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2270|回复: 0

《海雾》:打通中国电影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0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庆云/文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与韩国在电影方面的合作增多。起初几年,还只是艺人经纪上的合作,然后是电视剧方面的大力引进。韩风在大陆盛行。但是,因为韩剧拖拖拉拉的风格,并未让其电影在内陆市场获得公允票房成绩。一直到目前为止,韩国电影在中国均无法实现理想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深入人心的韩剧风格造成的。

    曾在韩国创下记录的电影《鸣梁海战》,在其本土,已经实现每三个人便有一个去电影院购票观看。它的韩国票房折算为人民币已经超过8亿。然而,该戏在大陆,依旧算是无人问津,区区几千万的票房成绩,惨淡收场。近年来,韩国电影在大陆的最高票房,是2014年春天的《雪国列车》,该片拿下八千万不到的成绩。

    韩国电影本土市场有限,要抗衡好莱坞,必须要到中国来掘金。最近几年来,两国领导人走动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两国影视剧的密切合作可能。2014年,全部美剧均要严格审核,很多美剧因为尺度问题,被指令整改甚至下架。唯独韩国电视剧和韩国部分电影较为安全。两国影视方面的合作意向,已经十分明显。

    两国电影方面的合作,《重返20岁》算是一个例子。该戏剧本是根据韩国影片《奇怪的她》修改而来,整个故事没有变化,只是在台词上做了中国化的处理。目前,该戏依旧公映,票房已经接近三个亿。因此,被业内吹嘘为,中韩两国合作的典范。

    这是胡说。不温不火的《重返20岁》不具备中韩合拍的代表性,它不过是一部近乎“盗版”韩国电影的国产爱情剧罢了。而另一种合作方式,则更为特别。2014年反应韩日战争的《鸣梁海战》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之后,中韩两国将展开合作,已经启动《闲山岛海战》和《露梁海战》两个续集项目。这种合作看似可喜,实际上更多的是为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献礼。中方看重的,是这些海战中的抗日因素。而这一题材的影片,虽然在技术上,或多或少的促进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但在大的基准面上,并未给中国带来超前的电影意识。

    讲完以上背景,便可以开始对《海雾》这部韩国电影的讨论了。该片,2014年暑期档在韩国上映,反响强烈,然而大陆至今并无机会上映。这部电影,也可以视为中韩合作的影片,然而这种合作,与上边提到的共同出资拍摄发行不同,该片的“合作”实乃是中韩两国在影片素材内容上的合作。

    《海雾》讲述了一群中国朝鲜族人偷渡韩国的事情。一艘韩国渔船效应不佳,开始做偷渡的买卖。当中国偷渡客上船后,为了应付检查,而被关在鱼舱内。谁知,鱼舱氟氯烃泄露,造成死亡。韩国船长下令碎尸喂鱼,从而避免尸体漂回海岸线。仅存的一个中国女孩躲在渔船操作室,目睹了整个碎尸场面。这最后一个女孩的命运如何?影片展开情感上的矛盾冲突叙事。

    依靠情感线和悬疑线推进故事的方法,在韩国电影中非常普遍,不足为奇。而且韩国电影喜欢将叙事技巧建立在现实主义的故事基础之上。这一点,与大陆完全相反。我们在很多悬疑电影中也讲求叙事技巧,但这些技巧永远不敢触碰现实。大量的悬疑片因为没有现实主义的基石,所以被影迷嘲讽为一惊一乍、瞎编乱造。韩国影片也将叙事技巧,但他们的技巧,一定是建立在强烈的现实关注基础上的。

    比如,这部《海雾》,虽然它的情感线叙事司空见惯,但大陆朝鲜族偷渡客惨死的命运,却让人揪心。中国电影,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大陆电影,至今没有能力触碰最眼目前的真实。基于这一点,电影《海雾》的价值在于,中韩两国人民用自己现实主义的生存方式,为影片提供了可供创作的素材。这变相中,是中韩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这种创作,起于中国偷渡客,终于韩国电影人。

