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RANKSTON 于 2014-6-28 07:14 编辑
徐达内
陈光标再一次红了。不过他此番漂洋过海渲染的红色慈善,不是中国钞票的红,而是记忆深处的红。 与以往一样,陈氏光标所到之处,钞票和眼球随之滚滚。勤奋的信息分享者们,配合着微博上陈光标一贴再贴的报名表,把外媒的报道一点一滴搬运回国——陈光标这次在纽约时报登广告,不再是宣告岛屿主权,而是重回慈善老本行:邀请千名流浪汉共进午餐,并每人发放300美元现金。
经过十多天的报名宣传,节目预告已广而告之,围观者也都已经落座,万事俱备,只等美国慈善午宴开餐,国内舆论盛宴就可同步。
前日深夜,@成都石龙送上第一道开胃菜,他转发来自美国朋友的朋友圈照片,询问各位意见:“我一个美国的朋友,做为媒体实习记者,参与了陈光标在美国的所谓慈善行为。陈光标准备了大量的中共在井冈山以及文革时期的服装,让那些接受现金的穷人穿上照相,你们怎么看他的行为?”
照片中一位须发皆白的黑人兄弟,正朝拍摄者行解放军军礼。他身着墨绿色军装,头戴印有五角星的军帽,腰间斜挎一军绿水壶,右臂上还别着一道红袖章,胸前佩戴一块硕大的心形牌,上书:“学习雷锋好榜样”,还是中英文对照的。
这喜气洋洋的气氛,均印证了陈光标此前的悉心准备:“将从南京带100套雷锋装、50套红军装到活动现场,请中国留学生穿上服装,参与现场发放红包的志愿服务。服装上有‘为人民服务’字样。开场时,将邀请参与人员用英文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而早已转变立场的意见领袖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了又一轮口诛笔伐。只不过褪去对昔日慈善家光环的惋惜,如今剩下的,满满是对一个目的不纯的政治投机者的警惕。@陈宗鹤先生的看法即是最好的例证:“几年前偶然的场合,我曾见过陈光标,可能他已不记得我,这没关系。第一次见到这人,他的外貌与表达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尤其当时在郭美美事件前,他一人担起颠覆红十字的慈善模式让我尤为佩服。那个时候我真以为他在做慈善。可逐渐地,他的慈善开始变味。直到今天,陈光标已被赤裸裸赋予了政治外衣。”
凤凰网昨日邀来钱江晚报评论员刘雪松,为这一番赴美慈善秀写下判词:“标哥此番撒的是钱,但施的不只是善,而是自己心目中的政治。他用恩赐的表达方式施舍别人,试图寻找的却是自己‘被恩赐’的结果……这种低成本的政治讨巧,满足了部分民族主义激情高涨的国人情绪,也试探着把控国际政治关系的上层脸色,依赖这种对国际强权奚落般的施舍,希冀得到权力层面的认可……那些在标哥奚落美国强权政治的布施中分享精神快感的人们,同样荒诞无比。真正的慈善,可以有功利性,但绝不会有攻击性。”
尽管@阿忆试图澄清,“怎么总把解放军认作红卫兵”:“红卫兵穿的类似军装,但没帽徽,没领章,有帽徽有领章的是六五式解放军军服。”但显然为时已晚,雷锋装与红军装的红色元素,早已足够惹怒对文革深恶痛绝者。对比文革期间毛泽东接受万人欢呼,与陈光标捐助现场前呼后拥的阵势,@夏骏对陈光标寄于嘲讽之同情:“光标近来在国际舞台的表演争议不小,细想起来,其实顺理成章。以陈的年龄,他的青少年世界观形成期,正是学雷锋、闹文革的高峰期,后来忙着挣钱,不大可能系统读书思考,脑海中的符号惯性就是红军、雷锋、文革。不同的是,人家用枪,他用钱,实现了君临天下的领袖感,骨子里是一个系统。”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在于,一场夸下海口的豪华午宴在不断缩水,人数从广告宣称的上千人蜕减至两百余人,而承诺分发的300美元现金也似乎成了泡影:“当地时间25日中午,以高调慈善备受争议的中国企业家陈光标在美国纽约接待250名贫民和无家可归者用餐。‘这本是个好主意,但当流浪汉们得知他们无法领到陈光标许诺的每人300美元现金后,他们愤怒了’,法新社25日发自现场的报道称,有人斥责陈光标为‘骗子’”。对此,处变不惊的标哥自有一套说法:“26日,身在美国的陈光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解释说,他本人是计划现场发放现金的,但组织该活动的纽约市援助会方面认为,流浪汉可能会误用这些钱款,因此他将许诺的钱款如数捐给了援助会,‘我有协议和收据为证,我不会在美国丢中国人的脸。’”
标哥自认为没有给国家丢脸,但舆论显然并不买账。@司令本深谙美国价值观念,要嘲笑这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陈光标在纽约给乞丐发钱,想让中国人看美国人的笑话,却让中国人看到了陈光标的笑话。这个所谓的慈善活动无疑就是一个闹剧,它既不符合慈善救助的基本方式,也不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当然也不会符合大多数中国人对慈善的理解。陈光标向全世界传导的,不过是一个中国暴发户混乱的价值观和不择手段地作秀。”标哥街头施舍遭拒的图片,似乎也在印证美国穷人的富贵不淫。
