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有此理!
遒 真
【导语】:以谎言治国,是共产党的最大特色。中国伟大的抗日卫国战争,从开始(1931.9.18)算起已经83年,从结束算起也已经近70年,真相早已大白于天下,可是,中国执政党至今仍在大肆宣扬“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根据何在?戏说抗战的《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小兵张嘎》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这座谎言大厦,于是乎,御用学者们苦思冥想推出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论、正确战略策略指导了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之说。真是这样吗?
实在可笑而可鄙。
【正文】
一、日本的侵华策略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中国地方军队在台湾与荷兰的海陆军发生激战,彼时,欧洲已经进入了近代社会,荷兰已成立共和国,正以海上马车夫的形象纵横大洋之上。1685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中国军队在雅克萨与沙俄军队发生战斗,彼时俄国的彼得大帝即位3年,正在酝酿一场伟大的改革,坚船利炮的形象已经展现。但东方大国——一头巨狮并未在意,昏昏然睡了过去。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巨狮仍然没有惊醒。
与之相对,大中华长时期的学生——岛国日本,1863年8月在日本萨摩藩(日本幕府统治下的一个地方诸侯,在今九州岛鹿儿岛县)与英国爆发了萨英战争,并意外地获得大捷(同时日方遭受巨大损失),可是,萨摩藩首领大名岛津久光却主动派出使节去江户向英国公使谢罪求和(拿出了25000英镑的赔偿款)。为什么?因为这一仗使大名岛津久光睁开了眼睛看世界,认识到了日本与西方的巨大差距,从此岛津久光决定放弃“攘夷”观点,改行“开国”政策,向西方学习全面进行改革。是为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的序幕。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区区二三十年后,同样遭受过侵略的小小日本居然开始了侵略中国,居然打败了昔日的老师,居然变成了世界一强!
从此,日本野心勃勃;从此,中国受尽了屈辱——侵略中国是日本进一步北上或是南进实现其称霸亚太的前提。
1931年“9.18”以后,日本军部关于侵华策略产生了激烈争论:一派主张蚕食(“与中国结成协调关系”),一派倾向鲸吞(以武力绝对控制)。但两派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征服中国:不打便罢,打则速战速决。——一个人少地小的岛国,这是对外扩张的必然选择。
三、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
(一)、中日经济实力对比
1、经济总量
工业总产值 :1937年日本60亿美元 ,是中国的4.4倍
2、军火工业:日本能大批量生产所有现代化重型武器,如1937年生产飞机800架(其后发展到年产数千架,1944年过万架); 中国只能生产轻武器 。
3、钢产量
1938年,日本年产钢647.2万吨,中国900吨,日本是中国的719倍。
《抗战八年来我国之钢铁工业》(1946年《资源委员会季刊》第6卷1、2期合刊工业92卷。《抗战后方冶金工业史料》第468页):
从民国27年-34年(1938—1945年[1945年只统计了1-9月]),国民政府后方各年度的钢产量分别为:27年,900吨;(民国27年即1938年,下面以此类推)28年,1944吨;29年,1500吨;30年,2911吨;31年,5793吨;32年,7707吨;33年,13361吨;34年,12048吨。共计:45264吨。
而同时日本以及列强们从1938—1945年9月的钢产量是多少呢?
参阅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7年多总计: 日本5022.4万吨,美国51323.9万吨,苏联12956万吨,德国18021.2万吨。
由上面的统计可见,日本7年多钢产总量是中国的1000多倍,而美国又是日本10倍以上(相当于中国的一万倍),连苏联也是日本2倍多,而德国又是日本的3倍多。
请注意,彼时中国,工业基地都在东半部,抗战时期几乎全被日本侵占。
4、财政收入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前,南京政府年财政收入仅17亿元法币(当时折合5亿美元),日本政府年财政收入却达50亿日元(当时折合15亿美元)。此外,1931年日本侵占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北地区,在那里建立伪满洲国,其每年十几亿日元的财政收入也归日本支配。因此在全国抗战之初,日本对华有四倍的财力优势。
请注意,越是穷国,人口财政——养活军政公务人员的费用所占比例越大,用以增强军力的经费越少。
总之,彼时日中两国经济实力对比,说有天壤之别,并非妄语。
(二)、军事实力的对比
1、军队装备
现代热武器战争,胜负在于武器装备而不是人。
有人说,“(国民党军队)的羸弱,是因为武器装备差吗? 一水的德军装备,充足的补给。 不仅数量有优势,装备质量也不差,同时还有比日军更众的机械化部队。”
是耶?非耶?
