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094|回复: 0

人生如毯--读毛姆的《人类枷锁》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4-10 13: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但著名英国作家毛姆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人类枷锁》里说“人生如毯”。书中的主人公费利浦初到巴黎学画时结识了一位生性古怪而又谈吐不凡的诗人,未经世事的费利浦向诗人讨教人生之真谛,得到的回答是,“人生就好像是波斯地毯上的图案”。含义嘛,诗人拒绝指点迷津,要由费利浦本人亲身体会。许多年后费利浦终于悟出诗人“人生如毯”的喻意。这时他已过而立之年,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久经沧桑,饱尝了生活中的许多苦辣酸甜。


  《人类枷锁》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早在二十多年前大学里读的第一本原文小说就是《人类枷锁》。毛姆的小说通俗易懂,但因当时英文水平有限,读起这本七百多页厚的小说实在吃力,总算连蒙带猜,囫囵吞枣地读完了,故事了解个大概,却未捕捉到小说的精华,即毛姆对人生真谛铭心刻骨地体悟。记得曾发誓有机会一定重读一遍《人类枷锁》。一晃儿过了二十多年,总算又捧起这个大部头。今非昔比,当年费老劲儿读个半懂的故事如今跃然纸上。原来毛姆不仅文笔洗炼流畅,他讲起故事来也头头是道,情节安排丝丝入扣,人物刻画真实饱满。他不仅无情地剖析自己,又充满人性关怀。掩卷后,暗笑自己当年学识浅薄又难免感叹时光流逝,人生难得再有几个二十年。


  初读《人类枷锁》给我的印象是,作者是个十分颓废,愤世嫉俗的宿命论者。再读《人类枷锁》,我感到作者的宿命论并不悲观厌世,而应该说他非常脚踏实地,更贴近生活。毛姆笔下的费利浦为摆脱套在自己身上的层层枷锁做了不懈地努力,他寻觅,他抗争,他失败,他变得心平气和。费利浦天生跛脚又生性敏感,别人暗示一下他的脚都会使他不自在,这是他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羁绊;他渴望爱情,却又深陷于无望的枯井里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从小受的宗教熏陶与他以人为本的追求相悖,而使他痛苦不堪;他崇尚文学,哲学和艺术,却很难脚踏实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一生试图做过许多事,起初总是一事无成。不是缺乏兴趣就是天份不足。残酷的现实一次一次地打破他构建的海市蜃楼。在苦苦求索中他终究摆脱了束缚他的道道枷锁,在平凡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看清了那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波斯地毯上的图案。


  对于费利浦来说,每打破一道桎梏都不是没有痛苦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每一次都给他带来一阵难以言语的狂喜。从小受的宗教熏陶使他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诚心诚意地祷告,希望有一天奇迹会发生。他的脚不再跛了,他可以象其他的孩子一样到院子里踢球;同学们也不再耻笑他了,他可以跟大家一起谈笑风生。可是不管他怎么祷告都没有用,他只能怪自己还不够虔诚。离开寄宿学校后,他去德国留学一年。有一天他和两个朋友争论信仰问题,其中一个朋友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神,他信的就是那幅图像”。费利浦脱口而出:“那我什么都不信”。话一出口,他突然意识到他果真不再相信了。这个发现吓他一跳,他一生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冒犯神灵被打进地狱。原来他的所谓信仰只是儿时受的教育所致,宗教不过是外界强加给他的。丢弃这个信仰就象脱掉一件用不着的外衣一样容易;就像一个靠拐杖走路的人突然丢开拐杖而发现不靠任何帮助自己也可以行走。这个发现使他激动不已。一天,他爬上一座山丘。深秋时节,天高云淡。远处群山黛黛,近处莱茵河鳞波泛泛,脚下是一望无尽的,沐浴在金色阳光里的原野。费利浦站在那里,如痴如醉,好像整个世界都展现在他的眼前,等待着他去拥抱。他终于摆脱了天天伴着他的恐惧,他不必再害怕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他可以无忧无虑地走自己的路,自由自在地呼吸。他终于成了自己的主人。出于习惯,他感谢上帝,他不再信他了。