熟读经典温文尔雅的@严锋更是怒不可遏:“如果说有谁在妖魔化中国,或者配合妖魔化中国,而且是以高调、粗鄙、快捷、有效而传播力强的方式,那就是陈光标这样的人……他显然是在用强力输出中国文化中外国人最害怕的那一部分东西,打造外国人最害怕的那种中国人形象。简言之,他就是中国黑。”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西西福厮抓住报道误差,极力为陈光标辩解:“媒说只有几十人拿到钱骂娘,实际是陈捐了九万美元,但是通过纽约援助中心,当时不给钱。这种事美国人可不会帮中国人作秀。”一向与自由派知识分子意见相左的@司马平邦,也不忘再次暗讽公知群体的党同伐异:“陈逆向消费美国与公知反体制如出一辙,只是目标更大;他自由施舍自己的财产,刷新了慈善概念,使美国人民真正体会到来自中国的友好,全世界都很高兴,惟一伤心的是中国公知。”
如此热闹景象,环球时报又岂会错过。由单仁平星夜出征,为“特立独行的慈善家”陈光标寻求到位列复杂中国的独有光谱,“陈光标是中国多元时代的特殊符号”:“陈光标在美国做慈善这件事同时加大了舆论对他的关注和争议。有意思的是,中国舆论对他的批评和嘲笑比美国舆论还要厉害……也许一些人认为陈光标去美国如此搞慈善‘丢了中国的脸’,包括他此前宣称要‘收购《纽约时报》’,都有国内舆论指责他‘胡来’。然而陈光标已是中国多元文化和社会自由的一个特殊符号,中国社会容纳了他的事业成功,他在美国引起的‘反感’也远没一些人想的那样严重。”
而外媒关于慈善午宴的报道,也如同陈光标当街施舍的遭遇一般,都非一言蔽之可简单概括。有褒也有贬,但如果需要反驳环球时报,那么美国媒体的报道标题--《Buckoff,Bozo!》自是绝佳的选择。
不知新华网看到这一标题会作何感想,因为一周之前这一官方喉舌曾不吝赞美,“陈光标《纽约时报》整版广告彰显民族自信”:“这次广告,是陈光标继前年宣示钓鱼岛主权、去年奉劝安倍不要‘拜鬼’之后,第三次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利用媒体搞宣传不足为奇,但能够借助美国最有影响的媒体传达中国人的声音,加速中国主流价值观与国际主流社会的融入,陈光标可谓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人。”
如此溢美之词,后继者乏人。新京报宁愿就事论事,心平气和探讨一下“陈光标舆论运作的诀窍”:“陈光标喜欢热闹,而且他的事真的很热闹。具体分析下来,其‘战法’,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一,坚持‘主旋律’。由于立场不错,或者说出发点不错,他闹出多大动静,都不太会惹太大麻烦……第二,紧跟时事热点……第三,出格但不出界。陈光标迄今为止的所作所为,表面上还看不出伤害了什么人,这是我基本肯定他的一点……第四,戏剧性,有争议……第五,讲故事,有画面……总之,主流的立场,不主流的方式,这是陈光标的制胜法宝。他的聪明在于,他总是能在主旋律的前提下,找到非主流的表达方式。”
陈光标所做作为,果真都是主旋律,从不曾出格吗?作者邹振东估计还有一事不能在新京报上直言。去年标哥赴美之际,在纽约时候刊登广告还只是行程目的之一,与其同往美国的还有面部毁容的三位女子,而依据出口转内销的报道流传,这三人正是2001年在天安门自焚的法轮功学员。陈光标希望为他们整容并控诉法轮功的罪恶。根据新浪专栏援引亲历者@高娓娓所拍照片,其中一位女子曾在25日的慈善午宴上出现。
这打破了陈光标之前的紧跟中共风向的形象,外界对他此举的意图猜测也一直莫衷一是。与此并列,还有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陈光标究竟有多少钱,他的钱又是从何而来?嗅觉灵敏的南都网,一周之前即有汇总报道,“陈光标发家成谜:几乎无人知道其发迹史”:“2010年,正逢‘标哥’声誉和影响如日中天之际,东方早报记者曾贴身辗转南京、上海两地,跟踪采访陈光标多日,并一度巧遇陈光标早年创业伙伴和最亲近的身边人,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位富豪的发迹史。”
所以诸如@网眼八分斋式的疑问,也只能继续在互联网上回荡:“陈光标在用慈善掩盖什么?他是如何发家?又是如何捐款?钱是谁的?他资产有无号称的那么多?实际情况与作秀倒挂?是否涉足黑社会?高调的结果会不会被搞掉?作秀还是作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