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长期缺乏安全感:托养儿的心理危机
新华网 (2004-03-12 08:25:47) 来源:新闻晚报
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父母热衷于个人事业、再学习,流行把孩子交给上一代、保姆或高知家庭托养。但是,最近有研究标明,由于童年的托养经历,造成不少成年人心理长期存在不安全感,甚至影响个人工作、生活。心理专家指出,较敏感、内向的孩子宜父母亲自抚养,而托养时要尽量挑选有爱心、稳定和睦的家庭。
找不到安全感恋爱失败
最近,记者从市心理咨询中心门诊部获悉,许多前来求询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是觉得自己不断受伤害,容易感到孤独、寂寞,时时感到惶惶不安,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有被托养的经历。赵先生就是这样一例。
今年32岁的赵先生,自幼父母在上海工作,他被送到乡下姑姑家,随许多表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然而,从上大学起,赵先生开始总觉得自己孤立无援,认为周围没有可以支撑他心理世界的人,并表现出一种强迫症倾向。睡觉前,他总要几次跳下床检验门锁有无上好;走夜路,他要东张西望,生怕遭遇小偷或强盗;谈恋爱了,他还是觉得对方不够完全付出,不能让他有依赖感,换了几个女友都失败了,他对恋爱也开始产生恐惧心理。
感性、问题小孩不宜托养
市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部主任张海音副教授指出,托养只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绝不能作为常规甚至推荐的育儿方式。
首先,孩子会感觉和父母在一起更安全。虽然保姆或爷爷奶奶可能照顾得比爸爸妈妈更好,但是父母对孩子是一种比较成人的方式,从孩子的情感需求说,这更能使他们获得满足感,是别人很难代替的。而且,童年时期的分离焦虑,会对小孩子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有些孩子天生属于难养的性格类型,尤其一些易感、过敏的孩子,他们天生需要很多爱,最好是父母带在身边,一些问题小孩,也是由父母带较适宜。只有那些性格比较温和、外向开朗、可塑性强的孩子,相对适合托养。
专家建议,不得不托养时,最好挑选相对稳定的家庭,越和睦的家庭,对孩子越有爱心,长辈对孩子越爱护,越能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在托养期间,父母和孩子要经常保持联系,主动沟通、关心。此外,当孩子越来越沉闷或异常调皮捣蛋时,父母需要引起注意和额外关心,因为这可能是他们表达对托养不满的信号。
托养儿要走出自我
那些童年期被托养的敏感型人,他们可能长期处于自我保护行为模式下,与人交往不敢深入,做事非要有十分把握才敢实施,影响了个人的成长与事业发展。不少人还把这种感觉带入恋爱、婚姻中,对感情患得患失,要求对方提供绝对的安全感,并可能导致婚恋的失败。
专家指出,这种敏感型的托养人群,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可能与托养经历有关,要敢于去尝试自己从前不敢做的事,哪怕是带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因为人生的智慧来自于体验而非凭空想象。当一次次尝试后,你感觉不是太糟糕,就能逐渐改变过分自我保护的行为模式。
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再次受到伤害,敏感型人可能会自我保护更深。专家指出,在受伤初期,适度的自我保护是必要的,但不能总停留在这种状态中,他们也许会比别人需要更多时间来疗伤,但最后还是要接受现实,正视自己内心因托养而造成的不安全感,如此才能更好地宽容别人和社会,最终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记者陈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