  一旦没了束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一个尝试即是趟一趟爱河。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卷进激流,差一点儿被携走。他曾疯狂地爱上一个姿色平平,性情刁钻的酒巴女招待。这个女招待对费利浦的痴情毫无所动,不止一次地伤害他。有一次竟然拿着费利浦的钱和他的一个好友私奔。费利浦忍气吞声,每次都把她找回来,希望她能回心转意。终于有一天,她歇斯底里发作,把他们同住的公寓砸个稀烂后,一去不复返。在毛姆事无巨细悉的笔下费利浦这段病态的感情纠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他丢弃宗教信仰就象皈依宗教的信徒得到神的启示一样,是刹那间的顿悟,走出这个难以自拔的情爱沼泽却是百经周折。当他最后站在一堆被砸得稀烂的家什物件前面,看着他仅有的几件心爱的艺术品,包括那块诗人送给他的包含着人生哲理的波斯地毯,被刀割得七零八落,他醒悟了,自责自己在这没有回报的感情上白白浪费掉太多青春年华。他对这个女招待再没有什么眷恋,有的只是厌倦,此时他就像甩掉了一个负重多年的包袱,又自由了。


  费利浦不仅难以找到感情归宿,同时在人生坐标上也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留学德国期间接触到的文学,戏剧及哲学思想为他打开了通向崭新世界的一扇大门,使他青春涌动,跃跃欲试。他先是去伦敦学会计,很快就发现办公室工作琐碎乏味,不合他的天性。他一味自以为颇有艺术天赋,便跑去巴黎学绘画。经常出没于画廊和美术馆使他眼界大开;浑迹于小酒馆和音乐厅给他提供了结识许多艺术家的机会。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及巴黎浓郁的艺术气氛起初令他陶醉。然而渐渐地,残酷的现实使他怀疑起自己:如果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画家,岂不是在巴黎虚度年华。他亲眼目睹许多天赋不足又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在那里浪费生命。同画室的一个女生,原本天份不佳,却自以为是,固执保守。终因穷困潦倒,绝望自杀了。这事对费利浦震动很大。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问授课教授自己是否值得继续学习下去。教授中肯的回答使他放弃画家这一行当。认识到自己天赋不足并没有使费利浦难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心想事成。几年的波折让他更加了解自己,他变得更实际了。


  他回到伦敦后便报考医学院。医学院里课程繁重,再加上这段时间他与女招待的感情纠葛和投资失败等种种原因,弄得他筋疲力尽,几乎半途而废。在此期间他的伯父母和诗人朋友因病相继去世,使他第一次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对他震动最大的是当听到他过去的一个同龄好友应徵参军,未到前线就病死的消息。曾几何时,他们在一起海阔天空,憧憬着美好的的未来。他渊博的知识曾使费利浦折服。尽管费利浦后来发现他只不过是夸夸其谈,一事无成。现在他死了。死得跟他活着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原来人生并无意义,死亦轻如鸿毛。费利浦不免自审一生。他曾心比天高,但是生理缺陷防碍他大展宏图。许多没他天赋高的人成功了,而许多强他几倍的人却失败了。原来成败纯属偶然,就像下雨一样,雨点落在人身上不分贵贱高低。费利浦真正大彻大悟了。人生犹如波斯毯的谜底也找到了。每个人的一生就像能工巧匠手下编织出的精美图案,纹路各有不同。织工们尽情地发挥,在无休止的编织中得到一种快慰。人活着也是为追求类似的快慰,不断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轨迹。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多灾多难;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多姿多彩。虽然人们的归宿各有不同,每个人都会在选择中得到快感,就好像自得其乐的织工们选用不同的丝线编织出图案各异的地毯。费利浦一直认为自己非常不幸,为寻找幸福吃尽苦头,然而幸福似乎经常躲着他,他得到的总是痛苦。现在他明白了,幸福与痛苦和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东西一样,是构成这个图案的一部份。既使再多一份痛苦,也不会防碍他走完这段人生旅途,圆满地织好这块属于他自己的最美丽的地毯。想到这里,他无比幸福。


  生理上的缺陷,爱情中的挫折,宗教上的束缚,事业中的成败,这一道道曾经使他痛苦不堪而又难以解脱的禁锢,一个接一个地在他面前土崩瓦解了。摆脱了自怜与伤感,费利浦终于可以泰然地直面人生。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拿到医学院毕业文凭,去英国南部的一个小渔村行医,为贫民百姓看病。与他同行的是一个普普通通,健康快活的女孩子,他的来自一个普通人家的未婚妻。


  翻过《人类枷锁》的最后一页,我也感到无比轻松。夙愿已偿,留下来是一丝淡淡的惆怅。为了悟出“人生如毯”这一简单的道理,费利浦几乎付出了半生的经历。虽然作者的一生和小说并不完全一样,但是书中的许多情节都折射出作者成长的艰苦历程。毛姆在这里讲述的是一个完全属于个人的故事。他无心展示恢弘的历史画卷,也不求现代派的标新立异。小说篇幅虽长,却通篇警句名言俯拾皆是,字里行间闪烁着睿智的火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7 23: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