(1)、中国中央军德械师的装备比德国陆军差得多
应该说,彼时建立起一支30万人的德械师,是蒋介石数年积极备战的结果,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但其实力究竟如何?还需要客观看待。
《南京保卫战的中日两国军队作战实力》(新浪、腾讯等几十家网站):
国军的德械师轻武器的数量勉强能达到德国步兵师的标准。质量上却有显著的差距。而重机枪方面少了至少1/4。火炮方面差距大的惊人。德军步兵师合计有36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75毫米山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150毫米榴弹炮,合计75毫米以上大炮78门。而国军德械师里只有区区4门37毫米反坦克炮,12门75毫米山炮,根本没有105毫米榴弹炮以及150毫米榴弹炮。合计75毫米以上大炮12门,连德军步兵师的六分之一都不到。反坦克炮也只有4门,只有德国步兵师的九分之一。什么德式师装备先进,堪比德军步兵师,根本就是无知。
(2)、中国德械师与日军师团重武器的比较
现代战争,杀伤力大的不是轻武器而是重武器。阵地攻防战,使用轻武器的步兵都是在狂轰滥炸以后才出击的。
《南京保卫战的中日两国军队作战实力》(新浪、腾讯等几十家网站):
日军一个师团,光是野战重炮,野战炮,高射炮就有1000多门,其中150MM-105MM野炮重炮550门。另外拥有装甲车300多辆。
这就是说,中国装备最好的德械师,与日军一个师团相比,重武器有上10倍的差距。再看后勤补给,差距就更大了。如日军攻占南京一战供应150MM炮弹一项,就是10天内向部队交付了15万7千发150MM重炮弹;而中国国军的补给适得其反。如1937年12月12日孙元良第88师(德械师)之战斗详报:“……虽经全部我官兵奋勇苦斗,奈无粮弹……”——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中国国军指的是中央军,而中央军德械师的数量不足中国全部陆军的1/7;而且,这些中国陆军的精华在1937年 “8.13”淞沪大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大部覆没。
为什么德械师如此不经打?原因在于中日海空军存在更大的差距:
战争初期,舰艇数量,日本是中国的4.4倍;舰艇吨位,日本是中国的10多倍;飞机:日本2700多架 ,中国各式飞机加起来一共600架,但战斗机仅有305架——按战斗机说,日本是中国的9倍 。这只是数量之差,更不要说质量之差了。(何应钦[国民党军一级上将,蒋介石的副手]《开战之前敌我兵力比较》)
淞沪大会战,据守上海的中国陆军,全部在日舰的火力射程之内;特别是,日军掌握着制空权——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身处平地的陆军只能是俎上鱼肉——这就是现代战争的可怕之处。
抗日战争之时,更可怕的是,日军公然违反国际人道法肆无忌惮地使用毒气。中国军队没有装备防毒面具,而日军进攻,几乎无一不用毒气弹开路。这更是中国步兵难以防备的。
总之,日本在开战之初,陆、海、空军的装备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绝对优势。
2、官兵素质
(1)、军官
腾讯“短史记”第184期《蒋介石如何评价中日军官差距》:
蒋介石说,黄埔毕业的军官水平,比日军军官“至少要差十年” “我们做总司令的,只比得上人家一个团长”
几十年后,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说,“黄埔一期仅受训六个月,完成一个排长的教育……蒋公深感黄埔先期教育,不够担任高级将领,故以黄埔一期生为主的高级将领,对于战略、战术素养,尤其大军指挥能力,普遍不足。”
