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5 06: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论VS马克思学说
文/李光明 2005-07-11
(一)系统论的思想和社会的系统观
系统观的思想中国古代就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形成于殷商之际的《周易》把世界看成是由天(乾)、地(坤)、雷(震)、火(离)、风(巽)、泽(兑)、水(坎)、山(艮)等8种自然成分组成的整体。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把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成分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并认为这五种基本要素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制约着自然界和社会运动的变化。
道家的“道(即规律)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包含了系统要素由简单到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思想。
中国中医的“经络说”把人体看作是由12条经脉、365条脉络纵横交错形成的整体,疾病就是脉络不通畅、气血运行不协调造成的,医生的责任就是疏通脉络。中医的“脏腑说”更是把人体看成是由五脏(心、脾、肺、肾、肝)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构成的统一整体,他们各自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又彼此联系,共同制约着人体的健康。
中国人很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思想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田忌赛马----转败为胜、丁渭造宫----一举三得,以及公元前250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等等,都包含了系统整体运筹的思想。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人类的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创立的。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研究系统,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砖头、水泥、钢筋、江河里的砂石和人的劳动相互络合后,就筑成了价值不菲的房屋。
原来单独的社会个人青春小姐和帅哥,相互爱慕由恋人结合成家庭,许多家庭因地理位置或物业所在位置形成农村村落或城市社区,众多的农村村落或城市社区又形成县、洲或城市。由此一层一层终成一个国家级的社会。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如果你按社会成员的职业或成分区分,有工、农、兵、学、商、政、党,等等。如果按人数组合划分,有个人、家庭、集体(企业或单位)。在一个军队,可以分总、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
可见,社会也是一个复合的系统。分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重叠区间。社会是一个大并集。
(二)财富产品的产生及经济系统的组成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地球上的土地、物质和能源。地球拥有并承载着人们生产活动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能源。人类的生产活动由两个要素组成,从这两大要素之间有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产出一切满足人类需求的产品。也就是说,在生产活动中人必须付出劳动,还必须拥有物化生产要素。物化生产要索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仅要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绝大部分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物质和能源,而且还要利用人类在以往的生产活动中从原始的自然生产要素里创造出来的那些中间产品。
我们可以将生产要素区分为二种不同的类别,即:(1)人的劳动,(2)土地和资本。我们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理解为自然界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地上地下、水中和空中的物质材料和能源。将资本财产理解为为再生产服务的、通过人类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一切中间产品,例如机器、生产工具以及一切形形色色的半成品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下商品的生产过程。作为社会财富的产品生产,首先就要有生产组织者(资本家)、生产资料(原材料或自然资源、厂房、机器设备等硬件)、生产的技术文化(包括管理技术、工艺技术等软件)、劳动者等。比如农民生产粮食,首先就有生产组织者(如个体户农民、农场主、或国家集体等),然后农民利用土地、阳光、水源、种子、肥料等经过他们的劳动(耕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就生产出了适合人类使用的粮食来。农民在进行这项劳动前,土地、阳光、水源、种子、肥料是不能用来满足人们填饱肚子的需要的,经过他们的劳动后,生产出来的粮食就有了填饱肚子的功能,这就是说经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
由上可见,人类的生产系统起码应该包含生产组织者、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文化、劳动者四个子系统,缺一不可。正是这些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才生产出供人们所需的社会产品出来,即创造出社会财富来。
现代系统科学证明,系统的特征并非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整体大于要素之和,同时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与各要素不同。1+1+1> 3。由此观之,作为人类生产系统创造财富的功能并不是由某一个要素(或称子系统)造就的,而是每个要素(或称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整体的功能归结于一个要素(或称子系统)起的作用是不对的。
(三)劳动分工
社会劳动分工有两种形式:一是行业间的分工,即俗话说的“三百六十行”。其实随着生产的发展以及更多的配套工业链,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丰富,不断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不断产生了不同的使用价值,不断产生了不同的产品,行业已远远不止三百六十行,而是千千万万行。比如,MP3微型播放器,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又诞生了一个生产MP3微型播放器的行业。
二是行业内的分工,比如一个工厂,有出资的老板,有做工的工人,有负责工厂战略发展规划的老总,有负责销售的业务员,有负则生产技术的工程师,还有负责记帐规划资金的会计出纳和购买工厂物品的采购、总务人员,为了维持工厂秩序还需要保安员,等等。每个人拥有的资金和股份不同,能力也有高低,这自然也就形成了分工。
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分工会产生变化和转化,张三今天做建材生意,明天可能改做汽车生意,张三今天是老板,如经营不善、关门倒闭,明天他可能去大公司任职销售人员。李四今天替人打工,小有积累了再借上点钱自己开个小公司当老板去了。白手起家的例子很多,问问李嘉诚你就知道。人生漫漫征途,就看你的选择。
(四)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危害
