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948|回复: 0

安民为本的蜀汉名相蒋琬

[复制链接]

50

主题

5

回帖

56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64
发表于 2014-12-27 13: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三才综合】

忠贞高雅 社稷之器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年轻时在当地甚至全国就比较有名气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武陵、零陵、长沙、桂阳等江南四郡,年轻的蒋琬归附了刘备,后随从入蜀,曾任广都(今四川双流)长。大概是嫌官职太小,蒋琬并没有好好尽职。有一次,刘备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没有把公务处理好,当时还喝醉了,勃然大怒,要处死蒋琬。时任军师将军的诸葛亮求情道:“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因此没有重罚他,只免去了他的广都长职务。

       蒋琬回家后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头牛在他门前流了很多血,蒋琬认为这不吉利,找赵直解梦,赵直告诉他这是他能位至公卿的梦兆。

      不久后,蒋琬被任命为什邡令。这次蒋琬吸取教训,把什邡治理的井井有条。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称汉中王,任命蒋琬为尚书郎。

      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刘禅接过皇位,由诸葛亮总理政务。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立相府,聘琬为东曹掾。并举荐琬为茂才,琬一再固辞、谦让于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人,亮义正辞严的教训他说:“当官的人,如果想法背离亲属、舍弃道德,以此来暴殄百姓,民众人心既不稳,实际上又使左右远近不解其真义所在,所以你其实应该利用此机会,彰显你治事的功力与施政的方针,来厘清我推选你、举荐你为茂才一事之轻重。”后琬升迁为参军。

        建兴5年(237年)诸葛亮兵出祁山的时候,命令蒋琬与张裔一起留守丞相府,代替诸葛亮处理后方一切政务。蒋琬与张裔把后方治理的很安稳。期间多次为大军征收军粮保证前线军粮充足。建兴8年蒋琬又接替了张裔的长史的职务,加为抚军将军,负责处理后方的所有政务。

        诸葛亮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赞扬蒋琬的处理政务能力,称他““公琰足堪寄托重任,他矢志忠贞高雅,应当是与我共同襄赞王业的人选了。”甚至还给刘禅写封密信。诸葛亮对刘禅说:如果我要不幸去世,一定要让“蒋琬”接替我的职务。

处变不惊 稳定政局

        诸葛亮临终前,身份最高的官员,军中是魏延,朝中则是吴懿。魏延,时任蜀军前锋、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智勇兼备,功绩显赫;但他“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即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大局观念较差,难以胜任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重任。吴壹时任左将军,封高阳乡侯,是吴太后的哥哥,资格既老,又有国舅之尊;但吴壹却缺乏把握全局的能力。

       在诸葛亮的丞相府官属中,地位最重要,又经过长期考察的,一是随军长史杨仪,二是留府长史蒋琬。杨仪才干突出,办事能力很强。建兴三年(225),诸葛亮以他为参军,署府事;建兴五年(227),随诸葛亮进军汉中;建兴八年(230),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但他“性狷狭”,即性格狭隘,不能容人,并非协调文武,共济危局之才。为此,诸葛亮临终时,尽管委杨仪以指挥全军撤退的重任,却没有将国家的军政大权交付与他。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立刻升为尚书令,代理总督各镇人马,假节钺,益州刺史,大将军等职务,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此时举国新丧元帅,远近四邻岌岌可危、惊悚四布。可蒋琬表现得出类拔萃,与左右群僚相处,既无忧戚之面容,更无沾沾自喜之脸色,神情举止,有如平日般安稳,由此众人逐渐信服。据《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所云:“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针对强敌曹魏,他奏明后主,晋升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司马懿无隙可乘,只得退军。针对孙吴的增兵,他下令增加白帝城一带守军,并遣右中郎将宗预往见孙权,重申联盟抗魏的宗旨。这样,就迅速安定了人心,稳定了政局。

安民为本,不尚修饰

        在政局基本稳定后,蒋琬以主要精力,努力安定民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蒋琬执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综合史书记载,可以看到他采用了以下措施来发展民生:
一是集中人力,务农殖谷;
二是重视人才,改进技术;
三是发展蜀锦,增加收入。
   四是审时度势,调整战略。