    使劲把中国电影拉到现实主义中来,是韩国电影对我们一直造成的巨大正能量影响力。类似《海雾》的中韩人民共同提供素材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是一艘船上的故事,韩国影片《共谋者》与《海雾》不分伯仲。

    《共谋者》在2012年韩国上映。该戏曾被大陆视频网站引入,后以部分违禁为由查封,去年10月份,又重新放出,低调上线。该部影片,也是讲述一艘船上发生的故事,这艘船,也牵扯上了中韩两国人民。故事的内容是,韩国偷人体器官的团伙如何在驶往中国威海(青岛)的游轮上作案,并在青岛某私人医院最终完成人体器官交易的事情。

    该片的部分违禁,正在于对大陆医院的“抹黑”。而该片最终得到解禁,则是大陆官方对于人体器官偷盗事件的开始重视。我们起初是回避这一问题的,最近开始,有官方行为主导,慢慢打击这些违法犯罪活动。

    纵观韩国电影,在2014年(以大陆影迷能看到的时间为准线)涌现了《回家的路》、《辩护人》、《恐怖直播》、《素媛》、《雪国列车》、《鸣梁海战》、《海雾》等大批极具现实主义价值的电影。除《雪国列车》超现实主义和《鸣梁海战》反映中韩数百年前的战役之外,其它影片,均直接触碰眼目前的现实。

    反观中国电影,我们在2014年具备现实主义精神气质的影片基本上全军覆没。贾樟柯的《天注定》只能在台湾等处上映,靠种子输入内陆。娄烨的《推拿》更是不温不火,依旧拿着情色与虐恋的老路数来伪装真实。《白日焰火》更是让刁亦男导演失去在《制服》和《夜车》中的现实主义的基本温度。《后会无期》只配的上呵呵,甚至于根本不必在讨论范畴之内。《尘埃落定》作者阿来执笔的《西藏天空》,虽然有藏族的现实主义,但只在上海局部公映(上影集团出品),至今未在视频网站中上映。

    我们更多的是不痛不痒的古装剧、小打小闹的爱情片和让人看着治好了失眠的喜剧电影。当然,我们还有《天河》、《黄克功案件》和《智取威虎山》这样的主旋律电影,恕不在讨论范畴之内。毫不客气地说,2014年,比对于韩国,中国电影在现实主义上全面沦落。

    中国电影要实现现代化与世界化,现实主义,是不二法门。我们依靠技术、特效,甚至于叙事技巧,都无法实现世界化发展。电影的根本名门在于,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刺痛现实,干预时代。韩国电影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的最后一公里的阻力,在于对某些现实问题的不敢触碰。还是以《海雾》为例。我们不敢触碰的,是我们的朝鲜族人民纷纷移民韩国,到那边去攀亲戚,从而取得长期居住权。

    中国应该拿出自己的大国气度来。触碰这些,并非是对本国政权的诋毁甚至颠覆,而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拿出不回避问题的姿态来创作电影,这些电影,更能引领时代进步。而中国一旦实现这种艺术上的自由,便可以自身包纳一切批评。而且,这种气度,会让所有批评,真正成为正能量的声音,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优秀的运行方式,正是将一切的对运行内容的批评声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在《刺杀金正恩:美国电影是如何讲求政治正确的》一文中,提到过社会运行方式对批评声音的正能量转化问题,这里,不再赘述。

    2015年,是中韩电影更加紧密合作的一年。作为普通影迷,我希望看到的,不是诸如《重返20岁》这种亲亲我我的爱情剧合作,而是像《海雾》、《共谋者》这样的具备现实主义情怀的影片的合作,尤其是具备中韩两国共同现实价值内容题材的合作。也只有这种合作,才能打通中国电影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阿波罗网

GMT+8, 2025-1-27 21:0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