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8 15: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夜 于 2015-1-18 15:16 编辑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大决策失误
由于麦克阿瑟过度自信判断失误,不相信中国大部队已入朝参战,在第二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被人数多出他们一倍半以上的志愿军打了一个被美国史学家称做“当代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伏击战”,于是到1950年12月时战线又回到了三八线附近。各国都深知朝鲜战争实为美苏两大阵营的战争,都怕祸及它国。于是同年12月12日,联合国13个亚洲国家起草了《朝鲜和平方案》。印度是发起国。主张:“立即停火;中美两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离台湾海峡;南北朝鲜军队解除武装,由联合国成员国组成的少量部队和联合国朝鲜委员会留在朝鲜,完成选举后撤走。”12月14日,该提案以51票对5票(苏联、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一票(中华民国)弃权得以通过。并建立了三人停火委员会,由联大主席安迪让、印度代表劳和加拿大代表皮尔逊组成。提案对中国很有利,其中含有让毛泽东当初作出参战决定的“美军撤离台湾海峡”的政治目标。
调停最早是英国和印度做出的,英国偏重于和美国磋商,印度则重点与中国联系。1950年7月13日印度总理尼赫鲁致函斯大林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希望冲突地方化,并通过安理会促成和平解决。此时还没成立志愿军,印度也坚决反对联合国军打过三八线。但事态并没按照印度和英国的设想发展,仁川登陆的巨大胜利冲昏了自命不凡的麦克阿瑟的头脑,顺势就指挥美军打过了三八线。于是中国军队也进入了朝鲜,并于二次战役后把联合国军又打回了三八线。12月23日,在北京的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K.Panikkar)向中国外交部转交了英国关于和谈而非战争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当时中国虽没明确拒绝,却提出要把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捆绑在一起的谈判先决条件。而从事态发展上看,联合国以后的议案显然是尽量照顾了中国的这一先决条件。
二次战役把麦克阿瑟打得晕头转向又不明志愿军的虚实,于是就造成了第三次战役时志愿军的战略大挺进和联合国军的战略大撤退。联合国军不敢与志愿军接战,所以第三次战役只打了8天,没什么大的战斗。到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的辉煌达到了整个朝鲜战争的顶点:1月4日,联合国军被迫放弃了汉城,并全线退至北纬三十七度线以南。但此时志愿军的攻势也到了强弩之末,只有区区几百辆时时都要提防空袭的汽车来维持孤军深入的几十万大军的给养。不但弹药极度匮乏,连口粮都难以保证。战士们穿着普通棉衣,在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一口炒面一口雪”,还时常断顿。所以彭德怀说他打了半辈子的仗,从来没害怕过,但那次胜利后他真感到害怕了。感觉很孤立。
1950年12月3日,金日成到北京和中国商讨。毛泽东说:“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我们认为必须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至‘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最好我们不但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汉城……”显然此时的毛泽东对停战方式的选择还是以和平谈判为主,但条件是联合国军主动撤回或被打回“三八线”。然而二次战役把联合国军打成了大撤退的“败局”,三次战役又拿下了汉城到了三七线,毛泽东就觉得联合国军不过如此而已,就彻底打消了和平谈判的念头,执意要把联合国军赶下大海了。
1月11日,联合国朝鲜停火3人小组在亚洲13国提案基础上向联大提出解决问题的五步方案:1、立即停火;2、一旦实现停火,即应加以利用,以便考虑为了恢复和平所应采取的进一步步骤;3、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朝鲜,并按照联合国原则使朝鲜人民能表达关于他们未来政府的自由意愿;4、联合国在前一条实现前,按照联合国原则指定适当临时措置管理和维持朝鲜和平与安全;5、停火之后建立一适当机构,其中包括由美、英、中华人民共和国、苏,一揽子解决朝鲜问题。包括解决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
这一决议美国也投了赞成票。这一票是该提案得以通过的关键,如果美国投反对,即便不使用否决权,该提案也会因6:6而不被通过。美国的赞成票无疑向世界宣告:为了停战,美国可以放弃“体面地停战”的立场,不惜认输了。如果中国发表一个同意该提案的声明就地停火,中国就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因为这一方案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外交上对中国和朝鲜都是极其有利的,中国将实现以“抗美援朝”为旗号而战的几乎全部目标,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战争,可以赢得爱好和平的美名。可以拿汉城和三七线当砝码谈判,可以拿到联合国席位,可以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在联合国形成中、苏、美、英四大国鼎立的局面。而对于北朝鲜,“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朝鲜” 则可以保障它的安全。况且此时的志愿军被联合国军俘虏的战俘才4000余人,而且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如果此时停火,即使联合国执意实行毛泽东最讨厌的“志愿遣返”原则,愿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也很少。
