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91|回复: 0

郎咸平:中国成被制造商抛弃的“世界工厂”

[复制链接]

6683

主题

786

回帖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74194
发表于 2014-11-10 16: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咸平:中国成被制造商抛弃的“世界工厂”

【阿波罗新闻网 4394-11-08 讯】

作者:郎咸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很多人会说是人工成本,对不对?但我要告诉各位,我们现在的人工成本已经快要和美国持平了。而另一件更不幸的事是,中国在能源、地租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彻底消失了。
什么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很多人会说是人工成本,对不对?但我要告诉各位,我们现在的人工成本已经快要和美国持平了。而另一件更不幸的事是,中国在能源、地租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彻底消失了。先看看用电成本,中国工业用电一度1元左右,美国是我们的一半,5毛钱;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7倍;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5~2倍。土地成本,中国全国平均工业用地102美元/平方米左右,美国中西部只有13~20美元/平方米而已。我以旧金山为例,它的工业用地成本只要46美元/平方米。各位晓得上海和深圳的工业用地成本是多少吗?上海大约180美元/平方米,深圳大约210美元/平方米。平均而言,我们的工业用地成本比美国多了5倍。如果我们在人工成本上的优势还只是被美国拉近了的话,你会发现其他成本优势已经被美国远远甩在后面,而且综合成本还很有可能高出美国。
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外包商,它对在中国建厂的各方面成本的分析和判断我认为是非常有权威性的。2012年年底,富士康放出消息,说要在美国建工厂。它做这个判断除了因为中国大陆的经营成本优势被美国追上,我认为一些与政策有关的税费、融资成本等问题,也在扼杀中国的营商环境,削弱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涉及面比较大的话题,就是中国的营商环境,它指本土和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时遇到的企业开设、经营、履约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规,以及要遵循这些法律法规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世界银行在过去十几年里,每年从10个方面对全球189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主要是看各个国家对企业的监管环境。2013年10月的时候,它发布了《2014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2014),各位猜中国在189个国家里排名第几?答案是第96位。
我们的排名怎么会这么低?我认为原因主要出在政府管得太多上了,完全没有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我给各位举个例子,你如果打算在中国建立一家工厂,撇开用工成本的问题,你首先要考虑申请执照需要多少行政审批流程,也就是要有多少个政府部门的批准你才能合法建厂。2013年,我们的一位企业家在广州市两会上抛出过一张项目审批需要经历的“万里长征图”——“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要跑20个委办局、53个处室,盖108个章,需799个审批工作日。”这个事情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我们的政府知道后快速做出了反应,在很多领域开展了行政审批简化的改革。
我非常支持政府的这项改革,它优化了我们的营商环境,但必须指出的是,光把一些行政机构的某项审批权限收回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其他改革让我们的政府部门真正起到为企业解决问题的作用,而不是为企业制造问题。截至2011年12月,除宪法外,我们有效的现行法律有239件,行政法规714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8921件。各级政府根据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可以随意地订立各种收费,以及处罚标准。也就是说,一个政府部门今天被取消了某项审批权,明天它很可能按照被赋予的行政权力,又为自己制定出其他的行政审批权力,然后继续产生腐败和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个其实也叫政府的不守法成本,它还包括预缴税等问题。比如某地今年税收不足的话,地方政府可以要求你参照今年的纳税情况,把明年的税先缴了,这肯定是不守法的。
再看中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我们的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还是央行说了算,目前还维持着全球较高的利率水平;而且我们的商业银行基本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它们在选择借贷对象时,往往很难完全按照市场原则——把钱贷给更有偿付能力的企业,而是很容易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把钱贷给国企、地方性大企业等有地方政府扶持的企业。因此,我们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它们的融资成本都高达20%~50%。各位晓得美国的这个数据是多少吗?只有10%。另外,中国大型企业的融资成本是6.5%,美国是2%左右。所以从融资成本上来看,无论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美国都比我们低的多得多。
中国曾经用来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没有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甚至比美国还高。此外,一直被诟病的中国法制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些在中国建立工厂的外企,甚至我们自己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建立的,我请问各位,它们在经过一番比对、考量之后,还有什么理由非要留在我们这里继续经营呢?
(本文节选自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2014年11月推出的最新力作《中国制造的危机与出路》)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2-26 2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