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602|回复: 0

中国古代小资之代表

[复制链接]

0

主题

6146

回帖

9062

积分

论坛元老

热心会员

积分
9062
发表于 2005-5-7 15: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y 夏烈、郭梅,《中国书报刊博览》

  李渔被人称为中国古代的小资代表。“他说,稻米煮饭的香气,真让人欢喜;木槿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了,生命如此短暂,也真够凄凉的了;相传一女子怀恋心中人,泪水洒落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一生钟爱的人,可以当药。”

  他的著作里充满了对人生的细微观察。他被称为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文人。他原籍浙江兰溪,生于今江苏如皋,能为小说,尤精谱曲,世称李十郎。字笠鸿,号湖上笠翁。曾在南京组织以姬妾为主要演员的家庭剧团,北抵燕秦,南行浙闽,在达官贵府演出自编自导的戏曲,与戏曲家吴伟业、尤侗结交。

  大运河主编的“重读李渔丛书”做到了《闲情偶寄》的第四、第五种,去年尽散着靡靡之音的“声容部”而今进化到了及时行乐的“颐养部”,如此想来,一部《闲情偶寄》还大可花样翻新,比如“饮馔部”、“居室部”、“演习部”等等。做如是想后,顿时觉得这也是一桩需要毅力的壮举,一次来自民间文化工作室的关于前辈畅销书作家的精耕细作(“重读”),恐怕还要持续好些年头,这颇有些如今连学院里都逐渐丧失的“坐穿冷板凳”的精神。

  李渔是明清之交一个极聪明的文人,少时即以神童之名闻达乡里,传统文人的细腻、放达、懂得玩乐和江湖身份的狡黠、实际、世俗精神水乳交融地凑合在他的身心及文章之中。如今重读《闲情偶寄》,我时常想,其实我们的血液里都有一个李渔存活着,李渔对于生活细节的领悟,对于性情本根的贴近,对于实际生存法则的张弛,都能令我们读后不禁莞尔。但也许因为我们不用像他那样搞个家庭夜总会式的班底四出奔走谋稻粱,自然也没有他那样对行乐之道的熟悉和琢磨的工夫,所以有时候看着他的文字,内心感觉别扭,一种对明清时期整个中国文化过于烂熟,以及中国文人集体堕落的史识会伴随李渔的文字浮现上来,像干净水面上涌出了一层肥美的油花。

  不过,大运河的“重读李渔”对这层油花每每有点解构的意思。这次的《吉时行乐》和《飘飘欲仙》请了写得一手好散文的诗人柯平先生来做李渔三百年后的对家。调侃和诙谐的笔调成全了柯平看待李渔的态度,像他对李渔“是一位什么什么样的人”的定位中,说李渔是一位“写了大量主旋律的剧本,又写了色情小说《肉蒲团》的人”,是一位“口头宣传传统养生之道,到了床上却一点也不肯落后的人”,是一位“深谙性贿赂在政治生活中的妙用,同时运作得天衣无缝的人”等等,在解构的笔触中活画出了真实的李渔。

  不过,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谁都有李渔的一面,李渔是我们性情本根和游戏欲望的典型代表,柯老师慢慢地进入了对家李老师的娓娓之谈,文字上越来越划不清界线了,到后来不免是一场“吉时行乐”和“飘飘欲仙”的二人探戈。

  在书中,柯平对李渔一口一个李老师,出古入今,纵横捭阖,视野宽阔看法通透,口气又着实诙谐得紧,颇有可读性。比如:“在贫困的生活中坚持情操和乐观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对此李渔曾想出过一个办法,就是把自己以往生活中丢人的或不如意的事情,以座右铭的形式贴在家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时常忆苦思甜。李老师说,这是他一生的不传之秘。至于效果如何,李老师没说,我们也就不好随便乱说了。”

  又如谈到李渔自己发明的度夏用具“凉杌”,柯平是这样说的:“杌大概就是方凳吧?具体的制法是先请木匠做个结实的方柜,镶嵌油灰漆好,上面空着。然后把井水灌进去,再盖上一片景德镇产的薄瓦做凳面,‘其冷如冰,热复换水’。又简单又实用,也亏了他的天才脑子才想得出来。可惜那时刚刚坐稳江山的满洲人正致力于抓政治思想工作,还没来得及考虑跟世界接轨,不然花上几两银子申请个专利,光技术转让费就够他吃上一辈子了。”

  同时,制作精美包括细部设计的精到,仍然是大运河这套书的特色。你尽可以对他配什么图和为什么要配这些图提出不同意见,但无法否认他们在图文设计上可谓用心良苦。关心这些年国内图书装帧的人自然明白,如今的图书之美是逾越任何过往的,甚至凌驾到了文字内容之上。在这个趋势中,平面设计般的一页页的制作压倒了原先书版简单格式的套用,使我们在相差无几的价钱中领受了背后设计者几倍的辛苦劳作———在这点上,买一套也算物有所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8 01: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