美国在被中国军队拿下汉城并打到三七线时进行谈判无疑是件极为丢脸的事,尤其是谈判要还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但是在国际呼吁和平的巨大舆论压力下,美国不得不被迫投了赞成票。美国进退两难:同意就将“失却朝鲜人民的信任,并引起国会和舆论的愤怒”,不同意就会“失去在联合国的多数支持”。权衡利弊还是同意了,因为美国的决策人(主要是艾奇逊)根据此前中国政府对待十三国方案的立场,判定中国政府极有可能也会拒绝这个方案,他们“热切地希望并相信中国领导人会拒绝这一决议。”而结果正如美国所希望的,毛泽东被用志愿军的尸体推积起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想实现绝对胜利。所以1951年1月17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先停战后谈判的原则,只便利于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大侵略,决不能导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不同意“先停战后谈判”的原则,认为这方案“只是为美国军队取得喘息时间”,因而拒绝了该提案。
相比较于13国提案,五步方案更全面地考虑了中国的利益,在满足中国要求方面超过了联合国以往所通过的任何方案,而且是在美国明确表态认可后交给中国的,与周恩来在十天前(1950年12月22日)提出的要求几乎是完全符合的。特别是该方案建议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由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国代表举行会议讨论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实质上是承认了中国为世界四巨头之一,这将使中国获得雅尔塔会议上中国不曾获得的地位.有了四巨头之一的政治地位。不仅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解决起来不在话下,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大开方便之门。代表了众多中小国家意见的五步方案对中国十分有利,赞同五步方案就是与众多中小国家结成统一战线,而毛泽东却把统一战线拱手让给了美国。拒绝五步方案使中国在法理上处于被动地位,在世界上失掉了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同情。于是中国的政治地位急速下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由此变成了好战的独裁国家,而且一直延续了许多年都不得翻身。拒绝五步方案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政治斗争的转折点,由主动彻底转为被动,毛泽东不认真对待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五步方案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错误。
中国的拒绝让美国喜出望外,自然要利用大好机会,用不丢脸的方式来解决朝鲜问题了。此时务实的李奇薇接替了麦克阿瑟,从过去的战例中分析出了志愿军的弱点。他看到了由于志愿军的后勤严重不足,每次战役时的口粮弹药只能携带一个星期的,打完七天就进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就是李奇薇说的“星期攻势”。于是制定了新的“磁性战术”。如果套用中国游击战那十六个字,就是“敌进我退,保持接触,敌疲我打,尽量歼灭”。在中国拒绝方案后,李奇薇为了能找到志愿军主力进行决战,于1月25日发动了全面进攻。而主动进攻的“正当理由”则是中国拒绝和平谈判。其结果是不仅破坏了中朝联军休整和准备再战的计划,也使得印度等国试图继续呼吁停战谈判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
面对联合国军的全面反攻,彭德怀等人知道形势不妙,在和金日成、高岗等协商后,于1月27日电告毛泽东:“为增加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可否播发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和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线北撤15至30公里的消息,如同意请由北京播出。”如果按此行事,中国就占据了主动,李奇微的进攻就会受到国际舆论的掣肘和约束,横城反击战后战事很可能会停顿下来,中国则避免了在军事上完全转入被动。然而28日毛泽东复电:“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以歼灭两万至三万美李军,占领大田、安东之线以北区域为目标。”要求彭德怀整师建制地消灭美军。此后休整二到三个月,再发动“带有最后性质的第五个战役”。此决定得到了斯大林的肯定,金日成更是赞同。
斯大林稳坐岸上,用中国人的鲜血和生命拖住了美国一半兵力,让他能有充足的力量在欧洲和美国抗衡,还能卖武器给中国发军火财。所以从头到尾他都是主战派。在金日成打过三八线联合国第一次召开讨论朝鲜战争的会议时,就是他指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克不参加会议,故意不使用否决权,因而让联合国做出了派遣联合国军进入朝鲜的决议。否则历史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金日成发动这战争的目的就是为着“解放”全朝鲜,在差点成了亡国之君的时候被志愿军救了命,巴不得能把联合国军赶下大海让他统一全朝鲜。中国人死多少他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