(2)、士兵
《杀死一个日本兵有多难》(腾讯历史“用坚实的史料说话”2013-02-01 第121期):
以湖南会战为例,中、日军队伤亡比超过3:1 。据日军统计,湖南会战中国方面死、伤、俘、病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抗战初期,日军装备完整,训练精良,常常以1个大队(营)战中国军队1个师(3团)或1个旅(2团)。日军第一军在山西有过战中国军队30个军的记录。
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一:中国士兵缺乏训练又营养不良,白刃战三士兵尚不能活捉一日兵
国军战斗力的薄弱,除装备不如日军,亦由于士兵缺乏营养和训练。1944年10月,美国魏德迈将军担任蒋介石的总参谋长后,发现士兵无力行军,不能有效作战,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学者黄仁宇在国军中时任排长。据他的亲身体验,士兵“不仅体格孱弱,而且状似白痴,不堪教练。师部的办法,即是抽调各营连可堪训练的士兵,组织突击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部队看管,也谈不上训练,只希望来日作战时在山上表现人多”。
造成士兵缺乏营养和训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国家贫穷缺乏现代运输能力,因而补给不良,后方军粮不能按期送达第一线,导致前线部队常常断粮。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指出,“国军各部队由于后勤、补给工作不良,遂增加士兵不少杂务。据估计,一般部队因领粮、领草、搬运、打柴、磨麦等,每星期竟难得三天的训练。一个连往往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力,经常在打杂。新兵入伍后半年,还不知如何瞄准,如何使用表尺与目测距离。国军士兵的射击技能远不如日军。大多数士兵打仗时只是胡乱扳放。……”后勤不力,军令部在检讨桂柳会战时检讨过原因:“政治不能适应军事要求,军队不能得民众协助。此次作战,各级政府多行迁移,一般民众率多避难,致军队运输方面发生诸多困难。”
国军战斗力差的原因二:国家贫穷与没有建立现代兵役制度,兵役办理不良
随着战事进行,国军士兵战斗力日益衰退,除了上述原因外,国家贫穷和兵役办理不良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杀死一个日本兵有多难》(腾讯历史“用坚实的史料说话”2013-02-01 第121期):
由于缺乏交通工具,被征召的新兵常常要步行数百里,才能到达指定的部队,新征壮丁因徒步远行、饥饿、疾病而死于路途者十之八九。
总起来说,中日两国两军实力相比强弱悬殊,差距是全方位的。
这样贫穷的国家,这样羸弱而且派系纷杂的军队,实在说,谁领导对抗强敌都很艰难——非常非常艰难。
四、蒋介石的抗日战略思想
蒋介石抗日战略的主导思想是什么?一言以蔽之:针对日本的“速战速决”,实行“持久战”。
毛左派大肆宣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鼓噪什么“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正确战略策略指导了全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歪曲历史的大忽悠。
被吹嘘的神乎其神的持久战理论,其实一点也不深奥神秘。
强敌入侵,对于中国主政者和中国人民来说,首要问题是“敢不敢打”: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敢不敢打——敢不敢奋起抗战?