       面对魏强蜀弱的总体态势,蒋琬大胆修正诸葛亮全力北伐的方针,以守边为本,以静制敌。

      一是转移战略大本营。延熙元年(238),蒋琬出屯汉中。延熙六年(243),他由汉中还屯涪县(今四川绵阳),也就是将战略大本营由汉中移至涪县,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

《蒋琬传》:“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二是积极筹划东进战役。

       《蒋琬传》:“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

       三是从容调度,迅速击退曹魏大军。

       延熙七年(即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镇守汉中的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守兵不满三万,与蒋琬表弟、护军刘敏等同心协力,沉着应战;蒋琬又命费祎率兵增援,曹爽“争险苦战,仅乃得过”,损失惨重。这一仗,蜀汉方面取得完胜。

        可以说,尽管蒋琬在军事上没有太多功勋,但他无疑是蜀汉头脑最清醒、最具战略眼光的领导人之一。

心无芥蒂 豁达大度

       “蒋琬”为人厚道,心胸宽阔能容人。东曹掾杨戏,生性粗犷行事简略,琬常与他言论探讨时局,可杨戏却有时不回应、不搭理。有人想以此构陷杨戏,使他不见容于琬,就说:“公与戏谈论而不见他回应,杨戏之忤慢上司,不是太过分了吗?”琬答:“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不说过后议论,古人之所以引以为诫也。戏想称赞我的做法是对的,可这绝非其本意,如果想反对我的言论,那就显示我的过错不小,所以他只好保持缄默不语,是戏之痛快性格使然也。”

        督农杨敏曾毁谤蒋琬,说:“作事昏愦糊涂;实在不及前人诸葛亮。”有人以此告琬,主张请他惩治杨敏。琬说:“我其实不如诸葛亮干得好,这责任是无可推托的了。”主其事者一听他不肯惩治杨敏毁谤,于是请问他何谓行事昏愦糊涂之状。琬曰:“倘若其人处理政事确实不如,则政事就不该接手处理,政事处理不当,那么表现出来就是心乱愦愦糊涂之状了。这还有啥好问的呢?”后来敏果然因事系狱,众人都忧虑他必死无疑。可琬却心无芥蒂,敏因此得免重罪。

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蒋琬秉承诸葛亮的人才思想,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使一批德才兼备之士成为蜀汉的栋梁之材。

       费祎(?-253),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东北)人。初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为黄门侍郎,迁侍中,为诸葛亮所器重。“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诸葛亮北伐,留他与郭攸之、董允总摄宫中之事。后调他为参军,先后迁中护军、丞相司马。诸葛亮曾屡次派遣他出使孙吴,他与孙吴君臣交往,气宇轩昂,言辞得体,

         赢得孙权尊重,曾以宝刀相赠,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蜀汉与孙吴的同盟关系。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费祎正担任丞相司马。诸葛亮病逝后,费祎与姜维协助杨仪,率领蜀军安全撤退,转任后军师。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作为大将军蒋琬的助手,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费祎与蒋琬年资相近。后主即位时,蒋琬为丞相东曹掾,费祎则为黄门侍郎;蒋琬提拔为丞相参军,费祎已迁侍中;诸葛亮逝世前,蒋琬为丞相留府长史,费祎则为丞相司马。诸葛亮挑选的接班人,蒋琬排名第一,费祎次之。当后主遵照诸葛亮遗言,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时,费祎转任后军师。对此,费祎没有丝毫不服,而且对自以为才能超过蒋琬,因没能执掌国政而大发牢骚的杨仪加以规劝。不久,蒋琬升迁为大将军,费祎则晋升为尚书令,作为蒋琬的助手,负责处理日常政务。他十分尊重蒋琬,很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延熙二年(239),蒋琬进位为大司马。四年后,费祎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与蒋琬共同执政。

     对于费祎,蒋琬也非常尊重。二人性格、风度有所不同:“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蒋琬以稳重严整见长,费祎则以敏捷干练著称。但他们能够优势互补,精诚合作,每有大事,必充分协商。延熙七年击退魏军后,蒋琬坚持将自己兼任的益州牧一职让给费祎。

