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730|回复: 0

流傳幾千年 古代帝王家訓蘊含王者智慧

[复制链接]

84

主题

732

回帖

2918

积分

金牌会员

热心会员

积分
2918
发表于 2014-11-6 0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

1.jpg

當今世上,禍患不斷、孝義淪落,主要因素之一即是忽略庭訓家教。而中國自古講究門風,注重家教,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品質教育。歷史上有許多傳世的家訓影響後代深遠,以其人生的經驗,諄諄教誨子孫,承傳中華傳統文化。

帝王家訓是中國歷代皇族啟蒙時期的必修課,凝聚著中華民族的人生智慧。中國曆朝歷代新建立時,開國之君十分重視吸取前朝滅亡教訓,以家訓教導子孫勵精圖治,不要重蹈覆轍。有些帝王親自撰寫家訓,如李世民的《帝范》,康熙的《庭訓格言》、《聖諭十六條》,雍正的《聖諭廣訓》等。

周公首開中國仕宦家訓之先河

流傳幾千年 古代帝王家訓蘊含王者智慧
周公在身體力行、勤勉從政的同時,諄諄教誨侄子成王、兒子伯禽必須養成勤政愛民、謙恭自律、禮待賢才的作風。

姬旦,史稱周公,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師。他幫助武王伐紂滅商,是西周開國重臣。周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


2.jpg

周公在身體力行、勤勉從政的同時,諄諄教誨侄子成王、兒子伯禽必須養成勤政愛民、謙恭自律、禮待賢才的作風。周公教誡子侄有《戒子伯禽》和《戒侄成王》二部家訓傳世,這兩部家訓合稱為《姬旦家訓》。

周成王曾與小弟一起站在樹下,他拿了一片桐葉給小弟說:「我封你。 」周公聽見了,便拜見成王說:「大王封弟,甚善。」成王說:「我不過是與他開個玩笑而已。」

周公嚴肅地說:「人主無過舉,不當有戲言,言之必行之。 」意思是,君王的言行舉止不應有過失,不應有開玩笑的話,說過的話一定要做到。於是,成王封小弟為應侯。這件事使成王沒齒難忘,直到老死都「不敢有戲言, 言必行之」。這就是著名的典故「桐葉封弟」。

《尚書》中最有名的篇章《無逸》中的「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是周公輔政時教導成王如何勤儉執政時說的。後來,這句話進而成為諸多帝王教育後代不要貪圖安逸奢華生活的名訓。

在《戒侄成王》里,周公一再告誡成王要修己敬德,防止驕奢淫逸、重蹈殷商失德亡國的覆轍。周公早就意識到國之隱憂不在當前而在後嗣。他對成王的教育,既包括治國安邦才能的培養,也包括個人品格的塑造。成王終於成長為一代明君。

《姬旦家訓》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是中國第一本成文家訓,首開中國古代仕宦家訓之先河。把訓誡子侄提到「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曹操在其名篇《短歌行》里,讚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理政治國風範。





3.jpg
任賢納諫 自謙崇儉 唐太宗家訓《帝范》

在唐代家訓中,帝王家訓佔有特殊位置。唐太宗李世民的《誡吳王恪書》、《戒皇屬》、《帝范》是代表作。(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在唐代家訓中,帝王家訓佔有特殊位置。唐太宗李世民的《誡吳王恪書》、《戒皇屬》、《帝范》是代表作。

在《戒皇屬》中,唐太宗告誡皇屬們說:「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絕游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汝等生於富貴,長自深宮。夫帝子親王,先須克己。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至於聽斷之間,勿先恣其喜怒。朕每親臨庶政,豈敢憚於焦勞。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長,乃可永久富貴,以保貞吉,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可不察也。」

唐太宗在此篇中,以自己勤勉政事為例,告誡皇屬克制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頓飯,都不要忘記蠶婦農夫的辛勤。要謙虛、善於聽取不同意見,把敢於向你提意見的人當作老師,把逢迎你的人視為賊子。

在《帝范》中,內容涉及君體、納諫、求賢、賞罰等諸多方面,在古代家訓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在納諫方面,李世民教育兒子李治:自古以來,賢明的君主都很重視納諫,給臣下以進諫機會。不管進諫者是誰,辯才、文章如何,只要言論有益即可。而昏君則不然,不準別人開口,總想掩飾自己的過錯,最後導致「身亡滅國」。


在崇儉方面,李世民崇尚節儉、力戒奢侈。他認為:耳目口鼻身的情慾收斂,則美德充盈;千種嗜欲內攻,則外有凶事。驕奢由人的意志決定,不節制必使志氣消沉;情慾生於自身,不遏制就會喪身。桀紂放縱自己,終釀成大禍,堯舜約束自己,而福澤綿延。在《帝范》中,李世民以歷史為借鑒,特別提出要崇尚儉約。



4.jpg


康熙《庭訓格言》 事無鉅細 諄諄教導

康熙大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代聖君。在理政治國的同時,康熙大帝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康熙大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代聖君。在理政治國的同時,康熙大帝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康熙曾對百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當時,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康熙教子的種種做法,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報告說: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

《庭訓格言》是康熙皇帝撰,其子雍正皇帝筆述,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人、敬老、盡孝、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細微瑣事。因為他是給他的兒子們講的,所以很具體、生動而真實,沒有虛飾。

康熙身後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所有這些,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遺澤和他的《庭訓格言》這本珍藏的皇家遺囑讀本的影響。在此,整理兩例以饗讀者.

庭訓道:「仁者」把萬物看作一體, 惻隱同情之心,隨處可流露出來。所以考察他的器量,他把百姓當作手足,把萬物視為同類,仁愛之心遍及天下萬物。說到他的內心,他的內心慈祥和樂,這種慈祥和樂,永保常在。凡是有利於他人的事情,「仁者」就去做;凡是不利於他人的事情,「仁者」就不做。

庭訓道:古代的聖人,他們說的話就是「經」,他們所行之事就是「史」。所以,只要打開經史書卷,就會有益於修身。你們平日所誦讀的以及教導子弟的,只應該以經史為主。至於吟詩作賦,雖說是文人的事情,但你們在熟讀經史的過程中,自然也能慢慢學會。孩童接受教育期間,斷乎不能讓他們讀淺薄的「小說」。

帝王家訓 齊家治國

流傳至今的家訓都屬於名人家訓,為歷代優秀之作。其核心是圍繞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對皇家後人而言,只有明白了修身做人的道理,才可以大治天下。

劉備從做好帝王的細節入手,給皇室子孫留下了諄諄教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唯賢唯德,能服於人。」勸勉兒子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

曹操雖未稱帝,但其家訓中呈現出的帝王風範,他對兒子要求嚴格,重視實踐鍛練,教子任賢用法。著有《諸兒令》、《內戒令》、《遺令》。

雍正皇帝繼位後,特將康熙大帝所制定的有關齊家治國的《聖諭十六條》加以演繹、注釋、整理和歸納,並詳盡闡發其要義,編輯成洋洋萬言的《聖諭廣訓》。

雍正皇帝不僅自己恪守《聖諭廣訓》的精神,身體力行,要求皇族子弟率先執行,同時在上下官員、士庶黎民中廣為宣傳,實現「風俗醇厚,家室和平」。

自周至清,光是帝王之家的家訓就有十餘種。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踏下堅實腳印的帝王都用家訓為後人留下了極為珍貴的教育思想,正是這些閃耀着智慧光輝的家訓,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會棟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7 07: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