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学联今日起发起大专生罢课,试图以激进手段胁迫政府在政改问题上退让。有学生领袖昨日(21日)就此提出“罢课十问”,促请学生在行动之前理性思考,真正了解“罢课到底为什么”,并强调学生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作的选择,将来都要承担后果;又衷心提醒有可能“行差踏错”的参加者,不要做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学联及学民思潮近日鼓动大专院校及中学学生罢课,对此,香港学生发展委员会主席谢晓虹昨日(21日)举行记者会,提出“十问罢课为什么?”她呼吁广大莘莘学子在罢课行动前夕的最后一刻,思考清楚罢课的全部前因后果,再审慎决定是否应该参加。
她坦言:“青年人的特质是,你越叫我不要做,我就越要做,偏要做,用劝喻的方式叫学生们不要参加罢课是无用的,因此我为此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对于反对派煽动中学生参与罢课的行为,谢晓虹说,中学生正是接受基础教育、学习如何明辨是非的时候,尚未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很容易受反对派罢课理论的煽动和影响。
谢晓虹担心在罢课这“第一波抗争”之后,中学生或许还会参与其他抗争行动,甚至违纪违法,引人担忧。
将来要承担后果
谢晓虹现就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硕士二年级,作为一名学生领袖,她认为,身处这个年代,学生有激情关心社会绝非坏事,但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自己所作的任何选择,将来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要了解及接受自己需要付出的代价。
谢晓虹并不讳言学联提出罢课是“年轻一代对港人的呼唤,希望推动社会反思”,但对于罢课可以逼使中央改变政改决定,并对推进政改讨论产生实质性作用的说法表示强烈质疑,“除了罢课难道真的没有其他表达意见的方式?罢课手段是否真的能做到凝聚群众力量?”
她希望以关心角度出发,提醒学界要先想清楚罢课的目标及可行性,例如学联提出罢课的诉求,包括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向港人道歉,并撤回就本港政改的决议,又要求主事政改的问责官员“引咎辞职”等,她质疑“口号喊得再响亮,再漂亮动听,也总有一天要落地回归现实”。
至于学联提出的罢课四大诉求,谢晓虹亦无法认同,“罢课的目标喊得再响亮,也要有一天落地回归现实,若真的以‘公民提名’、废除功能组别,甚至要求人大常委会道歉以及特区官员引咎辞职为目标,并以此决定行动是否成功,那么相信这个所谓的抗争运动一年、五年、十年都难以成功”。她又提到,若如学联所说,罢课只是第一波,那么这场所谓的“抗争运动”到底要持续多久,谁又要为罢课的种种负面影响“埋单”?
谢晓虹又希望学生反思,选择此时罢课的决定是否明智。她说,政府第二轮政改咨询仍未开始,相关方案还没出台,现在就以罢课行动与特区政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摊牌”,动辄以罢课的手段向政府施压,用“走出马路”的激烈方式去否定一切,如此一来将“学不成学,校不成校”,“那么以后对于政府的任何动作,学生是否都要以罢课去表达不满?”多年来港人一人一票的普选梦想眼看触手可及,亦可能就此破碎,最终导致香港的民主进程停滞不前。
批黄之锋鼓动中学生罢课手段过火
对于“学民思潮”核心成员黄之锋鼓动中学生罢课,她觉得手段过火,因中学生的政治意识始终不高,仍处于求学的基础阶段,她不希望见到学生被煽动,或单一方面被灌输某些观点。她指出中学生未必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时或会受朋辈压力,无深思熟虑下参与了罢课。她认为学联经常挂在口边的“罢课不罢学”,只是企图模糊甚至掩饰罢课的长远影响。
谢晓虹指出,罢课会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即将面对公开考试的中六学生,不上课可能会拖慢他们的学习进度。她重申尊重选择罢课的学生,但表明自己反对罢课。她建议学界可于校园举办论坛,跟学生客观而理性地讨论政改问题,亦可发起一人一信,去信政府表达意见。
行差踏错前想清楚
目前,煽动罢课的风潮已蔓延全港校园,是否参与罢课甚至上升到“非黑即白”的政治问题。谢晓虹强调,温和、沉默的大多数学生并不支持罢课,惟迫于巨大的舆论和朋辈压力,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不出声就会“被表态”,现在罢课等同于“抗命”,而上课就被认为是“认命”,这对不愿罢课的同学十分不公。她表示,罢课虽不是违法活动,但若行动升级,演变成公民抗命行动或动乱,后果不堪设想,希望学生在行差踏错前“真的想清楚”,不要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中五学生苏同学在记者会上表示,罢课已成为校园中的热门议题,但中学生对政治问题的理解有限,很多问题无法作出回答,因此不希望就罢课被迫表态,“校园可以讲政治,但不要将政治带入校园”。他坦言自己的立场都有改变过,因为作为中学生对政治的认识不深,“我都面对过某些媒体迫我去表明立场。”他又指,学校是学生接受知识,明辨是非的地方,应该尊重和包容各方不同意见,不能因某种言论就为对方贴上标签。
另一名中五的学生亦表示,会时常收到一些人的鼓动,逼自己表明立场。他认为,民主需要从尊重做起,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但要相互留下理性讨论的空间。
此外,香港公开大学二年级学生李佳斌在接受本报访问时亦对发起罢课的团体提出四大质疑。首先,声称代表学生的学联,以及最近成立的政改关注组,究竟是代表民意还是骑劫民意?学联要求香港选举制度一步到位,是否合乎香港现时政制的发展情况?香港是否有需要全民去参与政治,放下工作和学业去上街?现时大家都将香港前途与普选挂钩:无普选,香港前途尽毁,有普选,香港前途光明,这样的挂钩又是否公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