前三次战役的“大胜”到四次战役的失利,已经证明了李奇薇基本上做到了“知已知役”,开始掌握了主动权,再战不易了。但毛泽东还没吸取教训,不听彭德怀等人的意见,执意进行第五次战役,想多消灭一些联合国军以取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于是急调三兵团入朝,夜行昼伏十五天急行军一千五百里参战。然而第五次战役更显底气不足,不但没能实现既定目标,反而让联合国军在锁定目标后于5月20日发起全线进攻。因此彭德怀于5月26日以志愿军党委的名义向中共中央报告:目前部队干部情绪消沉,对战争长期性感到厌倦,顾虑今后作战会更加困难,对战争能否取胜产生怀疑,某些干部甚至违抗命令,官兵关系不正常,破坏纪律现象相当严重……在此状态下,中朝军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并被迫撤退,最后不得不采用坑道战来抗衡联军飞机大炮的优势,把防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而在冲绳坑道战中伤亡七万余人、其中阵亡一万两千余人的惨痛历史让美国人记忆犹新,在国内反战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美国不可能再大肆增兵。于是战线就又回到了战前的原点。
不但战局失利, 1月30日,联合国政治委员会进一步顺理成章地以44票对7票(全为弃权,无反对票)通过美国提出的谴责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其中就连本来反对把中国作为侵略者的英国(顾忌香港问题)都同意了。5月18日,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对中国大陆禁运的决议,43个国家接受并贯彻了这一决议,其中不少是原先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国家。迫使中国经济更依赖于苏联及其东欧国家。而朝鲜战争因此不得不延长了两年多,让中朝付出了本不应付出的沉重代价。
对照1953年7月几方签定的朝鲜停战协议,1951年初联合国提出的这一停战提案的条件对于中国要有利的多,却因毛泽东的短视而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志愿军牺牲的绝大部分高级军官,都是在拒绝五步方案的第四次战役以后,此后志愿军的伤亡人数占到了三年朝鲜战争总伤亡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牺牲的军官有正团级以上干部180多人、师以上干部24人、军以上干部6人,包括20军后勤部长喻求清、39军副军长吴国璋、后勤部副政委邱世清、67军代军长李湘、23军副军长饶惠谭、20兵团保卫部长冯建屏、50军副军长蔡正国。共产党建军以来第一次整师建制被歼(180师)也是在第五次战役,师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成德被俘。志愿军战俘从三次战役后的4000余人猛增到了20000。再加上以后两年的谈谈打打,志愿军战俘就达到了22000余人。
毛泽东曾要求彭德怀在每次战役中全歼几个成建制的美军师,而事实让他不得不改变了口气,1951年5月26日他致电彭德怀:“历次战役证明我军……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灭任务。”因此他说:“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也就够了。”而斯大林(朝鲜战争中毛的所有电报都必须禀报斯大林)则更能正视现实,于5月29日不无讽刺地回复毛泽东:“还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认为,英美军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使你们能够按照你们的选择每次歼灭敌1个整营地歼灭其军队。”(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第772、774页。)显然,毛泽东和斯大林都对战争的前景不敢再抱乐观态度了。
在拒绝停火以后两年多的战争中,中国物力财力兵力的消耗都是巨大且无谓的,中国进入联合国也推迟了二十多年,致使台湾问题至今还让大陆头疼。如果当时毛泽东同意这一决议,就不会有14000名志愿军战俘选择去台湾,也不会有是台湾还是大陆的制度哪个更好些的比较了。
由于第四、五次战役(包括上甘岭)让毛泽东明白了没能力打赢这场战争,他转变态度急于寻求停火。但因为他拒绝过联合国的停战决议,不好意思直接向联合国要求停火,只有在51年6月13日发电报指示高岗去请苏联出面“向美国政府试探停战问题”。 毛泽东在同斯大林协商后提出了如下条件:1、1951年__月__日,双方同时发布停火命令(先不签协议),双方在朝鲜的陆、海、空军力量停止敌对行动。2、双方陆、海、空力量从三八线各后撤10公里,在三八线向北和向南10公里地区建立非军事区。在非军事区的民政机关恢复到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状态。三八线以北属于朝鲜人民政府管辖,三八线以南属于南朝鲜政府管辖。3、双方停止从外部向朝鲜调运装备,调动或补充人员(包括陆、海、空运输)。4、双方遣送战俘。在停止军事行动后3个月期限内,每一方应分批全部交换战俘。5、在朝鲜所有交战的外国军队,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2-3个月期限内应分批全部撤离南北朝鲜。6、南北朝鲜难民在4个月内应返回从前居住的地区。”
但这一次的停火要求是由中国提出的,就轮到美国掌握主动权了,这六条全被美国否决。毛泽东只希望赶快停火,到后来就把所提条件统统放弃。既放弃了二次战役后在外交斡旋中所坚持的“美国武装力量自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确定必须得到保证。”的立场,之后也不再坚持195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中所说的“必须遣返全部战俘”的谈判条件。毛泽东找了个借口,在电报中说:“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侵略工具,所以中国现在不认为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有特别意义”。而在这以前毛泽东曾强硬地要求加入该“侵略工具”,要把台湾挤出去。
停火协议的签订是在斯大林死后。如果他不死,战争很可能还会继续。把中国朝鲜和美国人的尸体垫在脚下来攫取自己的利益,那是他最得意的事。
战争晚结束了两年多,让本应当是中国大胜局的战争以平局结束,还多死了许多人。如果再考虑到台湾没能解放、联合国席位推迟了十几年、美国重新把朝鲜台湾等列为其第一防卫岛链等诸多问题,所谓的和美国打了个平局,也只能说是自欺欺人的平局罢了。特别是现在的中国,满大街的现代起亚三星LG却看不到一件朝鲜货,就更能说明所谓的抗美援朝对世界发展所起的作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