         在蒋琬、费祎执政期间,董允也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董和之子。董和在刘璋手下曾任益州郡太守,执法严谨,为政清廉,深得民众拥戴。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他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负责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刘备当时的主要官衔)府事务。他勤于国事,为人坦诚,事有不妥,能与诸葛亮反复磋商,深得诸葛亮称赞。董允继承家风,年轻时即与费祎齐名。初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北伐,留他与郭攸之、费祎总摄宫中之事。

        不久,费祎调任丞相参军,董允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由于郭攸之性格温顺,而董允忠直敢言,谏诤后主过失的责任实际上都落在他的肩上。他“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后主益严惮之。……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延熙七年(244),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与蒋琬、费祎并为蜀汉重臣。延熙九年(246)卒。此后,陈祗为侍中,与黄皓内外勾结,千方百计讨好后主,黄皓才开始干预政事,进而逐步专权,使朝政日非,终至亡国。因此,蜀汉民众无不追思董允。《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赞许道:“(董)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

       除了费祎,董允外,蒋琬还重用姜维,邓芝,王平,马忠等,这些人都在诸葛亮以后的蜀汉政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人。原为魏国中郎(《三国演义》误为“中郎将”),参天水郡军事。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首次北伐,姜维归蜀,时年二十七,从此深受诸葛亮信任,得到精心培养。蒋琬执政后,把姜维晋升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六年(243),又把姜维晋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承担联络羌、胡,图取曹魏凉州的重任。

       蒋琬逝世后,费祎继续重用姜维。延熙十年(247),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逝世后,姜维又于延熙十九年(256)进位大将军,成为蜀汉最高官员。

        邓芝(?-251),字伯苗,义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后主即位不久,邓芝出使孙吴,顺利恢复同盟关系,被孙权评价为:“和合二国,唯有邓芝。”诸葛亮北住汉中,以邓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蒋琬执政后,将邓芝晋升为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为督江州,镇守蜀汉东面疆域。延熙六年(243),又将他晋升为车骑将军。他“赏罚明断,善恤卒伍”,不仅保证了蜀汉东面疆域的完整,而且维护了与孙吴的友好关系。

        王平(?-248),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街亭之战后,王平受到诸葛亮的赏识,迁后典军、安汉将军。蒋琬执政后,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王平领汉中太守,协助吴壹把守蜀汉的北大门。建兴十五年(237),进封安汉侯,代吴壹督汉中。延熙元年(238),蒋琬住沔阳,王平又任前护军,署琬府事。延熙六年(243),蒋琬还住涪,拜王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尽管他“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以兢兢业业的精神保证了蜀汉北境的安全。

       马忠(?-249),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他才干优卓,刘备伐吴败退永安,一见马忠便非常赏识。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以马忠为牂牁太守。建兴八年(230),召为丞相参军,协助长史蒋琬署留府事,并兼领益州治中从事。自建兴十一年(233)起,一直镇守南方,深受诸葛亮器重。蒋琬执政后,马忠由奋威将军晋升为安南将军;延熙五年(242),再晋升为镇南大将军。他“宽济有度量……处事能断,威恩并立”,维护了蜀汉后方的安定。

矢志北伐 壮志未酬

        公元238年刘禅命令蒋琬,去汉中驻扎,并且准备对魏国在一次讨伐,次年蒋琬被晋升为“大司马”。做为统帅出兵北伐,但是他看以前诸葛亮失败的教训,所以他自己拟定了一套作战计划,但是这时他却病重,无法指挥大军,加上朝廷上也有不少人反对,只好把这个计划停止了。241年蒋琬康复,又打算出兵。他建议叫“姜维”负责西线军务主要把甘肃占领,他自己在南路的涪城做为后方支援和姜维一起作战。

       但是这个计划直到3年后才获得批准,蒋琬进军“涪城”准备和姜维一起出兵伐“魏”。可准备出征的前几日,蒋琬忽然旧疾复发,不能处理军务,只好叫“费祎”先代替他处理下日常军务。

        蒋琬养病2年也没有见好,病情恶化。246年蒋琬病逝于“涪城”。纵观蒋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处理政务,但是他把蜀国的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辅助了诸葛亮北伐以及守住蜀国和魏国继续抗衡。

(责任编辑: 张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4-11-22 18: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