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英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张戎和她的丈夫联合推出了1本新书《毛: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揭露了毛泽东在1949年到1976年执政期间犯下的罪行。据作者说,这本书还原了毛泽东的本来面貌。
13年前,张戎以英文写出《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The Wild Swans ),叙述张戎和她的母亲、外祖母三代女性,如何在毛泽东的极权下尝尽人间极苦,而后浴火重生的血泪史。该书轰动英美,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世界销售突破 1000万本,为她打出响亮的国际名声。13年后,53岁的张戎复出,与英籍夫婿Jon Halliday发表合着《毛:鲜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
揭穿神话
据美国之音7月3日报导,德国世界报介绍说:「这本书的轰动之处在于,它从1934/35年的长征开始,一块一块地拆除了毛的上升和建立红色中国的神话。这本书拆穿了红军与国民党蒋介石英勇斗争后撤退以及毛泽东战略高超的颂歌,称之为谎言和臆造。长征人数从开始时的8万6千人下降至结束时不足4千人,除了天气恶劣和地区贫瘠等自然条件外,唯一原因就是毛的拙劣指挥和战略无能……」
「现在世界公众吃惊地获悉,毛泽东长征神话之一的飞夺大渡河铁索桥一事完全子虚乌有。根本就没有枪林弹雨下的英雄,红军未受干扰就过了河。由于有这样的好运气和苏联的不断支持,伟大的毛主席才终于取得了突破。直到今天,北京仍然不愿意承认毛泽东圣像后面隐藏的真相。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样做等于拆自己的台。」
「张戎的这本书是具有历史深度的成功创举,如果这本书在中国发行,将发生一场地震,就像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清算斯大林、继而开启了非斯大林化运动一样。53岁的张戎正在把这本书译为中文,即使这本书不成为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点,它也会成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地下文学作品。」
旅英作家马建和张戎同住在伦敦。马建认为,张戎做为中国人能这么执着地写一本书,他是非常敬佩的,正像写《文革受难者》的王友琴,写《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一样,她们都是默默笔耕,为中国历史写下了最珍贵的一笔。
新书畅销 媒体聚焦
马建说,在英国出版仅3天,8万册精装本《毛:鲜为人知的故事》销售一空,同时进入了亚马逊网上非小说类排名榜首,很快在英国成为畅销书第1名。
英国的重要报刊《卫报》、《泰晤士报》、《每日邮电报》、《观察家报》以及《BBC电视台》等媒体都做了大篇幅的采访报导和专场评论,世界各地的媒体蜂涌伦敦,美国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都围住了张戎和她的丈夫。
英国的《每日邮报》评论道:「没有几本书是注定可以改变历史的,但是这一本书将改变历史。」
在《星期日泰晤土报》上可以读到:「这本书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将震撼整个世界。」
《观察家报》说:「这本书所揭露的事实,将会把我们对毛泽东的看法全部都推翻。」
《每日电讯报》这样写:「二十世纪我们犯的最大的错误中,西方的左派、政客等对毛泽东的热情是最愚蠢的。毛泽东害死了七千多万人,是因为这些人在西方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外界对这么多人的死亡竟然没有感受。但是张戎是个中国人,她在写她的人民所忍受的灾难。为了替那些毛的牺牲者发出些声音,她的感情和愤怒在这本书里的每一页都闪烁着。」
现任牛津大学校长、前香港总督彭定康在《泰晤士报》上评论说:「谁是二十世纪最邪恶的暴君:希特勒?斯大林?波尔布特?读者在读了张戎的书后都会确信:中共前主席毛泽东是最邪恶的暴君。张戎重写了现代中国历史,这是一本具有爆炸性的书。」
大量调查和采访
这本书凝聚了张戎和她的丈夫的心血。他们从1993年就开始为这本书做了大量的调查,可以说走遍了世界各地收藏毛泽东相关档案的数据馆、图书馆。比如在东柏林、苏联、阿尔巴尼亚等档案馆,就有丰富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资料。文革期间,阿尔巴尼亚是中国唯一的盟友,从那里的资料看文革,令大家耳目一新。
张戎丈夫懂好几种语言,这就给该书的调查取证带来了便利条件。很多档案馆他俩是第一个走进去的。在采访过的七百多人的名单中,可以说世界上凡是和毛泽东谈过话的人,从美国总统福特、季辛吉、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英国首相希思到达赖喇嘛以及马克斯总统夫人等,都采访到了。
当然毛泽东一生大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他的生活圈和政治圈里的人,张戎也采访了他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如孟绵云、师哲、章含之、张玉凤等以及早年的罗章龙、易礼容、曾志、李淑一、肖克等,共过事的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李立三的夫人、林彪的女儿、博古的女儿、王明的儿子、邓小平的继母等等。她访问了太多的人了,而且有的不止几次。
使世人大开眼界
德国之声引述法兰克福汇报:「在张戎看来,毛泽东毫无疑问是杀人如麻的最大杀人犯,只不过现在很少有人谈及大饥荒和清洗使七千万人死于非命的史实,更多谈的是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和苏联古拉格群岛的受害者。希特勒和斯大林早已声名狼藉,而毛泽东的肖像却依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戎要移动这张肖像,以正视听。她坚信,她的这本毛泽东传记将使世人大开眼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