实际上,同行内资本家与资本家的竞争才是你死我活的,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却是唇齿相依的。即使如此,同行内的各个资本家有时也还有合作关系,比如,同行业店铺开在一起,成行成市,方便消费者,又如店铺开在一起,保安资源的共享。不同行业内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更是相互合作的配套链关系,即平常所说的“ 一业兴百业兴”。
没有一个工厂、公司的老板喜欢自己的工厂、公司内部矛盾重重。没有一个工人喜欢自己所处的工厂、公司关门倒闭,如果他有了这个想法和行为,其结果,他只能是黯然地离开这个工厂或公司。一个工厂或一个公司,上、下肯定是一个统一体,离散了也就不成为工厂或公司。
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危害就是挑拔离间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挑拔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挑拨了各社会成员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割裂了人与物的关系。
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个工厂,破坏了一个个公司,破坏了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割裂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财富产品如何创造出来?因此,信奉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国家、民族贫穷落后是理所当然的。
我们不否认工人和资本家在利益上对立关系的客观存在,而激化还是柔化这种无时无刻存在,随时随地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斗争才是对人类智慧的真正考验。
和谐、合作、谈判、互相妥协,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各公民之间,民主文明地协调利益之道才是双赢之道。而非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内耗之道。
了望现实世界,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对立关系非但没有造成资本主义国家解体,相反,工人和资本家的统一关系成就了七个主要文明发达国家。
马克思强调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关系,为什么就不强调工人和资本家的统一关系?这是否出于他本人的政治需要(马克思曾领导过工人运动,但失败了)?可见,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观点不够全面而具有偏见。
而最根本的是,社会是一个复数的系统,它不是单数的简单的系统。你厂工人可能不和谐,但不等于我厂工人也不和谐。而实际情形是,因为我厂的和谐一致战胜了四分五裂的你厂。
所以我说:“我们崇拜美国,不是崇拜美国这个国家,而是崇拜它的创造精神,崇拜它的文明模式。这种文明模式是唯一的和全球性的。----李光明语”
(五)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论(即矛盾论或称阴阳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最大贡献,综观其著作,应该在他发展了前人(如黑格尔等人)的对立统一观。可惜的是,他应用对立统一观来解释社会并不那么成功。也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发现:用对立统一观解释很多简单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有其成功的一面,适合解释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或者比较低阶低维的事物,它解答甲与乙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适合解释“二元”事物,即只有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事物。而对于由多要素络合的复杂系统的解释往往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苍白无力。
大量的事实和实例表明,客观世界的事物,更多的情况下首先是表现为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种群集相互作用状态。这些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并非只是由其中某两个子系统间的“对立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很多子系统组成。至少就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子系统,如第(一)节所说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子系统的分法也不同。很多社会现象决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再者,全世界也有丰富多彩的以国家为单体的不同的社会类型、社会系统,它们并不完全一样,这不仅仅是发展先后的问题。并且,这些不同的社会系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我们既要“对立统一观”也要“系统观”。当我们穷究事物的二个元素间的终极因果关系的时候,需要“对立统一观”,需要把握事物全局的时候,需要“系统观”。我们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
我根本不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系统论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论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入和发展。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之间并没有矛盾,也不是并排的理论,对立统一论是系统论的根基。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系统科学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衔接过来,但是,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却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系统科学还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六)结论
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挑拔离间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挑拔了经济系统内各组分的关系,挑拨了各社会成员和谐合作的劳动关系,割裂了人与物的关系。其结果是破坏了一个个工厂,破坏了一个个公司,破坏了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因为它割裂和机械性地肢解了经济生产系统内各组分的整体性的关系(就象把房屋简单解析为砖头和水泥一样,或者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财富产品无法创造出来或难以创造出来,因此,信奉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学说的国家、社会、民族,贫穷落后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资料:
1) 马建华、管华编著:《系统科学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 http://www.gzii.gov.cn/left2/sci_theory/006.htm
3) 叶峻:《系统科学纵横》
4) L.V.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