当时,即使爱国者,不少人也都胆战心惊忧心如焚。如学界泰斗胡适先生发表《华北保存的重要》一文,主张“停战谋和”,指出以中国之国情“不足以对日言战”:“战则必大败,而和则未必大乱”;全球舆论界纷纷预言:中国抗战,必败无疑;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遭受侵略的弱国,除中国外五六十个国家全部投降。
可是蒋介石,面对强敌侵犯,坚决主张“打”。如1929年中东路纠纷,苏联进犯东北,蒋介石就支持张学良实行武力对抗。1931年“9.18”事变,蒋仍指示东北军反击。
不惧强敌敢于反抗,是难能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蒋介石实在是世界史上无人匹敌的伟大爱国英雄(不要比强国。二次大战,敢于抗敌的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都是强国领袖)。
有了这种精神,对于一个妄图鲸吞自己祖国的不可一世的强盗,怎么打?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弱国如何对抗强敌?自然而然,持久战是唯一的选择——只要不是弱智,都会做出如此选择。
1932年“1.28”事变,蒋介石在当日的日记中写道:“决心迁移政府,与之决战。”2月25日,蒋介石命何应钦从速准备第二期抗战计划,声称决心“与倭持久作战,非如此不足以杀其自大之野心”(《蒋公“总统”大事长编初稿》总440-441页)。2月27日,蒋介石决定军事计划大旨,其内容为“充实一切自卫力量,准备长期抵抗,以求最后之胜利”(同上书,总441页)。1934年7 月,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讲演,陈述了敌强我弱,“我事事不如人”的严重形势,说日本有“三天亡我中国”的可能;但他同时指出中国通过长期抗战,定能战胜日寇。他对中日双方的基本条件作了对比,指出我方在战术、精神、统帅这三个方面都具有胜敌的条件;同时强调“无论就历史之悠久,文化之高尚,民族之优秀,人口之众多,道德之完美,土地之广大,经济之丰富等来论,哪一项来比较,日本都绝对比不上我们。尤其是就国际的环境和外交的形势来讲,我们是公理正义之所归,日本乃疑忌怨恨之所集,只要我们能自强,天下都是我们的好友,不管日本武力如何强大,事实上它已处于孤立的地位”(《蒋总统集》,台湾国防研究院1961年版,第809页。)。1935年8月21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日本)1.对中国思不战而屈。2.对华只能威胁分化,制造土匪汉奸,使之扰乱,而不能真用武力,以征服中国。3.最后用兵进攻。4.中国抵抗。5.受国际干涉而引起世界大战。6.倭国内乱革命。7.倭寇失败当在十年以内。”
数年之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才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演讲,居然敢吹嘘“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正确战略策略指导了全中国的抗日战争”,真是狂妄无耻到了极点。
如何实施持久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没有提出任何独到的高超的见解。
与之相反,中华民国杰出的军事家蒋百里、李宗仁、陈诚、白崇禧等都在毛之前提出了卓有远见的抗日持久战军事方略。蒋百里最早判断中日必有一场全面战争,建议以日本为假想敌构建整个国防系统,并提出了系统的抗日战略理论。1937年他将以前(1932——1936)的演讲和论文结集为著名的《国防论》发表。在扉页上他写道:“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其中阐述的对日战略主要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时局扭转;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主动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他有句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讲和” (战后日本学者惊叹:整个中日战争就是依照蒋百里的《国防论》进行的。)。李宗仁1936年4月17日对记者发表关于中日问题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焦土抗战”:“目前中国所最迫切需要者,为整个民族救亡问题,为保卫中华民国领土主权之完整。必须发动整个民族解放战争,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中国之生死存亡,全系于中国本身之能否抗战。全在我国大多数军民之能否觉悟,与军政当局之能否领导,上下一致,本焦土抗战之精神,毅然决然为民族解放战争而牺牲奋斗之一点而已。”。