遵从的是天“道”,而不是盲目跟从君王,类似于欧洲文化的“国王处于上帝和法律之下”。如孟子答道:“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俩坏事都干了的,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独夫民贼商纣被宰了,没听说这事儿和臣弑君有啥关系。”——“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近代以来有种说法,把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描绘成“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盲从者。尤其在一百年前的所谓“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极力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面对此类说法,更是如获至宝。

红朝以此为例,“证明”中国帝制时代的“黑暗”和古人的“愚昧”。自由主义者们,也信以为真,将“马列教”霸占中原后造成的社会畸形,归咎于自己的祖宗,甚至有人声称中国人是“天生的奴性”。

事实上,“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说法,只见于明清的几部小说演义中(有学者已将其一一检索罗列,笔者在此不再赘述),这句话彼时能够在社会上流行,与明太祖朱元璋“废相”后,皇权失去一大制约,而过度集中有关。但是它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翻遍释、道、儒三家典籍,也找不到与此类似的表述。



其实,我们的祖先认可的是“从道不从君”——君王再尊贵也是“天子”,臣子们首先遵从的是天“道”,而不是盲目跟从君王,类似于欧洲文化的“国王处于上帝和法律之下”。


如果遇到不“靠谱儿”的君王,咋办呢?温和的孔老夫子会告诉我们:“用正道辅佐君王,如果行不通,那就递辞呈”——“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進第十一》)。孟子则比较“激进”:“君王犯了大错,就要批评他,如果屡教不改,就撤了他换人”——“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

那么,倘若遭遇暴政,古人会有何反应呢?

齐宣王曾经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这些事儿是真的吗?”孟子说:“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自然是真的了。”齐宣王有些吃惊:“臣子杀君王,这样也行吗?”孟子答道:“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俩坏事都干了的,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独夫民贼商纣被宰了,没听说这事儿和臣弑君有啥关系。”——“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天子也好,卿大夫也罢,他们必须拥有符合他们所在位置的道德标准,才能享有相应的待遇。否则,中国古人是不会把他们当作天子或卿大夫看待的,臣民对待他的态度,也会与此相应,正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当政者若是逆天叛道、荒淫暴虐,那不过是个独夫民贼,就会导致“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汉书·儒林传》)的结局。简而言之,古人对暴政的态度是——宰它没商量。


来源: 看中国
10.jpg
11.jpg
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4 07: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