1937年1月1日李宗仁在《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上发表《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一文,再一次强调:“要救国,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自信自勉,下一个最大的决心,这个决心就是持久战的决心,就是焦土抗战的决心。如何实行“焦土抗战”呢? 1、坚壁清野,打持久战:“日本利在速战,而中国则以持久战困之;日本利于主力战,而中国则以游击战扰之;日本利在攻占沿海重要城市,而我则利用内陆及坚壁清野之方法以苦之……则敌必疲于奔命,无法速结战局。战局一经延长,则日本内部及其在国际关系上之矛盾,将日益扩大,最后结果,必陷于空前惨败,而为拿破仑、威廉第二之绩”;2、实行全民战争:“这一次抗战是整个民族的战争,是全体国民性的战争。……加强民众组织,实行全体动员,使我四万万人都能站立起来,抵御日寇,只有这样一座新的长城,是敌人无论如何残暴、凶恶也不能攻破的。”。陈诚1936年9月30日上书蒋介石,提出“就中日问题论,前途终不免于一战”,“中日间之关系,今日实已至最严重之阶段”。他建议,中国急务,除健全最高统帅部外,“应即就国防之需要,将全国各省切实分区,兼程厘整,旦夕应变,即就地予以守土之责,实为无可再缓”。他要求立即“积极建设两湖,作为国防根据之中心。”函称:“为今之计,应认定西南为重心之所在,切实委任,严行督促,以期树立复兴民族坚固不拔之基础。”(《陈诚先生回忆录——北伐平乱》第355-356页)。白崇禧1938年初在武汉检讨二战区军事会议上正式提议,第二战区全体官兵不得因太原失守而退过黄河或其他战区,否则以军法从事。并建议对日抗战我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之敌,应多采用“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并令各部于山西境内以游击战与正规战并用,保障山西根据地。
另一方面, 1935年,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也提出了“用持久战抗敌”、应将四川省作为抗日的“最后防地”、加强长江一线的布防和加快中国国防工业建设等主张。
特别是,蒋介石本人也对持久战的运作,做了非常精辟的阐述。
1933年4月12日,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蒋公“总统”大事长编初稿》总552页) 。
五、蒋介石领导抗日战争持久战的精彩实践
蒋介石是一个很有主见(由亲苏到反苏反共),又虚心纳谏善于学习的人。1927年主政伊始,蒋介石便着手进行备战;从1928年底起依靠德国顾问团建设现代国防军和发展军火工业。
蒋介石领导的抗日作战,一是“打”——积极的“打”,二是拖——以一次次积极的“打”,拖住日军,延缓其凌厉的攻势,使其陷入战事胶着的泥沼之中,以待国际局势变化取得最后胜利。
以1937年“8.13”淞沪会战为例,可见蒋介石坚持持久抗战的思想和做法。
第一,不是纯粹的被动防御,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主动出击,扭转敌军的进攻方向。本来,日军是由北向南进攻,利用中国华北河南及江汉平原平坦开阔的地形与平汉、粤汉铁路长驱南下纵贯中国,以一蹴而就完成对大半中国的占领,迫使中国投降。为粉碎敌人的美梦,蒋介石采取先发制人之术,在上海挑起战端,并不断增兵,一个弱国的被侵略者,终于改变了强大敌军的用兵方向。
第二,不是消极抗战,而是积极发力,把自己的精兵强将全部推上前线,最大限度地消耗敌军的实力。
第三,不死战,不以一地一城的得失为念,而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为重。一旦形势变化出现险情就立即撤退。
所以,不久(武汉会战)就使战局由防御转为双方相持——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巨大变化。
以弱抗强,不断后退是必然的。但中国抗日战争的打打退退——不断的打不断的退,终于使一支弱旅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实在是高超的指挥艺术,令人惊叹的精彩战绩。
六、毛泽东与毛奴,无耻的吹嘘与诋毁
毛泽东,一方面欺世盗名吹嘘自己的《论持久战》,一方面鼓唇摇舌讥讽嘲笑抨击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战、望风而逃、一溃千里,丢失半壁河山”。毛泽东的追随者一直在鹦鹉学舌一再旧调重弹。
淞沪会战等23场大会战是消极抗战吗?哪一点消极抗战了?弱国对抗强敌,能不打打退退吗?强大的苏联红军何止一退千里!毛共红军何止一退万里!难道你没有丢失大半壁江山以至于走投无路吗?退,是弱国的实力使其然,是持久战的战略决策使其然,错在何处?凭什么把有计划的战略撤退说成是“一溃千里”?——一个与日寇暗通款曲的大汉奸,有何面目妖言惑众?——大汉奸的徒子徒孙,你们知道世间有羞耻二字吗?
综上所论,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论、正确战略策略指导了全中国的抗日战争”吗?——岂有此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